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传》免费阅读!

第八章 两种文明(1/2)

作者:哥伦布传

    1. 航速测量和航行路线

    哥伦布所用的“里格”究竟有多长?学术界对此颇多争议。造成分歧的原因是:一般认为哥伦布所用的里格单位为4里长,但在15世纪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阿拉伯世界,人们使用许多“里”单位,其长度各不相同。萨缪尔·艾略特·莫里森认为哥伦布使用的是“罗马里”,其长度为4860英尺,因而哥伦布所使用的里格长度为3.2海里。这一长度是所谓的“葡萄牙航海里格”(PML)接受的长度。PML是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员普遍使用的。但是,詹姆士·E·凯利(1983)和道格拉斯·佩克(1992)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PML不够准确。他们在比较了哥伦布报告的沿古巴北部海岸的两个已知点的航行距离以后发现:实际的距离比哥伦布报告的距离小得多。另外,如果接受莫里森关于哥伦布登陆地点在华特林岛的说法的话,还有几条海岸线的长度都被夸大了。莫里森曾经提出一种看法试图解决这种差异,即认为哥伦布在计量海岸线的长度时使用的是一种与其在公海上使用的长度较小的里格,这种里格的长度大约是1.5海里。但这一说法没有史料作证。

    凯利等人在仔细研究了哥伦布数次横跨大西洋(包括西航和东航)以后,发现用PML无法得出正确的数据。他们认为哥伦布是热那亚人,不是西班牙人,在15世纪的意大利,人们普遍使用的是一种较短的“里”单位,1里长4060英尺称为“意大利里”或者“几何里”。如果哥伦布使用的是几何里,其里格长度则为2.67海里,这也是意大利里格或称几何里格(GL)认可的长度。有一批15世纪的度量衡文件可以作证。凯利还计算了古巴北部沿海的海流说明哥伦布使用这种长度较小的几何里格的可能性。

    佩克还用这种里格单位重新描绘了哥伦布跨越大西洋的航行线路。

    基于以上原因,哥伦布使用的是2.67海里的几何里格的看法得到了历史学家们的普遍支持。

    15世纪末期,天文航海技术在欧洲由葡萄牙人所首创,在此以前,人们普遍采用航位推算法。哥伦布及其同时代人多数都用的这种方法,通过测量航向和从一已知地点(比如一个港口)出发航行的距离确定位置并在海图上加以标明,到一个新的位置以后再用一根针插在图上标明新的位置。每天标明的位置就是第二天测量航向一距离的出发点。为此,海员们需要一种工具。他们使用罗盘仪测定航向。用航行的时间乘船速(里程/小时)得出航行距离。在哥伦布生活的年代,船速的测定颇为原始:人们把一个飘浮物抛入船舷旁边的水中,船舷上缘盖木上刻有两个标记,标记之间的距离是预先设定的。当飘浮物经过前面的标记时,值班水手立刻唱起一首歌,当飘浮物经过后一个标记时停唱。这首歌的歌词是从一首中世纪航海歌曲口头流传下来的。水手长记下这首歌中的最后一个音节,然后用一个口诀把这个音节转换成速度(里/小时)。这种简单粗糙的办法在船行速度缓慢时没法进行,因为飘浮物还没有到达后面的标记时歌已经唱完了。

    速度和距离是每小时都要测量的。值班水手记录每小时航行的速度和航向,用一块木质的可旋转的带孔刻度板,这些小孔沿罗盘仪的每一个点从中心向外作辐射状分布。每4小时的航行距离用里格纪录。一天结束,当天总的航行距离和航向经过换算后纪录到航海图上。

    哥伦布是航海史上第一个详细纪录航海日志的人,可惜的是只有他的第一次航行日志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有的学者认为哥伦布运用的是天文航海技术。另一些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其理由是哥伦布的船队都是由操纵舵柄的舵手控制方向的,他们的位置在上层后甲板之下,看不见天空;他们用罗盘仪保持方向。与此同时,舱面上还有一个值班水手也有一个罗盘仪在手,需要时他会呼叫舵手调整航向。

