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表情》免费阅读!

33既是上海的,又是中国的(2)(2/2)

作者:顾铮

到上海的日常中,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起作用。上海,已经成为了一个积累了多种文化形态的历史空间。不过,在他的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以往的殖民地形象与符号被基本排除,上海作为中国的一个城市的一面得到强调。这与现在的上海话语中所盛行的上海人要保留、宣扬并为过去的“租界”,也是殖民地的生活方式所自豪的立场大相径庭。也许,在希尔斯特看来,毕竟,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它不仅是在中国,而且也是中国的上海。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上海就像它过去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来此冒险那样,现在它同样吸引了全中国的各种勇敢之士来此打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可能也是最中国的地方。因此,希尔斯特的上海影像,可能是一举两得的。那既是上海的,又是中国的。

    上海让人啧啧称奇的可能是它的“洋”。尽管这个“洋”已经有所“华”化,经过西方殖民地文化的驯化与本地上海人的自我改造,因此“洋”得并不纯粹。但对于上海之外的中国人来说,上海的这个特殊性可能引起特殊的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外国人来说,上海尽管是一个受西方文化影响至深的地方,但这种经过学习与自我发挥而形成的“洋”,其实并无太多新奇之处。当然,上海可能还有一些无法被多年的革命实践所驱逐的“洋”,那也已经成为了上海的一部分。外国人可能对于上海的“洋”化方面的“新”与“奇”并不感兴趣。而可能令他们感兴趣的,则是“洋”中之“华”,是那无法被多年的“洋”化所摧毁的顽强的“华”或“土”的基因性的那部分。在他们看来,也许那个长期浸淫于欧风美雨中而无法被洗去的“土”气或“华”风,才可能是所谓上海的中国性的最根本的不变部分。希尔斯特的上海影像,令我感受到的,可能更多的是上海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性。我们通过他所看到的上海的中国性,而能更清楚地看到中国本身——这个本来可能没有想过要从一个西方人的上海影像来发现的中国本身。

    上海故事有许多版本,有许多不同的内容,希尔斯特所提供的只能是其中一个版本,但毫无疑问,这个版本将会是长期保留在人们印象中的重要作品。尤其是在上海人、中国人因为最近这几十年来的物质建设的成绩反而变得更脆弱,更无法面对自己的简陋的过去的时候,希尔斯特的上海影像实在是一面不可多得的珍贵的镜子。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上海人可能比1990年代的上海人更丑陋,更暴发户,更装腔作势,因此也更不堪被拍摄进摄影镜头。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