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传》免费阅读!

第二章 初次受挫(2/2)

作者:哥伦布传

一个有伟大精神、崇高思想的人,自然可以承担大任,这从他的生活、行动、著作和言语中是显而易见的。他有耐心和耐性……他很快忘记伤害,他所求于别人的不过是要那些开罪他的人最终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后与他和解。在他所遭受的无数苦难和厄运中,他总是十分坚定和克制,对天父深信不疑。我从他本人那里,还从1493年与他一起返回伊斯帕尼奥拉岛定居的我的父亲那里,还从陪伴他为他效劳的人那里了解到,他对国王和王后是一贯忠贞不渝的。”

    ③ David,大卫,古以色列国国王,定都耶路撒冷,据基督教《圣经》载,系耶稣的祖先。

    以上一段话是巴特罗缪·德·拉斯·卡萨斯(1474—1565)在《西印度群岛史》一书中对哥伦布的描述。此人是多米尼克派教士、历史学家,同情拉丁美洲印第安人。他18岁时在街上目睹哥伦布从美洲凯旋的盛况,对其十分敬佩。他的父亲和叔父曾随同哥伦布进行第二次航行到达美洲。1502年,他自己也到了西印度群岛并被委任为当地的第一任教士,他在那里生活多年,目睹西班牙人对印第安人的种种暴行,激起印第安人的反抗。他从1527年起开始收集资料,撰写《西印度群岛史》,直至90岁,详细记录了在那里的所见所闻。

    哥伦布的宗教热情是和欧洲基督教的扩张精神分不开的。欧洲基督教具有宇宙神教性质,从一开始就宣称是世界性的宗教。欧洲在哥伦布生活的时代从整体上说是基督教的世界。虽然当时的欧洲在政治上并不统一,基督教本身有罗马天主教和希腊东正教的分歧,但他们有着悠久的十字军东侵的传统。15世纪西欧的海外扩张①从一定的意义讲是这种传统的延续。上帝与金钱可以说是促使欧洲人开始其海外事业的主要动机。自从十字军东征失败以后基督教徒被迫离开圣地,以致耶稣基督在耶路撒冷的陵墓和他的诞生地都落入异教的土耳其人手里。这使他们日夜不安,一心要想收复失地。在上述拉斯·德·卡萨斯对哥伦布的赞扬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点。还有一种说法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不是偶然的,而是上帝有计划的安排。他自己感觉到是上帝直接授予他这一毕生为之奋斗的使命。

    ① 指基督教徒在教皇的号召下11~13世纪为从穆斯林手中收复圣地耶路撒冷举行的多次军事远征。

    4. 壮志难酬

    为了实施前无古人的“印度事业”计划,哥伦布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就他个人来说,他太穷了,没有能力承担这么大笔费用。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哥伦布都无所作为。空有计划而不能采取行动无异于“纸上谈兵”。在当时,这样的“事业”只能由某一个王权国家才承担得起。如果真是发现了新的岛屿,王室也就获得了新的领地,发现者也可因自己的功劳得到王室授予的荣誉和赏赐。

    他首先想到的是他已居留多年、已有一定人缘关系、而且素以航海闻名于世的葡萄牙。但当时在位的葡萄牙国王阿尔丰索已近晚年,又忙于与西班牙的战争,无暇顾及这庞大的西航计划。此外,他当时十分热衷于非洲沿岸的航行;为此,人们给他取了一个“非洲人”的绰号。葡萄牙人想要霸占整个非洲沿岸。60~70年代他们到达几内亚湾并通过赤道,将非洲一些海岸命名为“象牙海岸”,“奴隶海岸”,“黄金海岸”,“胡椒海岸”。1470年,阿尔丰索任命了他的儿子——未来的约翰二世——负责远征与发展事务。也就是这位王子,后来在与哥伦布见过短暂一面以后,派他去了非洲的圣·乔治·米纳要塞。当时人们对深入南半球的航行都还心存恐惧,更不用说西航进入无边无际的“黑暗海洋”,去寻找那些传说中的虚无缥缈的岛屿和陆地了。

