《实用皮肤美容学》免费阅读!

第三章 皮肤疾病(17)(1/2)

作者:姜功平,范平

    第三章 皮肤疾病(17)

    6.紫癜型药疹此型药疹可由巴比妥盐、甲丙氨酯、口服利尿药、新霉素、奎宁等引起。通过Ⅱ型变态反应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Ⅲ型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壁炎症而产生紫癜,轻者双小腿出现红色淤斑,散在或密集分布,有的可略微隆起;重者四肢躯干均可累及,甚至有黏膜出血、贫血等。有的可伴发风团或中心发生小水疱。

    7.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严重型药疹。常由磺胺类、解热止痛剂(水杨酸类、保泰松、氨基比林等)、抗生素、巴比妥类等引起。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有高热、疲乏、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皮损为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常起始于腋和腹股沟,迅速波及全身,触痛显著。写于红斑处起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稍一搓拉即成糜烂面,或形成大面积的表皮坏死松解,尼氏征阳性,呈灰红色覆于糜烂面上的坏死表皮,留下疼痛的剥露面,像浅表二度烫伤。口腔、颊黏膜、眼结膜、呼吸道、胃肠道黏膜也可发生糜烂、溃疡。部分病例开始时似多形红斑或固定型药疹,很快即泛发全身,须即刻停药及抢救。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及蛋白尿甚至氮质血症等而死亡。

    8.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为严重型药疹。多由巴比妥类、磺胺、苯妥英钠、保泰松、对氨基水杨酸钠、青霉素、链霉素等引起。多省例是长期用药后发生。首次发病者潜伏期约在20天左右。有的病例是在已发药疹的基础上,继续用药所致。起病急,常伴高热、寒战。皮损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剧,融合成全身弥漫性红肿,尤以面部及手足为重。可有糜烂,丘疱疹或小疱,破裂后渗液结痂。至2周左右,全身皮肤脱屑,呈鳞片状或落叶状,手足部则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以后头发、指(趾)甲可脱落(病愈可再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