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独创艺术-周书文》免费阅读!

点校列藏本《红楼梦》前言(2/2)

作者:红楼梦的独创艺术-周书文

出章回”,写出回首、回末诗,使之定形的。应该说这四回文字是接近初成稿的。而第4、7、8、9、13、21、23诸回,仅有回后诗,没有回前诗;第17回仅有回前诗,未有回末诗;19回回末仅有“只是”,回末诗还未拟就。这大约反映出作者从分出章回,拟出目录,打算采取传统的回前、回后诗的形式,分别进行纂写,到最后删去回前、回后诗的过渡情形。这些章回的文字,应该说也是较接近原稿风貌的。

    此外,我在点校比较中,发现一个有规律的现象:多数有回前、回末诗,或拟写回末诗的章回正文中,作为介词,表示相关、比较意义,或作为连词,表示联合、跟、与意义的“和”字,常常以“合”字出现,“和”字出现的频率较少。如第64回,“和”字仅出现3次, “合”字则为10次。第19回,独出现“合”字8次。 第21回,独出现“合”字12次。第23回,独出现“合”字5次。 而17、18两回,没有出现这两字。79回,“和”字出现5次, “合”字为6次。 唯4、7、8 回分别独出现“和”字3、18、11次。

    除有回首诗、回末诗的章回外,“且听下回分解”有27回,“和”出现176次,占69.8%,“合”则为76次,占30.2%。其中第70回,“合”为11次,“和”为6次; 第57回,“和”为19次,“合”为12次;第20回,“和”为3次, “合”为7次; 第16回,独有“合”字5次。“且听下回”有2回, 第18回没有“合”、“和”出现;第13回, “和”为4次, “合”为2次。“下回分解”有13回,“和”为140次,占83.3%,“合”为28次,占16.7%;“且听下册分解”共20回, “和”达173次,占91.5%,“合”仅16次,占8.5%, 这反映出由“且听下回分解”到“且听下回”,到“下回分解”到“且听下册分解”的结语套词,逐步出现以“和”代“合”的趋势。这大约反映出多次增删、多次传抄的语言风格的变异与整合情状。 六、文字特色问题

    这个抄本,总的看来字句较为简炼,重复、拖沓、多余的话语较少。如第59回,庚辰本在写到春燕转述宝玉的话时,说:“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显然“不好的”与“毛病”相重,既是“毛病”,当然就是“不好的”,岂有“好的”“毛病”?此本就没有相重的“不好的”三字。第62回庚辰本写贾环把彩云所赠之物照彩云脸上摔去时,说:“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你不和宝玉好,他为何肯替你应。你既有担当给了我,原该不与一个人知道,你如今既然告诉他,如今我再要这个,也没趣儿。”此本便没有“你既有担当给了我,原该不与一个人知道”这些话,显得干净利落,又含意清楚明了。庚辰本第70回写宝玉看了《桃花行》后,就看出是黛玉所作,所以便直问宝琴:“你怎么得来?”明明问的是此诗怎么到了你手上?可是,宝琴却是答非所问地说:“你猜是谁作的?”宝玉笑答:“自然是潇湘妃子稿。”接着又是宝琴笑道:“现是我作的呢。”宝玉笑道:“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象蘅芜之体,所以不信!”列藏本却根本没有宝琴那答非所问的笑问:“你猜是谁作的?”及宝玉笑答:“自然是潇湘妃子稿”这两句对话,而是由宝琴正面答:“现是我作的呢!”而且“蘅芜之体”却是“琴妹妹之体”。这样,便把答与问紧相连接,互相吻合,语意贯穿,合情入理。

    这样看来,列藏本确有自身的一些优点、特色与普及价值,将它点校出版,在读者中流传普及似有必要,即便对红学研究者也不无意义。考虑到庚辰本经过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下简称通行本),大量发行后,已为广大读者、研究者所了解与接受,所以,对列藏本的点校,就应该与通行本相衔接。对列藏抄本中因明显的笔误而出现的衍字衍句、漏字漏句,便以通行本为重要参照加以更正与填补;对其中一些章回的残缺,或正文中似乎并非笔误而出现的不连贯,或某些细节的欠缺处,都以普及本文字加括号补入,以利读者及研究者阅读比较,择善而从。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没有作过版本的校勘梳理,所以,在点校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欠缺或错误。就是这篇概述也难免毛病百出,言不及义。敬希读者与专家批评指正。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