    下面是哥伦布首次西航的逐日纪录,原稿是拉斯·卡萨斯整理的,基斯·A·皮克林作了校正。所有的距离均以里格为单位。

    1492年西航纪录

    日期  “真实”里格  “报告”里格  校正里格数  航向

    数       数

    9月8日   9              9     西

    9月9日   15白天           18

    30夜晚           36    西偏北

    9月10日   60       48     60    西

    9月11日   20             24    西

    201620

    9月12日   33      少于真实数   33

    9月13日   33       29     33    西

    9月14日   20      少于真实数   20

    9月15日   27             32    西

    9月16日   39       36     39    西

    9月17日   50       47     50    西

    9月18日   55       48     55

    9月19日   25       22     25

    9月20日   7或89                 西偏

    北;西北

    西

    9月21日   13             16

    9月22日   30             36    西北西

    9月23日   27             32    北西

    9月24日   14.5       12     14.5   西

    9月25日   21        13     21    南西偏

    西

    9月26日   31        24     24    西

    9月27日   24        20     24    西

    9月28日   14        13     14    西

    9月29日   24        21     24    西

    9月30日   14        11     14    西

    10月1日   25        20     25    西

    10月2日   39        30     39    西

    10月3日   47        40     47

    10月4日   63        46     63    西

    10月5日   57        45     57

    10月6日   40        33     40    西

    10月7日   23(白天)    18     23    西

    5(夜晚)          5     西南西

    10月8日   11.5或12          11.75   西南西

    10月9日   11(白天)         11    西偏南

    20.5(夜晚)   17     20.5   西偏北

    10月10日  59        44     59    西南西

    10月11日  27(白天)         27    西南西

    22.5(夜晚)        22.5   西

    2(到达岛屿)        2

    总计里程  1108.75           1142.25

    2. 两种文明相遇

    哥伦布率领的三条船驶抵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当地人称之为瓜纳哈尼岛。“巴哈马”在西班牙语中是“浅滩”之意,巴哈马群岛包括从佛罗里达海角绵延至海地1千多公里范围内的3000个岛屿和珊瑚礁。哥伦布查看他的海图,认定这是靠近日本本岛北面的列岛中的一个,坚信继续往前,日本半岛指日可到。在黎明的晨光中,展现在西班牙人面前的是一个地势平缓、长度约十几英里的岛屿。岸上林木茂密,土地未经垦殖,但显然有人居住。不久,水手们便看见了岛上赤身**的人群。这些人看到他们从未见过的船和这些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海外来客,开始有些害怕,躲在树林中窥视,畏缩不前。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慢慢地向他们靠拢。

    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哥伦布一行开始登陆,统帅乘飘扬着王室旗帜的武装小艇上岸。“平塔”号和“尼尼亚”号的船长马丁·阿隆索和他的弟弟文森特·亚涅斯也乘各自的小艇上岸。举行了特别隆重的登陆仪式。哥伦布穿上出发前准备好的石榴红统帅服装,双手高举西班牙王室的旗帜,两个全副武装的船长分别扛着探险队绘有绿色十字的队旗。旗的正反两面分别有字母“F”(代表费迪南)和字母“Y”(代表伊莎贝拉),字母之上各有一王冠,王冠之上是十字。其他船员紧紧跟随在哥伦布和船长身后登陆。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使人心旷神怡。碧蓝的海水透明,船员们个个激动而兴奋,精神为之一振。上岸以后,哥伦布首先双膝跪地,亲吻海滩上的砂石和泥土,满含热泪感谢上帝保佑他们平安到达。全体随行人员也仿效他的做法跪下亲吻土地,他们心中也充满着感激之情。这时在明亮的阳光照射下,白色的沙滩上反射出强烈的令人目眩的光芒,接着举行了占领仪式。哥伦布叫来船队的王室公证人罗德里戈·德·埃斯科维多和罗德里戈·桑切斯·德·塞戈维亚,请他们作证。哥伦布摘下帽子,左手执着王旗,右手举起宝剑庄严宣布:他,哥伦布,在众人面前,正式声明以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和王后伊莎贝拉的名义,占领了这个岛屿。为此,他挥剑斫去几根树枝和茅草,象征征服行动的完成。在场的一些人,应哥伦布所请,做了口头声明。随后,又叫来船队的文书将哥伦布和其他人的声明记录在案,立此存照。从此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公证人、笔、纸和墨水瓶成了探险者必不可少的装备。哥伦布把这个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思是“神圣的救世主”,以感谢上帝赐给他的恩典。这个岛传统上认为是今天华特林岛,但本世纪80年代,据美国地理学会等单位组织的调查组考究为位于北纬23°05'、西经73°45'的萨马纳礁岛。①

