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传》免费阅读!

第十一章 难于定论(2/2)

作者:哥伦布传

这就是巴拿马地峡,是连接南北美洲的地方,也是分隔加勒比海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地方。

    哥伦布的自以为是和一意孤行,使他失去了一次新的发现机会。使哥伦布发愁的是如何到达印度。土人反复告诉他在维腊瓜没有海峡,再往前也没有。哥伦布坚持继续前进,过了六个多礼拜以后毫无结果。他虽不情愿也只好承认土著人告诉他的是实情。11月26日,他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在一个他命名为“后退”的地方折返。从此以后他的兴趣全部集中到了获取黄金上。

    1503年初,船队离开维腊瓜海岸,在一个哥伦布叫贝伦的河口抛锚。他派出人员上岸侦察,这些人带回大量黄金,这是多年来求之不得的东西。当地的印第安人都戴着沉甸甸的金饰。岛上金矿砂在地表上面就可以找到。只要肯干,只用一双手就可以采集到黄金。哥伦布决定他的兄弟巴托罗缪带领八十来个人留在这里,建立一块小小的殖民地,“加列加”号船也留在此地供他们使用。在此以前,印第安人包括他们的酋长奎比安对他们的态度都是相当友善的,但见到西班牙在这里修建房屋,显然是要长期在这里呆下去的时候,他们的态度马上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准备对这些定居者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只是由于巴托罗缪采取坚决果敢的防患措施,印第安人才没敢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河流入海口处的大片沙滩上水退了许多,浅得无法行船,哥伦布只能等到4月底下大雨以后才能驾船出海。此外,逆风也使他不能按计划到达伊斯帕尼奥拉。他被迫在离岸几英里的地方抛锚。

    几天以后,迭戈·特里思坦奉哥伦布之命带人驾小船沿河上行取水。当他们到达巴特洛缪建立的定居点时,巴托罗缪的人和印第安人之间正进行着一场战斗。有一个西班牙人被杀,另外几个负伤,经过一番苦战,印第安人终于被撤退。特里思坦等人继续驾着小船尾随后退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不幸中了埋伏,特里思坦和船上的人被杀,只有一人幸免于难,他潜入水中,艰难地返回定居点。

    巴托罗缪担心印第安人发起另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他把人员撤退到沙滩上,隐蔽在用酒桶垒起的掩体后面,在这里呆了三天。这时,哥伦布派人前来询问特里思坦的下落。情况紧急,定居点已无法保留,只得放弃了。由于“加列加”号无法渡过浅滩,船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用木筏转移到其他船上,然后就把“加列加”号凿沉了。

    由于直航伊斯帕尼奥拉目前仍不可能,哥伦布决定向东航行寻找一个栖身之地,待情况好转以后再从那里前往。剩下的三艘快帆船现在状态不佳,船板被海水浸蚀,已经腐烂,大量的凿船虫似乎要把它们完全吞噬。人们终日忙于向外戽水。三条船中,“维兹客诺”情况最糟,到贝洛港时也只好把它放弃了。5月1日,剩下的两条船:“船长”号和“圣地亚哥”号离开达连湾勉强顶风向北行驶。

    但是这一次哥伦布的计算出了错误,他没有到达伊斯帕尼奥拉,而在古巴南岸“皇后花园”一片布满珊瑚礁的危险地区上了岸。在这里,他觉察到无法顶着东风行驶。他虽经尝试,但失败了;只好离岸行驶向牙买加南部进发。6月24日,他到达北岸,在圣安娜湾附近抛锚,此处现名唐·克里斯托弗湾。他命令把这两艘千疮百孔的再也无法行驶的破船弄到沙滩上摆放。

    在当前的这种困难处境中,一个叫迭戈·门德斯的人表现出勇气和才干。此人继特里思坦之后继任“船长”号船长。起初,他成功地与土著酋长谈判,得到定时的丰富的食品。后来,他带着几个土人志愿驾着独木舟前往伊斯帕尼奥拉。第一次,他在岛的东部上岸但被土人捕获,但他设法逃脱,回到圣安娜湾。过后不久,他又出发前往。这一次他带着两条大独木舟,另一条由从热那亚来的巴托罗缪·费思奇指挥。

