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宝在海外》免费阅读!

世界上最“贵”的瓷器(2/2)

作者:杨剑

作为题材是有独特意蕴的。鬼谷子的纵横思想学说符合春秋战国发展的历史大趋势,即由分裂走向统一。鬼谷子认为在国家分裂时期,臣下要看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鬼谷子·忤合篇》),还在《鬼谷子·序言》中举例说明“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鬼谷子的这种思想是符合蒙古统治需要的,把其绘在瓷器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和此罐一样绘以人物故事的同类青花古董传世者目前所知极少。罐颈上画的波浪纹可以在其他几件上看到。由波浪纹、牡丹纹与吉祥纹这三道纹带推测,罐的制作时期极可能在1351年左右。

    通常有人物故事的瓷罐多为中国本土定造、烧制,其他品种才外销中东等地区。本土订造的数量很少,且鬼谷下山瓷罐烧造的青花花色漂亮,画工精湛,在世界上数一数叮

    值得一提的是佳士得收到瓷罐两三个月后,连怀恩在图书馆研究调查时,非常凑巧地找到了1321-1323年间印制的版画,而罐上的装饰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版画影响,目前还没有任何其他瓷器上绘有同样的场景。这样,这尊瓷罐具备了藏家看中的“所有品质”,也正因为此,伦敦的拍卖显得尤其珍贵。

    国宝价值

    瓷罐制作于元代后期,这类瓷器国内传世品极少,墓葬出土也不多见,像“鬼谷下山”这样绘有故事情节的就更少。这是因为元朝时,景德镇生产的这种瓷器本身数量就不多,而且大多用于出口。很难说这只青花罐是全世界最值钱的瓷器,但无疑它是最有价值的瓷器之一。

    中国青花瓷早在唐朝就已经开始烧造了,但真正成熟的青花瓷还是在元代的景德镇烧的。它的原料有国产和进口两种,进口的主要是加入了一种钴料,烧制成后呈浓艳的蓝宝石色;而国产青料为淡灰青色,常用于小器物上。

    元青花多用于外销,主要售往西亚地区。所以外销品的风格也与当时极少量的内销品的风格迥异。内销品大都秉承华夏族一贯的含蓄雅致的风格,外销品更雄浑奔放。

    元青花很难仿制,明清时期的仿品也极少,现代虽然挺多,但主要模仿的只是纹样,色泽也因原来那种钴料——苏麻离青于明宣德后消失而难以重现。不要说模仿元青花,就是明清时期的青花色泽,现在也很难重现。

    回归难题

    2005年佳士得伦敦拍卖会之前,有一些中国内地和台湾的藏家跃跃欲试,希望夺回国宝。内地藏家由于经济实力有限,有几位原打算集体购买,终因操作困难无奈放弃,而台湾几位藏家则是以协商的方式,把“夺宝权”“礼让”给了开设有“陈氏博物馆”的陈得福,由寒舍公司总经理王定乾代表陈先生出面竞标。王定乾颇有感慨地对媒体说:“有幸恭逢其盛,参与竞标。虽失之交臂,憾失国宝,但虽败犹荣……其中所代表的意义,不仅是中国文物创下世界(瓷器)最高价格,而更象征着中华文化的艺术价值与内涵,受到国际人士的尊崇与肯定。”

    连怀恩强调,在拍卖中,竞拍者未卜先知的能力十分重要。最热门的东西常常会出人意料,通常竞买者会准备额外金钱作后盾。他认为,此次中国藏家没有竞得瓷罐并不意味着中国买家没有能力,而是拍卖前计算有误,因而真正面临意外高价时一时缺乏心理准备。事实上,中国藏家实力很强,如果计算好,完全有能力购买。中国人参加元青花罐竞拍虽多少有些让中国藏品回归故土的因素,但连怀恩认为,他们并不是要扳回所谓中国人的“面子”,而是因为此罐品质的确非常好。当然,让此罐回到亚洲,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对学术研究的确有很大帮助。

    同类国宝

    品类纷繁的元代瓷器中,青花瓷器以鲜活、艳丽、明快独树一帜。青花瓷器中,以人物故事为装饰题材的最大特点。这些所绘的人物故事在明清以后不再多见,明清时期所绘人物大多为市井俗子、婴戏、吉祥人物、田园逸士、英杰明儒、神怪六类。也就是说,元代瓷器上的人物故事具有特定历史内涵。青花瓷器的数量极少,绘画技法高超,特别是画面小中见大,且多表现元代杂剧的故事场景,开创了全新的视觉领域。