    ① 《哥伦布航海技术初探》,孙光忻,《历史研究》,1992版,第51页。

    完成了占领程序以后,他要求在场所有的人宣誓服从他——代表西班牙君主的统帅和副王。这些人围绕在他的身旁,有的人满怀激情地拥抱他,有的人吻他的手。那些在旅途中表现得十分反抗和骚动的人现在都对他特别地忠诚和热情。有的甚至在他面前下跪,请求原谅,表示今后一定效忠于他。

    圣萨尔瓦多岛地势平坦,没有山,岛的中央有一个很大的湖泊,因而水源充足。岛上,灌木遍地,各种水果挂满枝头,是一块富足之地。

    岛上的土人天亮时看见开来的船时个个大惊失色,把来人当做是夜间降临的怪物。三条船在水上行动灵活方便,船帆胀满就像一张张神奇的翅膀,这些都使土人感到神秘和恐惧。船上的人穿着发亮的铠甲和色彩鲜艳的服装登陆更使土人害怕,他们又逃进树林。当发现来人并没有伤害他们的意思,土人又重新围拢过来。他们观看这些人的奇观举止、肤色和胡须。海洋统帅身材高大,仪态非凡,他身穿的大红袍和其他随行人员对他表现的尊敬,都使土人们明白了这人就是一位长官。他们更加靠拢这些天外来客,甚至触摸他们的胡须,对他们白色的皮肤感到十分好奇,哥伦布对土人友善、温和的举止感到满意,对他们也是彬彬有礼。岛上的土著居民使西班牙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这些人和他们以前见过的任何人种都大相径庭。他们全身**,涂着各种颜料,有的人只涂在脸上、鼻子上或者眼睛周围,有的则遍及全身,给人一种野性的神奇感。发亮的棕色皮肤好像紫铜,脸上没有一点胡须。头发粗而直,齐耳以上剪得很短,有的则将长头发束起披到肩上。他们的面容虽然被颜料所遮盖,但却给人以愉悦之感。这些土著人前额高大,眼睛明亮,中等个头,肌肉发达,线条分明。大多数人年龄在30岁以下。在场的土人中只有一个年轻妇女,线条很美,和她的同伴一样也是全身**。哥伦布自认为他们已经到了“印度”,把这些当地人叫做“印度人”。由此开始,欧洲人把美洲所有本地人都叫做印度人,即印第安人。这是印第安人名称的由来。

    当哥伦布到达新大陆时,土著居民在这里已经居住了成千上万年。据保守的估计当时有700多万人生活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一带,另有1000万生活在南美,还有100万生活在大陆边缘地区即今日的美国。土著美洲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们的多样性,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体型外貌不同,语言也很不相同。哥伦布等人到达时,土著美洲人使用的语言多达2000种以上。

    “这个时候,巴哈马群岛的居民属于大安地列斯群岛的阿拉瓦克人,即西班牙殖民者们所称的泰诺人。小安地列斯各岛则居住着加勒比人。西班牙人在瓜德罗普岛猎捕阿拉瓦克人。阿拉瓦克人高喊:‘泰诺’,‘泰诺’,意为‘和平’,‘和平’。后来,西班牙就把阿拉瓦克人称为泰诺人。泰诺人从南美大陆迁徙而来,定居在巴哈马群岛、古巴、牙买加和海地一带。“这两种人都还处在新石器时代。他们能烧制陶器,编织篮子和鱼网,纺织棉布,搭盖棕榈叶盖顶的木架小屋,挖成能容一百人的独木舟。他们用尖棍挖地种植玉米、棉花、烟草和卡沙瓦、雅姆斯、巴托托斯等块根作物。小安地列斯群岛的古巴和海地已有灌溉渠道。巴哈马群岛的居民都是非常能干的渔民,尤其长于潜入很深的海底去拣拾贝壳。”①

    岛上居民民风淳朴,性格善良。哥伦布在日记中曾有记述:“鉴于彼等十分友好,吾认为用仁爱而不必动武,即能使他们完全得到拯救,皈依吾人之宗教。”“这里人一定很顺从,也很聪明,因为他们能马上领悟吾等的意思。吾还认为,他们极易归化成为基督徒,因为据吾看,他们尚无任何教派。”②