    他们两人带了12个西班牙人,20个印第安划桨手。为了防止上次那样的事件发生,巴托罗缪·哥伦布带着一队武装人员一直护送他们离开岛屿。

    从牙买加东端到提布伦海角的距离大约110英里,这一段航行天气极其炎热而且又是逆流而行,花了四天时间。在提布伦海角,费思奇提出让他回去告诉哥伦布情况良好,但不管是西班牙人或者印第安人,没有一个人响应。他们都不愿重蹈那一段艰难航程。门德斯沿海岸向圣多明各前进,费思奇无奈,也只能跟随。

    在向东航行途中,他们从土著人那里得知总督奥万多正带着一支强大的武装在哈腊瓜地区镇压当地的叛乱。门德斯于是下了独木舟,前往岛内在奥万多的总部找到他。奥万多对哥伦布等人的困难处境漠不关心,反复强调他现在要对付的是哈腊瓜的叛乱。他的确也在这里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杀死好几百叛乱分子,把他们的头领绞死,或者活活烧死,其中就有那个美丽的安娜考娜。

    奥万多在继续他的镇压活动时,把门德斯扣留在他的总部里。只是在过了7个月以后,才把他作为囚犯似地从陆路送到圣多明各。这时费思奇下落不明,据估计是他躲避了与奥万多的见面后来回到西班牙。在哥伦布临终前吩咐遗嘱的安排时,费思奇也在场作证。

    门德斯走后几个月杳无音讯,在牙买加的人们对他是否到达伊斯帕尼奥拉已不抱任何希望。这时被困在这里的人对哥伦布的不满与日俱增,终于在1504年爆发了一场哗变行动。为首两人是弗朗西斯科和迭戈·波拉思两兄弟。哥伦布险些被杀。他当时受痛风病折磨躺卧在床,50来个哗变人员抢夺了10条独木舟向伊斯帕尼奥拉岛进发。他们一路向东,沿途抢掠岸上的村庄,杀害反抗他们的印第安人。这些人三次试图跨海前往伊斯帕尼奥拉都未能成功,只得围着岛屿游荡。

    在此期间,哥伦布和其余依然忠实于他的人情况依然不妙。到如今,这一地区的印第安人得到的鹰脚铃和玻璃珠已经够多的了,他们再也不愿意为这些白人供应食品换取那些毫无用处的小玩意儿。面对饥饿的威胁,哥伦布只好施用诡计了。他从一本某个天文学家所写的书中了解到:1504年2月29日将要发生一次月全食,于是他在那一天派人请来土著酋长和其他的头面人物开会。人员到齐以后,哥伦布告诉他们上帝生气了,因为他们不再供给食物。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为此这天晚上将把月亮遮盖。听了这些话,土著人害怕了。对哥伦布来说幸运的是天文学家的预言兑现了。当月亮升起时已经有一部分被遮挡。这时哥伦布返回他的住舱一直呆在那里直到整个月亮被全部遮挡。这时他从舱里踱出来,吩咐那些惊恐万状的土著人酋长赶快向上帝祷告,要他们赶快向上帝承诺,继续给白人提供食物,上帝便不会惩罚他们。土著人一一照办。当月全食过去时,土著酋长们才放了心。这时他们围在哥伦布身边对他感激不尽,简直就把他当成了上帝的化身。

    大约一个月以后,一艘轻快小帆船驶来。人们大喜过望,但这条船并不是来救援他们的,只是给他们带来两桶酒和一些咸猪肉。船上人传奥万多的话说,在条件成熟时将派一条大点的船载他们到伊斯帕尼奥拉去,哥伦布写了一封措词傲慢的信叫来人带给奥万多。

    不管怎么说,人们现在见到了一丝希望:那边的人了解他们的苦处,很快便会来搭救他们。哥伦布派人给波拉思兄弟率领的那批反叛者带信,告诉他们从伊斯帕尼奥拉来人的消息,宽宏大量地表示饶恕他们所犯的过失。但他们并不领情,表示要一反到底。于是,巴特洛缪带领忠于他们的人向反叛者发起进攻,弗朗西斯科被俘,余下的人中有几个被杀,有几个被绞死。印第安人对白人之间的这一场火拼颇觉好奇。他们隔岸观火,不希望被牵涉进来。第二天叛乱者的残余人员无条件投降,宣誓效忠和服从哥伦布。