    1481年,年轻的约翰二世继阿尔丰索登上了王位,时年25岁。约翰二世在葡萄牙历史上享有“完美国王”的美名,身材修长,五官匀称。头发金黄,但到37岁时,须发中已出现缕缕银丝。这副仪表增加了他的威严,发怒时更加令人感到可畏。他是大航海家亨利亲王的侄儿,很可能从其叔父那里继承了航海的热情。他一直想开辟绕道非洲前往亚洲的航道。1488年,巴托罗缪·迪亚士①到达好望角,绕过该角进入印度洋,到达东非海岸,因船员出于对前途的恐惧拒绝继续航行不得不返回里斯本。

    ① 巴托罗缪·迪亚士(1400?—1500)葡萄牙航海家,发现好望角。后来在一次海上航行中丧生。

    约翰二世的登基对哥伦布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于是哥伦布向这位国王呈上了他的计划:向西航行,沿途发现新岛屿,再到达“西潘古”。约翰二世设有一个专门的咨询机构——“数学委员会”——从事航海技术的研究。这个机构由三人组成:国王的两名犹太籍御医罗德里戈和比西尼奥,另一位是先后任休达和维赛乌主教的卡斯蒂亚籍教土奥尔蒂斯。罗德里戈和比西尼奥都是葡萄牙国内最有才能最有名望的天文学家和宇宙志学家。奥尔蒂斯不仅是主教,而且也是科学家。

    哥伦布获准晋见约翰二世,这是在王子办公室里的一次单独召见。哥伦布当时是27岁,中等偏高的个子,长方脸,鹰钩鼻,颇有几分帅气。因为终于有了机会当面向国王陈述自己的理想,他穿上了一身崭新的漂亮衣服,一双蓝色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王子没吩咐他坐下,从头到脚仔细地打量着他。关于他的情况,王子虽然见过他,但了解不多,从他的大臣和密探那里听说了许多,他也并不完全相信。他似乎想要亲自考察那些人告诉他的话是否真实。

    王子询问了他的出生地方,他的水手经历,他读过的书,会使用的语言,甚至于宗教信仰,最后才问到他的计划。

    “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提出了自己的计划,他准备做的事情如下:走西路向南极或南方航行,将能发现大片土地、岛屿和大陆,这些地方非常繁荣,富有金银、珍珠和宝石,以及无数的人口;从那条路走,就可以到达印度的国土,就可以到达西潘古这个大岛和大汗的各个王国。”①

    ① 《哥伦布评传》第145页。

    哥伦布发现王子思维敏捷,博学多才,倾听他说的每一句话,注视着他的每一个动作,向他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哥伦布对自己的计划信心十足,但在很多细节上也只能是含糊其辞。面对着威严高大的国王的咄咄逼问,“可以想象到当时他那带有雀斑的脸皮被憋得通红的情景,可以想象到他的蓝眼睛如何不断眨巴的情景,可以想象到他那如同雷声轰鸣但又模糊不清的陈述。

    “但是,这种情景正好反映了他的自信。他愈是难于表达自己的幻想,这种幻想在他那充满想象的眼睛里就愈加清楚;对他的信念怀疑愈多,他的信念在这些怀疑中就更加坚定。”①

    ① 《哥伦布评传》第137页。

    哥伦布提出,如果国王给他提供舰只和人员,他将开辟一条直接向西跨越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路,这比绕道非洲去印度的航路更短。他以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亚洲的范围,特别强调了他第一个要到达的岛屿——西潘古——的巨大财富。关于此次国王召见哥伦布的情况,哥伦布的次子费南多和葡萄牙的历史地理学家约翰·德·巴罗斯的叙述有所不同。

    据费南多说,国王以极大的兴趣听取了哥伦布的介绍,但对于实行这一计划要耗费大量金钱则认为不可取。因为葡萄牙正在进行的经非洲开辟印度航线的计划尚未完成。旷日持久,耗资巨大,不宜另有新的大规模的举措。但哥伦布的论据充分,对国王确有吸引力。分歧产生在谈判条件上。哥伦布性格高傲,要求事成以后国王授予很高的荣誉头衔。按费南多的说法,他的父亲希望在他身后给他的家族留下一份和他的功劳相称的高尚名誉。