    “泰诺人和加勒比人的武器都极简陋。巴哈马群岛的泰诺人只有木制的投枪,尖端用火烤硬,或装上鱼齿。海地的泰诺人已使用投掷发射木投枪,有长矛,剑棒。海地和波多黎各的某些地方已使用弓箭,并且浸上毒药。这种毒药能损伤神经,使人狂乱而死。”③

    ①③ 《殖民主义海盗哥伦布》,严中平,《历史研究》,1977年1月版,第134~135页。

    ② 《哥伦布航海日记》,孙家堃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8~29页。

    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他们不携带武器,也不知武器为何物,因为当吾等拿出利剑供他们观看时,他们居然无知地用手握刃,以致自伤。他们尚无铁器,所谓投枪只是一些无铁制枪头的棍棒,也有某些投枪在棍棒的顶端绑上鱼齿和其他类似的东西充作枪尖。”哥伦布在这里讲到的印第安人在观看西班牙人佩带的武器时,因为手握刀刃以致受伤流血而使其惊恐万状的故事,最生动不过地说明淳朴善良的土著居民在这些全副武装的殖民者面前多么易于受到伤害。西班牙作家萨尔瓦多·德·马达里亚加是这样描写的:

    “但是,这些土著人的注意力,一会儿便落在了客人们的另一个同样令人惊奇的特征上:他们左腿上挂着一些筒筒杆杆的东西,里面还插着一根,扁平平的,闪闪发光,比鱼骨头还锋利。这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一位岛民过来拿起,一名白人微笑着递给他的一根瞧瞧;他急忙扔掉,但已满手是血。他闪电般地跑着叫喊着回到自己人中间。注意!这些人很危险。他们的魔杖会让人流血,可能会让人死去。注意!当心!”①

    “还处在原始公社时代的美洲印第安人,个个都天真淳朴,乐善好施。小安的列斯群岛的泰诺人尤其如此。他们把慷慨好施看成是高尚的美德,为偶尔来访的客人提供食宿,蔚成风气。②”他们对于私有财产的观念十分淡薄。

    ① 《哥伦布航海日记》,孙家堃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8~29页。

    ② 《殖民主义海盗哥伦布》,严中平,《历史研究》,1977年.1月版,第134~135页。

    哥伦布写道:“吾把红色四角帽赠予他们中一些人,把玻璃念珠挂

    在另一些人脖子上,还送给他们一些小玩意儿,他们如获至宝,十分快

    活,随即与吾等亲善修好,大大出乎吾人之意外。尔后,他们还游到吾

    等小艇旁,带来鹦鹉、棉线团、投枪以及其他很多东西,以此换取我们

    的小玻璃念珠、小铃铛等物品。总之,彼等取走我们的东西,又自觉留

    下他们的东西以作交换。”“吾曾见有人用十六团棉线仅换走三个葡萄

    ①

    牙塞乌第。只相当于西班牙一布朗克,而他们的棉线都足有一阿罗巴

    重。”②

    此时,哥伦布已经有了俘获当地居民回西班牙的念头,在他首次登

    陆后所写的日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为取悦吾主,离此岛时,臣将给

    陛下带去六个人,令彼等学会吾人之语言。”

    两种差异如此悬殊的文明就这样相遇了,乍看起来似乎平安无事,

    但随着接触的频繁,摩擦和碰撞就随之而产生了!

    1992年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时,许多学者对“发现”二字

    提出异议,建议改为“两个世界文明汇合”或“两个大陆”相遇。这些

    新提法也不能完全反映事件的本质。两种差异如此之大、发展程度如此

    悬殊的文明“汇合”会有什么结果呢?在殖民主义时代,这样的“汇合”