    7月末,门德斯租用的一条船来到,哥伦布和余下的人上了船。返回圣多明各的航行由于逆风逆流漫长而又艰难,一直到8月13日才到达目的地。奥万多表面上十分热情地欢迎哥伦布,但也只是场面上应付,他并没有为帮助他们做任何实实在在的事情。

    此次航行是最艰难困苦的一次,被围在牙买加共一年零五天。哥伦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的健康被彻底损坏了,免疫能力完全丧失。痛风病迫使他长期卧床。双眼红肿,视力几近于零。

    4. 晚景凄凉

    哥伦布的第四次西航也是有成绩的:除了带回许多有关新大陆的信息外,还发现了一批新的岛屿,带回了大量的黄金。1504年11月7日,哥伦布历尽千辛万苦回到西班牙,在瓜达尔基维尔河口桑鲁卡尔德巴拉梅达港上了岸。在这里没有什么人迎接他,人们似乎已经把他忘记了,朝廷的人对他一再不能兑现许下的诺言感到厌烦。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十分糟糕,由于伤痛的折磨,走动都非常困难,只能让人抬上驮轿,送往塞维利亚他的住所休养。他无法北上去晋见国王和王后,但盼望着国王和王后赐见,听取他的报告,这是远航归来的每一位船长应该受到的起码的礼遇。但宫廷迟迟没有传见的消息。对他十分不利的另一件事是一贯对他持同情态度的王后伊莎贝拉此时也卧病在床,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后不过十几天,月1126日伊莎贝拉便与世长辞。哥伦布本来希望伊莎贝拉王后能在她的遗嘱中“恢复他对印度群岛的所有权”,时间仓促,现在也没有指望了。这对他的精神和身体都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他只好给他在宫廷禁卫军中任职的长子迭戈写信,要他在费迪南国王身边的人中寻求帮助。他决心要得到1492年他与西班牙君主达成的协议中规定他应得的利益和荣誉。迭戈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而且作为继承人,事关他的切身利益,他确实也尽心尽力,但仍然没有什么结果。哥伦布又派他的弟弟巴托罗缪、儿子费南多和他的代理人卡瓦哈前往当时设在塞哥维亚的朝廷交涉,都没有什么进展。

    1505年5月,哥伦布奉召北上塞哥维亚,得到费迪南国王的接见。国王对他仍然是那么优礼相加。他的长子迭戈已经被任命为国王的侍卫官。他的次子费南多此次从新大陆返航归来也被授予宫廷侍卫的职务,而且领得了参加第四次远航期间的全部薪饷。哥伦布要求国王恢复“我的尊严的源泉,我对印度群岛的统治和占有”。国王对他理解,但却不愿作出任何承诺,国王对他在第一次远航以后被授予的权益的解释上与他存在严重分歧。的确,如果完全按照协议执行,哥伦布将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国王为了与哥伦布达成妥协,曾经允诺:如果哥伦布放弃他的种种要求在莱昂省赐给他一块封地作为补偿,被哥伦布拒绝。国王把有关哥伦布的事务委托给塞维利亚大主教德萨全权处理。国王对他的态度与王后显然判若两人。德萨要对国王负责,他也没有权力重新任命这位雄心不减当年的海洋统帅为印度群岛的总督。德萨决定,关于海洋统帅的财产和年金,由律师来办,不必交给政府。这样一来,哥伦布的要求只能诉诸于法律程序。

    哥伦布的晚年一直是在为争取对他的荣誉和利益的认可的艰苦斗争中度过的。王室仍然不停地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先是萨拉曼卡,后是巴利阿多利德。哥伦布只能拖着病残的身躯紧紧跟随。他在给国王的信中抱怨说:“这就是我的命运。在20年的服务中,我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和危险,而我的收益为零。”“我尽了我的一切努力,剩下的只有仰仗上帝了,上帝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虽然他认为他没有得到他在第一次航行时与西班牙国王达成的协议中所应该得到的那一份,但他的收入仍然相当可观,经济上并不拮据。

    哥伦布1502年2月在致教皇的信中曾经表示愿意装备“5万人和5千匹马去攻打它(耶路撒冷),并接着在五年内连续装备5万匹马和1万人。”①他在遗嘱中留下一笔钱资助他希望中的一次新的十字军远征,收复在异教徒占领下的耶稣的陵墓。他也曾为和他一起参加远航的水手们向王室索取拖欠他们的薪饷。

