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评传》免费阅读!

五、几点反思(1/2)

作者:阮籍评传

    竹林七贤是魏晋典午之世这一特定的社会动荡和思想文化活跃背景下而诞生的一组古代士人群体。他们的思想和人格既有同也有异,就像一块具有多个镜面的晶体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折射着时代的精神面貌,映现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某种基本特征。

    第一,包括阮籍在内的竹林七贤,共同凸现了玄学哲学中自然与名教之辨这一时代思想主题。不过,他们对这个思想主题的反映方式并不完全相同。

    在竹林诸入中,山涛、阮咸、王戎,甚至包括刘伶在内,他们只有"言"和"行"而没有"论",其思想倾向不是由哲学理论的形式来表现的,而主要通过一些言论和行为来表现的,或说由体现在言论和行为方面的人格形象来表现的。阮籍、嵇康、向秀三人不止有"言"、"行",而且有"论",他们是竹林七贤中的真正玄学哲学家。阮籍和嵇康在思想方面倾向于自然与名教的对立,向秀则在思想方向倾向于自然与名教的结合。这两种思想观点,大体上代表了竹林七贤的两种基本思想倾向。王戎的思想倾向比较明确,与向秀基本相同。山涛"性好老庄",有某种崇尚自然的思想。尽管他在哲学理论方面没有涉及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但从其一生的形迹或生活态度看,对名教事实上有颇多的肯定,就此而言,他的思想应该说倾向于自然与名教的综合。刘伶的行是典型的"妄行",他的《酒德颂》可谓典型的"妄言",他的思想倾向有着鲜明的越名教的而任自然的特征。阮咸不仅无"论",甚至也无"言",但从他的酗酒狂饮、放荡无羁的"妄行"看,其思想当属于把自然与名教对立起来的一路。竹林七贤对于自然与名教关系的理解和态度是如此之不同,这也可以说思想解放的一个象征吧。

    第二,与崇尚自然的思想倾向有关,竹林七贤的生活情趣都表现为追求自我解脱的趋向。其间的区别,只是形式的而不是本质的,至少对于他们之中的多数人来说是如此。在竹林诸人中,阮籍、嵇康贬斥名教而崇尚自然,试图超越现实,在名教之外寻找自我精神的解放之路。向秀、王戎综合儒道,强调立足于现实,在名教之中探索精神的自由。刘伶、阮咸尽管有着追求感官快乐的倾向,但就其基本的生活情趣来说,与阮籍、嵇康大体相似,即企求在现实之外寻找一席安身立命之地。即使是山涛,虽然他有明显的建功立德的世俗化倾向,但实际上也有寻求精神解脱的一面。这不仅从其早年的"隐世"态度可以得到说明,而且从晚年官位显赫,但仍然韬晦自守、"不与时异"的生活宗旨或行为方面也可能得以说明。这种奇特的思想现象,从社会根源上说,乃是生活于**制度之下的知识分子企图摆脱现实的压制而又无力摆脱的表现。因此,竹林七贤的生活情趣,从表现上看是玄远、洒脱、自由的,实际上是苦闷、焦虑、彷徨的,它深刻地折射着时代的苦难和封建**主义的不合理性。

    第三,竹林七贤的人格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分裂。一般来说,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一切有理想抱负和正义感的士人都属于社会的精英。在现实的压迫下,当着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时,必定会引起身心的矛盾与冲突。竹林七贤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相同,他们的理想尽管并不完全相同,但无疑都会发生理想途径受阻的感受,从而都有可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人格分裂的倾向。所不同的是,除了阮籍、嵇康之外,在其余的五人那里,事实上只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