    只能是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明”的压迫和征服。至于说到“相遇”,

    在英文中叫encounter,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不期而遇”;二是“狭

    路相逢”,颇能反映出哥伦布等人到达美洲后白种移民与土著美洲人之

    间的关系,但其结果与“汇合”是一样的。

    3这是什么地方

    随着登陆的狂喜过去,哥伦布心里并不踏实,他暗自思忖:“这是

    什么地方?这里是不是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契丹’,‘西潘古’?或许

    这里只是契丹或者西潘古的一部分?”他相信自己已经到了亚洲东岸,

    已经找到了通向印度的最短的航程。“哪里能弄到黄金和香料?”他心

    里明白,不找到中国和日本,不把大量的黄金和香料送回西班牙去,他

    就无法向西班牙国王交差,他就只能承认他在他们面前夸下的海口纯属

    吹牛。这样的结果可不是他所盼望的。他发现岛上的人中间有的鼻子上

    挂着金环。10月13日,星期六,他在日记中写道:“吾密切注视,仔细

    观察可有黄金。果然他们中有些人在穿孔的鼻下挂有小块黄金。借助手

    势吾了解到,此岛以南有一王国拥有大量黄金……吾决定明日下午离此

    岛向西南航行……故吾决定去西南寻找黄金和宝石。”“为不耗费时间,

    吾欲尽快航行,寻找西邦戈岛。”①

    哥伦布与马丁·阿隆索商量,继续航行,没有向导和翻译不行。原

    ①流通于葡萄牙塞乌第地区的一种货币。②西班牙重量单位,相当于25.36磅,约11.5公斤。①《哥伦布航海日记》,第30~31页。

    -----------------------Page68-----------------------

    来船队的翻译托雷斯虽然精通阿拉伯语和其他语言,但是到了这里全无

    用武之地。人们之间的交流全靠手势完成。哥伦布的主要兴趣在于找到

    黄金,他看见有的印第安人佩带着金质装饰品便详细询问他们何处可以

    得到那种东西。印第安人手指南边。哥伦布认为那里就是他心目中的日

    本。从他们的手势中哥伦布了解到南边住着一个国王,有大量黄金。可

    是当哥伦布要他们带路前往时,他们都不干了。哥伦布乘船环岛巡行,

    看见两三个村庄,这里的土著人热情欢迎他们,游水上船给他们食物和

    淡水。哥伦布注意到一个地方,认为那里可以建立一座堡垒,“只要有

    50个人即可征服全岛并可随心所欲地统治它”。

    船队在这里停留了两天。10月14日晚,当他们向南航行时,哥伦布

    扣留了7个土人作为向导和翻译,他还计划今后把他们带回西班牙。第

    二天看见另一个岛屿,哥伦布将它命名为圣·玛利亚·德·拉·康谢普

    申岛,意思是“沉思的圣·玛利亚”。这一次哥伦布什么仪式也不举行

    了,抛弃了那些繁文缛节,直截了当地宣布占领该岛。这个岛就是现在

    在地图上可以找到的腊姆岛。这时从瓜那哈尼岛强制带来的一个土人从

    “尼尼亚”号船上跳海并在当地土人的帮助下逃上了岸。过后,另一个

    当地土人驾着独木舟来到船边交换物品被水手抓获。哥伦布命令善待

    他,送了他一点礼物。哥伦布注意到这点礼物“价值不超过4个马拉维

    第”,然后将他释放。哥伦布再次询问黄金的下落,土人告诉他说在南

    边那儿有许多,还说那里的印第安人手上和脚上都戴着很大的镯子。土

    人带来的礼品中有一些他们十分看重的干枯叶子,无疑这些都是当地生

    长的烟叶。哥伦布在10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将近日落,吾方在此

    岛西海抛锚,以便观察那里是否有黄金。据吾从圣萨尔瓦多带来的人说,

    该岛居民大都戴着很大的金脚镯和金手镯,吾很清楚,彼等是在瞎说,

    旨在寻机逃走。纵然如此,吾下决心,凡抵达一个岛,必占领之,惟如

    ①

    此,才谈得上占领了所有的岛屿。”10月16日,船队从腊姆岛出发,

    航行了22海里,到达了长岛。为了感谢皇恩,哥伦布把它命名为费迪南

    岛。他沿该岛60海里的海岸转悠了三天,在北部和南部几处有土人居住