    ① 《新大陆之光——哥伦布传》,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17页。

    哥伦布的健康每况愈下,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他于1506年5月19日口授了遗嘱,确立唐·迭戈为惟一继承人,让所有的亲人包括他未经合法婚姻生育的次子费南多和他的母亲贝特丽丝以及两个弟弟都能受益。费南多继承了父亲的全部书籍,他后来又把这些书籍连同他自己收藏的图书遗赠给塞维利亚教会。一些带有哥伦布亲笔旁注的珍贵图书至今还保存在那里。5月20日,病情突然恶化,哥伦布的两个儿子、小弟弟和几个亲密朋友:迭哥·门德斯、巴托罗缪·费思奇都在床前侍候。牧师来了以后,举行了弥撒,作过祷告。哥伦布复述了上帝的最后一句话“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以后就去世了,终年55岁。他至死都认为自己发现的是亚洲大陆。

    哥伦布的葬礼十分简朴,没有僧侣,也没有显要人物参加。他的遗体先埋葬在巴利阿多利德。1509年移葬塞维利亚奎瓦斯修道院,在那里保存了30年。1514年,根据他在遗嘱里表示的愿望,他的遗体越过大西洋迁往圣多明各,安葬在当地的一个教堂的祭坛旁边,在那里保存了250多年。1795年7月22日,由于巴塞尔条约的签订,圣多明各属于西班牙的那一部分割让给法国。西班牙政府将哥伦布的部分遗骸装在一个未加标志的铅质棺材中安放在哈瓦那的一个教堂里。后来由于和美国交战失败,西班牙在1898年将古巴割让给美国,又将其遗骨运往塞维利亚的一个教堂里安葬。1877年9月10日,在圣多明各教堂神坛的北侧发现了一个标明是哥伦布遗骸的棺材。但权威的研究者对此意见分歧。有人认为他的墓地曾经多次被挖掘,遗体下落不明,成为历史学者激烈争论的话题,至今尚无定案。

    哥伦布的继承人——长子唐·迭戈继续为他的家族应得的荣誉和权益而奋斗。哥伦布死后,他继续担任国王的侍卫官。1509年,在他25岁那年娶了一位贵族出身的小姐——唐尼亚·玛利亚·艾尔瓦利丝·德·托列多为妻,他与国王的关系更加亲密而牢固。

    经费迪南国王批准他继承了其父“印度”群岛统帅的头衔。1509年,在奥维多之后被任命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总督,并在那里任职多年。他的行政管理能力确实比哥伦布高出一筹。在伊斯帕尼奥拉仍可见到他所建立的许多城堡遗址。他曾继续为其家族与王室进行的法律诉讼,为恢复新大陆发现者的权益而斗争。这一诉讼案一直拖到他死后到1536年才得以解决。

    1509年,唐·迭戈前往伊斯帕尼奥拉就任总督时,他的同父异母兄弟费南多与他同行。但费南多的兴趣似乎不在探险而在学术方面。他在圣·多明各只待了6个月便返回欧洲。在后来的年代里他到处旅行,成了一个颇有名气的作家。他于1525年定居于塞维利亚,建立了一个藏有哥伦布图书的极有价值的图书馆。他写作有关于印度群岛史和哥伦布的传记。他死于1539年。

    巴特罗缪·哥伦布在其兄长死后仍在宫殿中任职,地位颇高,在唐·迭戈担任伊斯帕尼奥拉总督期间他也去了那里,并于1514年在那里去世。

    迭哥·哥伦布是家族中性格最温和的一个,他后来担任教士职务,1515年去世,安葬在奎瓦思修道院他哥哥的墓旁。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但由于偶然的原因美洲并没有用他的名字命名,虽然在美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方很多。

    5. 盖棺难定论

    哥伦布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对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人们历来褒贬迥异。

    他作为一个天才航海家的伟大成就则是世所公认的;他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有目的地横渡大西洋,从而发现美洲对世界历史划时代的意义也得到世人的一致肯定。

