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独创艺术-周书文》免费阅读!

点校列藏本《红楼梦》前言(1/2)

作者:红楼梦的独创艺术-周书文

    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是迄今为止在国外发现的唯一抄本,它是1832年流传到俄国,于1962年被发现的,经过原苏联汉学家Л·Н·缅希科夫和Ъ·Л·里弗京的撰文介绍,便立即引起国内外红学界的重视。1984年,冯其庸,周汝昌、李侃三位红学名家应邀赴苏考察这个抄本后,便于1986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据我所知,这个抄本迄今仍未在国内点校出版,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我是搞《红楼梦》文本的小说学研究的,我在对这个抄本的阅读比较中发现,它有着与其它抄本不同的、值得重视的自身特色,应该象庚辰本、程甲本那样,得到普及流传。所以,当出版社友人要把它作为珍藏本出版发行,要我加以点校后,我便冒然答应了。

    在点校过程中,发现四个抄手的水平不一,有的比较熟练,错漏较少,有的比较粗疏,错漏较多,出现较多漏字漏句,衍字衍句,更增加了点校的难度。但是,总的看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本子,有以下一些值得深入研究、校勘、考证的问题:

    一、书名题署问题

    此抄本没有书前总题署,但各回回目大多题作《石头记》第×回,唯第十回单写为“红楼梦第十回”,第63回、64回、72回回末却分别写出“红楼梦第×+×回终”字样。反映出这个抄本所依据的抄本,至少是这个抄本抄写之时,《石头记》与《红楼梦》已作为总书名同时出现了,决非只是在甲辰本或程高本时,才开始出现“红楼梦”的名称。

    二、抄本分回问题

    17、18两回,在已卯本、庚辰本中都未分开,称作“第17回至18回”。此本已明确分作两回,17回回目为“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回目与回首诗都与庚辰本、已卯本相同;18回只有标目,尚未拟出回目。而甲辰本、程甲本、程乙本虽都分目,但是以“此时不能表白”处为分界,此本是以“宝玉听说,方退了出来”作为17回回末,以“话说宝玉来至院外”为18回的开端。与诸本更为不同的是,第79、80回没有分回,浑然为一整回,只称作“石头记卷七十九回”,回目与庚辰本79回相同,为“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表现出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已分或未分的原始风貌。

    三、正文存缺问题

    此本基本上可以称为全璧,可惜第5、6两回遗缺,许多抄本缺64、67两回,此本却完整无缺,特别是67回与程甲本(即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庚辰本《红楼梦》,由程甲本补入)文字迥异,经过比较对照,觉得此本似较程甲本文字较为合情入理,符合诸多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性格表现,特别是符合凤姐、兴儿在此境此情中的心态语态与外在表现。第12回回末到“却为身染重疾,写书”处缺。第22回末与庚辰本同,到探春灯谜后缺。第37回开头,没有庚辰本关于贾政点学差外出一小段文字,直从“却说宝玉每日在园中”开始,似有疏漏。第50回末,“宝钗也有了一个,念道”后缺。第77回末“也是他们的高意”后缺大段文字。看来有的是所依抄本本身的残缺,如22回;有的就可能是此抄本本身抄录或装订时的错讹残缺。

    四、结尾套语问题

    除第一回是“下回便晓”,第7回是“且有第8卷”,第9、11、 12、22、50、75诸回,或是沿用通行套语结束,或是结尾残缺外,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在说到“要知后事”或“后事如何”,或“到底何事”等后,为“下回分解”,包括14回“下一回分解”,共为15回。二是“且看(听)下回分解”,有2回。三是“且听(看)下册分解”, 集中在21回至40回,且多数是将回字划去,在其旁改为册字,共有22回。四是“且听(看)下回分解”,集中在47—79回,共有28回。而且同一类中,抄手又并非一人,同一个抄本,结语套词竟出现如此繁杂不同的情况,虽然无关宏旨,但看来并非抄手自作主张的信笔涂鸦,却反映出所依据的抄本可能并非源出一体,而是多源依本的合璧。

    五、原稿迹象问题

    从第17、18回已分回,17回有回目、回首诗,18回虽已标回,却尚未拟出回目,又未拟出回首诗,还有第79、80回浑然一体并未分回来看,说明作者确是先成文、后分回,再“纂成目录,分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