    的地方上了岸。这里岛屿如此众多,而且如此相似:白色的沙滩,浪花

    拍岸,山谷中长满棕榈树和芳香的灌木。这些岛屿之间距离如此之近,

    当地印第安人乘独木舟即可相互来往。据当地的土人说,这里叫得出名

    字的岛就有一百多个。这一连串的岛屿是巴哈马浅滩的组成部分,哥伦

    布将它们命名为阿里纳群岛。

    哥伦布在日记中盛赞这些岛屿是“世界上最好的、最肥沃的、气候

    温和而又美丽”的地方,一群群色彩艳丽的鹦鹉突然惊起遮掩了大片天

    空;鸟的种类极多,而且与西班牙的鸟大不相同,“鸣啭极其动听”。

    草木种类上千,木质珍贵,而且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果实。花草散发出

    馥郁的芬芳,沁人心脾。惟独动物种类较少,但有大量鳄鱼和各种各样

    的蜥蜴。

    10月19日,礼拜五,哥伦布又穿过很深的克鲁克德岛海峡,来到了

    克鲁克德岛。并将其中的一个大岛命名为伊莎贝拉,表示对女王的敬意,

    将长岛的南端命名为绿角,将福琼岛的南端命名为奇观岛。

    ①《哥伦布航海日记》,第30~31页。

    -----------------------Page69-----------------------

    土人反复告诉哥伦布说想要黄金,必须南行。他们多次说到有两个比较大的岛:一个叫科尔巴(古巴);一个叫波希亚(海地),说那里有很多船,还有很多能干的水手。从他们对古巴的形状和大小的描述中,哥伦布认为证实了他原来的判断即那里就是日本,那就是他下一站要去的地方。然而,他的目的地还在前面,他要一直向前航行到达中国大陆,他要向大汗呈交国书。他于10月28日到达古巴北岸,在一个河汊的港湾抛锚。此处风景极佳,尤其重要的是没有暗礁。这就是现属古巴奥连特省的巴希亚·巴里亚港。哥伦布把这个岛命名为胡安纳岛以纪念西班牙国王的儿子和王位继承人。

    第二天船队向西航行,抓来的土著人向导告诉他说他会到达一个住有国王的城市。但他发现的只不过是一些土著人的村落,空无一人,居民在他们到达之前已经逃之夭夭。在这些村落里找到一些木头的女人雕像,还有许多刻作人头的假面具。有一些家养的狗,奇怪的是它们只能发出唔唔的嘟噜声而不能汪汪大叫。还有一些驯化了的鸟和大量的捕鱼工具。

    逆风使船队按原路折回,一连好几天他们沿岸巡弋寻找土著人说的城市。这里的土人如此贫穷,几乎一无所有。他们逐渐克服了对陌生人的恐惧,纷纷驾着独木舟用他们纺织的棉线和其他物品前来做交易,但哥伦布对这些东西毫无兴趣。此时哥伦布认定他们到达的地方不是日本而是中国大陆。土人告诉他说由此前往内地有一个城市,那里住着一个权力很大的酋长。哥伦布把他当做是马可·波罗所说的“大汗”,决定派遣一个外交使团前去拜访。代表团由胡安·德·赫雷斯和翻译路易斯·德·托雷斯组成,另有两个土人作为向导。他们到达的那个城市不过是有50来间草屋、几百来个居民的一个村落,首领不过是一个土著酋长。赫雷斯和托雷斯在那个村庄里发现男男女女把他们作为礼物赠送给外来人的干枯叶子卷成圆筒用管子点燃大口吸着,然后向天空喷出烟雾。拉斯·卡萨斯后来这样描写道:这些叶子“产生一种舒适的效果,几乎使人陶醉,使其解除疲劳。”代表团在那里只待了一天。他们的汇报使哥伦布大失所望,但却没有动摇他已经到达中国的信念。

    由于遇到顶头风,船队停航四天。11月12日又重新向东航行。他们用威胁利诱的手段抓来16个土人:6男7女,还有3个男孩。哥伦布告诉他们说如果找到黄金就释放他们。几天过后,两个男人趁机逃脱。遍寻黄金都不见,哥伦布心急如焚。土人说不远处有一个巴贝克岛,那里的人在夜间擎着火把在海岸上采集碎金,然后捶打成金条。这一消息在船队中顿时激起了一些人的淘金梦,也造成了船队领导层的分裂。

    11月21日,马丁·阿隆索·平松带着“平塔”号离开船队继续朝东行驶,“既未得到海洋统帅的许可也违背了他的意愿”,“完全被对黄金的贪婪所驱动”,这是拉斯·卡萨斯对平松的评语。哥伦布以极大的克制容忍了这一严重的背叛行动,他在日记中写道平松“在言语和行动上都给造成过很多麻烦”。

    不久以后,“圣·玛利亚”号和“尼尼亚”号船都开过了古巴东部的尽头,到了此时哥伦布才不得不承认这里不是中国。12月5日这一天两条船驶过将古巴和海地分隔开的向风海峡。第二天他们进入海地北端一个安全而又宽敞的港口。哥伦布把它命名为圣·尼可拉斯港,此名一