    在哥伦布的时代,航海技术还十分落后,他仅仅依靠十分简陋的工具和极不精确的海图,冒着生命危险毅然西航。他的决心来自于他对地圆说的坚信不疑。这可以说是一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哥伦布先后四次往来于欧美两个大陆之间,历经磨难,最后都化险为夷,平安返航。他每次在航线的选取上都十分严谨而慎重。他采用了“等纬度航法”,即先往南或往北航行,找到预定的纬度,然后再东行或西行驶向目的地。他根据自己的航行经验,充分而又巧妙地利用了信风之力。如他的第二次美洲之行,从铁岛直航多米尼加,仅用21个日夜走完2600海里的海上路程,开辟了一条以后四个世纪中远航者所乐于采用的从欧洲驶向中美洲的最短航线。

    哥伦布凭着无畏的胆略和丰富的经验,边探索,边勘测,边前进。他的海上定位和导航技术相当全面。他在帆船操纵技术上也达到了极其高超和娴熟的程度。哥伦布当之无愧地成为15~16世纪之交欧洲航海探险家中一名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①

    ① 《哥伦布航海技术初探》,孙光圻,《历史研究》,1992年.1月版.第49~60页。

    哥伦布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他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刻苦自学获得的,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完全依靠自学成才的典型。

    哥伦布出生在海运十分发达的热那亚,从小热爱航海,渴望着去探索海洋的奥秘。这一志向成为贯穿他一生的追求。无论受到什么挫折,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无论遇到什么危险,始终矢志不移。

    从少年时代起便到船上当水手,积累驾驶船舶航海的经验,从实践中学习有关海洋、水文、地理、气象、天文等方面的知识。从最“基层”干起一直到成为一名优秀的船长,进而指挥大型船队作跨越大西洋航行的“统帅”。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在哥伦布第一次西航成功返回西班牙的一次宫廷宴会上,有人对他说:“即使你不去做这件事,也会有其他西班牙人去做这件事的。”言外之意是你的西航没有什么了不起。为了反击这个人对他的有意贬低,哥伦布拿着一个煮熟的鸡蛋对同席而坐的人说:“先生们,你们有谁能把这个蛋直立起来?”在场的人怎么摆弄都不行。这时哥伦布轻轻把鸡蛋往桌上一磕,就把蛋立住了。有人不服气说,这不稀奇,人人都能做到。哥伦布反唇相讥:“是的,任何事情都是简单的,但那是在有人第一次做出示范以后。”

    哥伦布成了永不停歇的探索者的化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展览馆中有一个展室,其标题用英、西、法、德、俄、日六种文字写道:“下一步向何方,哥伦布?”其中心思想是要继承和发扬哥伦布的勇敢精神,探索未知世界。其中的解说词如下:

    “克里斯多弗·哥伦布500年前发起跨越未知海洋的探索和发现之旅,改变了整个世界。此前,欧洲和美洲无人预见过全然不同的文化的相遇。没人想象到‘新世界’的出现。

    今天,我们居住的星球处处都有人的脚迹;它的最边沿地区都已经住满了人;跨越浩瀚的海洋不过是举手之劳。我们已经进入太空,我们谈论着在月球和火星上定居。我们成了宇宙航行员。

    我们还将继续进行对各个星球的探索吗?这一展览显现了今后500年我们探索和发现宇宙星球的前景。在我们作出有关未来的探索的决定时,我们必须考虑到今后会面临何种挑战、选择和结局?”

    哥伦布的性格顽强近于固执,为了实现西航到达东方的理想,他花了18年的时间,在欧洲各个王室中间往来奔走、呼吁。在此期间,他遭受过贫穷、绝望、耻笑、轻蔑、侮辱等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为了打通关系,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第一次西航率领的船员个个富于反抗精神,一旦遇到危险极易歇斯底里发作而又非常崇尚迷信,他用尽了各种手段才使他们就范,坚持航行到达大洋彼岸。

    哥伦布对于名利的争夺是毫不手软的。这充分表现在他与西班牙王室从始至终的讨价还价乃至后来的法律诉讼中。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关于第一个看见陆地的奖赏的归属。明明是“平塔”号上的一个船员最先看见了陆地,但是哥伦布后来把这一“发现权”和每年一万马拉维迪的奖金据为己有。