    目前所见到的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瓷器不垢十件,而且相当一部分流失海外,国内所见者区区可数,主要有以下这些。现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出土于江宁县牛首山的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墓中。画面在梅瓶的腹部,占据主要位置。上下饰西蕃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主题鲜明突出。画面中,主要人物萧何头戴展脚幞头,着袍束带,五络须髯。左手控缰,右手挥鞭,策马飞奔。画面的另一侧,韩信头裹软巾,身着长袍,手牵战马在线饮水。空白处衬以苍松、梅竹、山石,错落有致。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件,青花瓷罐,内容为《尉迟恭单骑救主》,画面一侧单雄信双手持矛,纵马前冲。另一侧有身着团花锦袍,骑在马上的秦王李世民和手持钢鞭的尉迟恭。两人并辔而行。李世民头微侧转,尉迟恭左手指点,两人似在交谈。尉迟恭身后,一卒双手擎旗。大旗上直书“唐太宗”三字。

    “蒙恬将军”玉壶春梅瓶出土于湖南常德市,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画面中蒙恬顶盔贯甲,面相威严,端坐在椅上。其后一武士披甲悬剑,双手握一杆大旗,旗上直行书“蒙恬将军”四大字。蒙恬的前方一名高鼻深目,手持弯弓的武士前来禀告。武士的身后一头戴毡笠,短衣束带的士卒右手按一抓来的官吏,此人戴高冠,着花袍,作汉人装束,跪伏于地。整个画面绘蒙恬将军审讯战俘的场景。蒙恬满面钢髯,端然稳坐的姿态,以及背后高高树起的大旗,展示了巍然肃杀之气。

    罕武汉市文物管理处收藏的一件瓷瓶,瓶腹绘出四个莲瓣纹菱形开光,开光内分别绘有王羲之爱兰、周敦颐爱莲、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梅鹤四个画面。画中人物或坐或立,或拱手,或拽杖,或在柳阴下品幽兰飘香,或在梅树下观白鹤起舞。四个不同的画面表现了共同的高雅闲逸的主题。

    流失在海外的,以现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的“昭君出塞”图青花盖罐最为出色。这件盖罐罐腹绘九个人物,七匹乘骑(另外两骑当隐在山石后面)。九个人物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骑在马上,或摇鞭步行。马上驮着弓、行囊。观人物相貌、服饰有差别。其中骑在一匹白马之上,怀抱琵琶,梳高髻的汉装女子是王昭君,前后各有一胡服女子随行。六名男子中,有的头戴貂冠,髡发驾鹰,着胡服;有的戴毡笠,着汉装。当是迎亲的匈奴使节和汉朝送亲的官员。画面中山石掩映,苍松、翠柳、修竹、芭蕉杂衬其间。疏密有致,布局匀当。

    1994年香港苏富比拍品中有一及三顾茅庐”青花盖罐也很精致。罐腹的一侧,诸葛孔明头包软巾,身穿长袍,坐在苍松下的山石之上。头梳双髻的童子手捧书侍立一旁,左前方一双髻童子正倾身禀告。画面的另一侧,有一枝繁叶茂的垂柳。树下刘玄德戴交脚幞头,着长袍,躬身拜谒。关云长和张翼德在一边窃窃私语。诸葛亮的高逸潇洒,刘备的求贤若渴,以及关、张二人的焦急烦躁刻划得淋漓尽致。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有同一题材的青花带盖梅瓶,画面有所变化。诸葛孔明箕坐在茅庐之内,正在悠闲地观书,茅庐旁植松柏、篱笆,一名头梳双髻的童子打扫庭院。另一边是刘、关、张三兄弟。刘备居前,躬身施礼。

    其他还有流于英国,现藏于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西厢记”青花梅瓶;1996年苏富比拍品“西厢记”青花盖罐;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吕洞宾”青花玉壶春瓶;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陶渊明访友”青花玉壶春瓶;1985年日本大阪《元代瓷器展》图册所录的“周亚夫军细柳”青花盖罐、“百花亭”青花盖罐等。上述各件无论哪件都称得上是精品。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