    -----------------------Page70-----------------------

    直沿用至今。他被这里自然风景之美丽深深打动,但当他看到当地土人

    一见他们的来到就四散奔逃时他明白了,此地不宜久留。第二天早上两

    条船继续沿岸向东行驶,下午在一个港口停泊。哥伦布把它叫做“沉思

    港”。水手们都不喜欢这个文绉绉的名字,干脆把它叫做“蚊子湾”,

    认为这更准确。离岸几里的地方有一个长约20多里的岛,因其形状像一

    个乌龟,哥伦布把它叫做托尔图加岛。托尔图加是按西班牙语“乌龟”

    一词音译的。后来的岁月中这里成了海盗经常出没的地方。

    12月12日,哥伦布下令在蚊子湾岸上竖起一个很大的十字架,举行

    了正式的占领仪式,宣称是他为费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发现了这个

    地方。每到一个岛屿,哥伦布总要他的随从竖立一个木头的十字架,“作

    为对我主耶稣基督的纪念和对基督信仰的颂扬”。

    当西班牙人上岸,他们仿佛进入了人间天堂:山谷葱郁,绿茵遍地,

    河水清澈,沿岸水深不见底,布满珊瑚,色彩斑斓的鱼群穿梭其间。这

    个岛上近处的平原和远处的群山映衬在热带明净的蓝天之下,使人觉得

    回到了梦境中的安达卢西亚,于是,哥伦布把它命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

    Espanola,是西班牙文“西班牙岛”的意思,这个名字的英文化名称

    ①

    Hispaniola,至今仍然保留着。这一次哥伦布不敢像以往那么毫无根据

    地自信了,接受了船上的印第安人的解释:伊斯帕尼奥拉是一个大岛。

    印第安人还说这个岛的那一边有一块叫加勒巴塔的大陆,那里住着凶猛

    的加勒比人,他们抢掠奴隶,还有“吃人生番”。

    就在竖起十字架的那一天,三个水手抓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郎,

    除了鼻子上戴着一小块金饰外全身**。船上的印第安人安慰她要她不

    必害怕,那个姑娘有意留下,但哥伦布下令送她回到岸上,希望她回去

    告诉她的族人这些外来的白人并无恶意。第二天,哥伦布派遣9个人上

    岸,还带了一个印第安人作翻译。他们沿着一条羊肠小道向岛内进发,

    到达一个大约有1000所草屋的村庄,那里的居民一见他们来到迅即四散

    奔逃。但过不多久他们又回来了,围绕着这些外来人观看,还送给他们

    木薯饼和干鱼,还有驯养的鹦鹉。水手们回到船上向哥伦布报告说,这

    里的印第安人比在古巴的漂亮,他们看见两个女郎皮肤“白得像西班牙

    女郎一样”。土质肥沃,景色迷人,有如“人间天堂”,鸟儿啼叫有如

    夜莺鸣唱。但是就是没有找到黄金。

    12月15日,继续行驶,在抵抗住了一连好几天的顶头风以后,船队

    穿过了托尔图加海峡,在一个海滩前面抛描。哥伦布这一段时间施行的

    “微笑外交”收到了一些效果。印第安人似乎明白了白人无意加害于他

    们,大约有500个印第安人来到这里欢迎他们。他们的酋长非常年轻,

    看样子只有二十一二岁。他坐在一副由四个人抬着的担架一样的东西

    上。哥伦布派人把一件礼物送上岸给他。当天晚上,这位年轻的酋长登

    上“圣·玛利亚”号船。哥伦布礼貌地接待了他,还用西班牙饮食招待

    ①美国已正式把Hispaniola采用在地图和其他出版物中,以消除海地和圣多明各两个地名之间的混乱。海

    地是阿拉瓦克人给该岛取的名字,现在只限于**语的海地共和国,位置在西部,面积只占全岛的三分之一。圣多明各原来是一个城市的名字(该城市由巴塞罗缪·哥伦布建于1496—1497年),也曾被西班牙人用以称呼全岛,现在只限于多来尼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位于伊斯帕尼奥拉岛东部,面积占全岛三分之二。

    (转引自《哥伦布传》,第397页。)