    哥伦布对于黄金的贪婪当然不完全是受他个人的品质所决定,而是代表着当时欧洲社会经济的一种普遍追求,但是这种贪婪却导致了他后来犯下的种种错误乃至罪行。

    扩张海外商业贸易是哥伦布西航的原动力。当时的西欧商品生产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一般交换手段——货币的需要剧增。在哥伦布之前,葡萄牙人十分热衷于非洲的黄金开发就是出于这种考虑。15世纪欧洲人发财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和亚洲贸易。欧洲在同东方贸易中入超很大,金属货币从欧洲诸国流向东方,这就更加深了欧洲贵重金属的匮乏。哥伦布在争取欧洲各国君主支持他的“印度”事业时,反复强调的是通过西航打开东方的门户,利用贸易换取他想象中那里的遍地黄金。他猜测在前往契丹和西潘古的途中会发现一些岛屿和陆地,也想借此尽量开拓西班牙国王的疆域。果然在刚一到达瓜那哈尼岛时,他下船伊使的第一件事就是:树立起西班牙王室的旗帜,宣布占领这个岛屿,并将其改名为圣萨尔瓦多。当他发现当地土著居民淳朴善良,对外来者友好和善,首先想到的是这些人可供驱使,以至后来将他们作为奴隶买卖。这样就在美洲历史上开了一个恶劣的侵略先例:发现即占领,占领即征服。所谓“发现”从严格意义上讲也只是以欧洲人而言,并不是说美洲这片大陆上当时荒无人烟。无怪乎有的学者对哥伦布“发现”美洲一说提出异议;有的学者提出“两个大陆相遇”,“两个世界文明汇合”的说法。但这是两种什么样的文明呢?一方面是对财富的极度贪婪,西班牙人是冲着黄金来的;另一方面是私有财产观念极其淡薄,过着简朴的毫无商品意识的生活。美洲印第安人的不同部族和部落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土地和一切生物的热爱,他们把大地看作为生命的母亲,土地、空气、水都为所有人所共用,没有一个印第安人把土地作为个人的财产,禁止别人使用,没有一个印第安人会出卖他的大地母亲。而西班牙人和欧洲人在观念上则与他们完全相反。这样两种全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是不难想象的。

    当哥伦布一行人刚刚到达时,土著人对他们表现的是善意,从各方面给了他们帮助。可是印第安人给予的越多,西班牙殖民者的“胃口”越大,以至永无止境。这就必然导致印第安人的厌恶和反抗。而西班牙殖民者则用暴力对待他们。两个世界文明汇合的结果仍然是“弱肉强食”。

    当哥伦布意识到在他发现的岛屿上黄金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多,而找到契丹、西潘古看来又遥遥无期时,他就十分积极地从事抓捕和贩卖印第安人的罪恶活动,想以此来弥补黄金的不足。他的这一做法甚至引起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反感和制止,国王们并非对印第安人有什么同情心。显然,他们是出于对殖民地“长治久安”的统治的考虑。印第安人被作为奴隶买卖的惨剧愈演愈烈。

    我们不怀疑哥伦布对宗教的虔诚。他西航的动机之一也是想把基督的教义传播到美洲的印第安人中去。但当他的这一想法和他想要取得尽可能多的黄金的目的相抵触时,他便完全背弃了基督教以仁爱待人的根本教义,露出了殖民主义者的本来面目。

    哥伦布是一个经历复杂、优缺点都很突出的外向型人物,对他应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历史的考查才能得出比较全面的评价。他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是具有开拓意识和科学精神的伟大航海家。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功绩不单是发现美洲这件事本身,而在他的“发现”带来的效果:促成了欧美两个大陆的文明的融合,促进了美洲社会历史的转折,充当了美洲社会变革的催生婆。他的过错是推行殖民政策给印第安人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据此全盘否定他也是不科学的。过分强调历史评判法则,只注意其历史进步性,而忽略道德标准,看不到其客观进步性是建立在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就不能揭示出阶级对抗社会历史悲剧的原因。

    “功”不可没,“过”也不能不究,但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哥伦布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这种争议还将继续下去。下面的两种评议反映了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意见的分歧:

    “世界历史上仅次于基督诞生和逝世的最伟大的事件。”(弗郎西斯科·洛佩斯·德·戈马拉——西班牙历史传记作家,1552)“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了欧洲海盗行径、残暴、奴隶买卖、屠杀、疾病、征服和种族文化灭绝的先河。”(美国图书馆联合会,1990)18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400周年纪念日是第一次非宗教性质的世界节日。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自由的先驱”。罗马教廷则强调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传播罗马天主教的重要性。“在1892年,不管各地的纪念活动有何差别,被称颂的人毕竟是哥伦布①”。而当1992年500周年纪念日到来时,对哥伦布的评价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下面的两篇针锋相对的短文是就该不该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而发表的。

    ① “‘纪念两个世界文明汇合’学术讨论会简况”,李远明,《世界史研究动态》,1992年,2月版,第55~57页。

    迈克·伯林内克斯在1991年12月30日《洛杉矶时报》上写道:

    “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因为几千年来就有人生活在这里,这个观点从政治上说是正确的。更为糟糕的是断言哥伦布的主要遗产是死亡和毁灭……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吗?是的,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如此。这并不意味人类的眼光在1492年以前没有投向美洲。它意味着:哥伦布使美洲为文明世界所注意——也就是为西欧文明所注意。当时的西欧正迈入一个伟大创造、科学成就和哲学勃兴的时代。而最终的结果是美国的诞生……

    1492年以前,现今的美国罕有人烟,没有被利用,更没有被开发。居民主要是游牧狩猎者和采集者,日复一日食不果腹。几千年中没有变革,没有增长,没有车轮,没有文字,谈不上农耕,定居点稀少,但流血的战争却永无休止。除极少数例外,生活艰难困苦,生命短促。

    受到诬蔑的西方文化无论造成了什么样的问题,也带来了巨大的难以想象的利益。没有这些利益,今日的大多数印第安人会遭受贫穷的煎熬甚至没能生存下去。

    应当赞扬哥伦布,这样做也就是赞扬西方文明。但是批评家们不愿意赞扬他,这是他们反对将哥伦布作为美洲发现者进行纪念的真正原因。批评家们的真正目的是诋毁西方文明的价值,颂扬体现美洲印第安人部落文化中的原始主义、神秘主义和集体主义。他们抨击西方的光荣为‘欧洲中心主义’。他们声言,我们应当用将一切文化看作在道德上是平等的多元化主义代替对西方文化的尊重。而事实上,他们并不是……

    隐藏在反哥伦布的这一伙人的政治集体主义背后的是一种对人性的种族主义观点。他们声言一个人的认同首先是种族的:如果有人认为他的祖先是好人,那么这个人就会认为他自己也是好人;如果有人认为他的祖先是不好,那么他就会自惭形秽。但是这一套是不成立的。一个人的祖先的成败与他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毫无关系。”

    整篇文字充满了对所谓“西方文明”的狂热的不加分析的赞颂,带有浓厚的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味道。

    另一位作者汉斯·科宁在1991年8月14日《纽约时报》上写道:

    “令人痛苦的事实是,对印第安人来说,第一次相遇很快就成了最后的相遇。加勒比的印第安人在两代人的时期内就被西班牙发现者消灭殆尽。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改宗天主教,而这据说就是那些航行的原动力。他们一次就被绞死13人,据西班牙的原始文件说这样做是“为了向耶稣基督和他的12门徒致敬。”

    当他们不能按季度交纳分配的金砂定额时,他们的双手被砍掉。他们的酋长被架到绿色的树枝燃起的火堆上炙烤。他们痛苦的呼喊使西班牙人睡不着觉,于是他们的舌头被插进木条。在第一次登陆后十年,饱受痛苦的幸存的土著人开始吞咽毒草以自戕。

    是的,克里斯多弗·哥伦布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航行到美洲的欧洲人。但是哥伦布在流血的历史上掀起了一次次空前的贪婪、残酷、奴役和屠杀的暴行。他组织了对美洲土著人的种族灭绝。事无巨细,他都表现出极度的卑鄙、残酷和贪婪。

    我在这里不是要发表过激的言论。以上所述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你们能在哥伦布的儿子的日记中,在一位当时西班牙主教和历史学家巴托洛缪·德·拉斯·卡萨斯的著作中,在大量的其他文献中找到许多这样的记述。

    放弃国家珍贵的传统信仰可能是一件憾事。但是我们再也不能怀着良好的信仰纪念这个人和这件事了。我们应当睁大眼睛看我们的过去。

    显然,站在不同立场的人对哥伦布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