    -----------------------Page71-----------------------

    他。这位酋长恭敬地接过饮食,浅尝而止,然后传递给他的随从品尝。在这里,哥伦布欣喜万分,因为他看到这些印第安人都戴着黄金装饰品。第二天他就通过交换物品得到了一些。当地人告诉他,这些黄金并不是本地出产的。哥伦布并不完全懂得土人说些什么,但从手势中了解到在离此地大约100里格的一些岛屿上黄金很多。当地土人把黄金砂采集起来,经过筛选,熔炼,制成金条和无数的物品。他们甚至说其中一岛就是完全由黄金构成的。这些近乎神话的说法对于具有一般常识的人恐怕都难以置信,但对哥伦布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吸引力。他在日记中满怀激情地写道:“蒙我主圣恩指引我来找到它”。

    船队接着向东行驶,和土著人的关系继续保持融洽友好。派出一支又一支的探险队深入腹地寻找黄金。哥伦布从统治海地整个西北部的酋长瓜卡纳加利那里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在一次庆典上,一千五百多印第安人划船或游水来到船边与他们交换礼品和货物。继续往东行驶的过程中,土人告诉哥伦布说有一个他们叫做西包的地方“黄金无数”。哥伦布一厢情愿地在西包和西潘古之间画了等号,他认为那就是马可·波罗说的日本。

    时至今日,除了“平塔”号的越轨行为外,一切都颇为顺利。哥伦布憧憬着大量的黄金就要到手,心情颇为舒畅。船员们离家已久,渴望着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痛痛快快地放松一下。

    12月24日拂晓,哥伦布率领“圣·玛利亚”号和“尼尼”号离开阿库尔港,前往海地西北部的酋长瓜卡纳加利管辖的马里恩地区。瓜卡纳加利的首府设在卡拉科尔港。此地离阿库尔只有几英里,但是由于顶头风的阻挠,两条船走了一整天也没有到达目的地。

    4“圣·玛利亚”号触礁沉没

    在从阿库尔到卡拉科尔港航行途中,夜间11点,两条船在海地角偏东的利莫纳德海峡停留。昨夜船上招待印第安人的宴会搞了个通宵,人人都精疲力竭。这时风已平息,波浪不兴。海面“就像杯中水一样”平静,海洋统帅两天两夜没有合眼,这时也回舱睡觉去了。舵手把舵柄交给一个年轻的见习水手,也同其他值班人员一道休息去了。这是严重的违反纪律的行为。

    半夜时分,再过几个小时,圣诞节即将来临。暗流把“圣·玛利亚”号推向了一座倾斜的珊瑚礁。谁也没有察觉。只有临时负责掌舵的见习水手感到不妙,努力扳舵设法调转船身,没有成功,他大声喊叫起来。

    “圣·玛利亚”号触礁搁浅,起初只是微弱的撞击声,逐渐地越来越响。人们惊恐的喊声把海洋统帅惊醒,他翻身下床跑到甲板上想查问个究竟。船上其他的人,包括船主拉科萨也跑来了。这时船体已经裂开,情况十分危急。海洋统帅命令他们先拉起系在船后部的救生驳船,利用驳船到深水去抛锚使大船慢慢脱离礁石。拉科萨和其他人把驳船放入水里后,惊慌失措地划向“尼尼亚”号逃命。“尼尼亚”号上的人不让他们上船,无奈,他们只好返回大船。文森特·平松见状也派出了救援艇,为了减轻重量,哥伦布下令砍断桅杆,但已无济于事。这时“圣·玛利亚”号船发出一声令人心惊肉跳的破裂声,珊瑚礁把船底捅开了一个大

    -----------------------Page72-----------------------

    窟窿,海水大量涌入船舱,哥伦布只好命令大家离船转移到“尼尼亚”号躲过这场灾难。

    天亮以后,瓜卡纳加利酋长派遣了土人来抢险,但为时已晚。他们只是抢运出船上的货物和帆樯索具等用品,眼睁睁地看着“圣·玛利亚”号倾覆,奉命来抢救的土人对抢运上岸的船上的财物秋毫无犯,即使暂时存放在他们家中的物品也让家人好好看管。瓜卡纳加利派来的土人中许多人戴着金手镯、金项链和金鼻环。几天以前,酋长还赠送给海洋统帅一个木质的假面具,面具上的眼睛、鼻子和舌头都是金子做成的。哥伦布判断在瓜卡纳加利管辖的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