    而巴罗斯则认为国王受了哥伦布的蒙蔽,他说:“看到这位哥伦布是个炫耀自己本事的夸夸其谈的人物,看到他所说的西潘古岛全是假设和幻想的东西,国王不大相信他的话。”巴罗斯又补充说:“尽管如此,鉴于他不断请求的劲头,国王让他去见休达的主教唐·迭戈·奥尔蒂斯,梅斯特雷·罗德里戈和梅斯特雷·何塞·比西尼奥,这些人懂得哥伦布所说的宇宙志问题和他的发现。由于哥伦布所讲的东西都是他个人的想象和马可·波罗已经讲过的有关西潘古岛的情况,这几个人很自负,都不相信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的话。①”但是,哥伦布的论辩对约翰二世的确产生了效果,他把此事移交给“数学委员会”。但该委员会的结论是:哥伦布的计划纯属子虚乌有。国王对此结论并不满意,召集了一批学识渊博的人参加的国务会议,亲自听取他们的辩论,以便决定是否接受哥伦布的建议,开辟新的航线,或者是继续延伸原来的航线。正当此时,葡萄牙远航船队沿非洲海岸航行不断取得进展的消息传来,葡萄牙人大喜过望,以为由此前往印度已指日可待了。在这种情况下,会议批驳了哥伦布的计划,指出他对航线距离和航行时间的计算均有错误。哥伦布估计的距离是2400海里(4400公里),需要的航行时间大约一个月。而约翰二世身边的谋士们认为他们的计算更加准确,距离是1万海里,需要四个月的航行时间。这样的远航在当时的条件下被看作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结果是哥伦布的计划遭到拒绝。

    ① 《哥伦布评传》第147~149页。

    哥伦布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向葡萄牙国王要“价”过高。他提出:

    首先,他要求国王封他为佩戴金马刺的骑士。第二,哥伦布要求得到贵族的称号,人们要称他为唐·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②,他的继承人姓名前面也要冠上唐这个尊称号。他还要求得到海洋统帅的头衔,拥有与卡斯蒂利亚的海洋统帅们同样的优越地位或特权、优惠和权利。此外,哥伦布还要求任命他为他所发现的所有岛屿和陆地的终身副王和总督。他要求的物质利益是:在上述他的领域之内,国王得到的所有金子、银子、珍珠、宝石、金属、香料和其他任何有用的东西,十分之一归他所有。最后,他要求授权他对此项事业的所有费用负担八分之一的份额,事成之后据此得到八分之一的收益。

    ② 当时加在西班牙人名前表示身份高贵。

    眼见国王约翰二世仍对哥伦布的计划颇为动心,这时一位深受国王信赖、名叫卡尔扎地格利亚的博士给国王出了一个阴险狡猾的“一箭双雕”的主意:暂不通知哥伦布关于拒绝他的计划的决定,使其在悬念中等待答复;与此同时,秘密派遣船只按哥伦布指出的方向航行,以此验证其航行方案是否有合理的根据。这样做,既可充分利用其计划可能带来的好处,而又不致让葡萄牙王室因和哥伦布这样出身卑微的人进行谈判而降低威信。于是,哥伦布被要求提供详细的航行计划,包括标明航线的海图和有关文件,供国务会议审核。当这一切资料都弄到手以后,一艘三桅快帆船出发了。公开的目的是向佛德角群岛运送补给,暗中得到的命令是按哥伦布提供的航线开行,以确定其可行性。从佛德角群岛开航以后,该船才向西行几天就遭到狂风巨浪的袭击,船长们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勇气,赶紧返航。回来以后,他们反过来嘲笑哥伦布的计划“荒唐”。

    哥伦布得知事情真相后,明白自己上当受骗,大为恼怒,一气之下拒绝了约翰二世国王重开谈判的一切提议。此前,他的妻子的逝世已经使他和葡萄牙宫廷的联系中断。他决定离开这个如此不讲信义的国家,到别的地方去谋求支持。他必须避开国王约翰手下的暗探,这些人是无孔不入的。他秘密离开里斯本。

    1484年年末,哥伦布带着只有5岁的儿子迭戈离开里斯本。他从陆路向南走,然后在紧靠韦尔发和巴洛斯的地方越过国境,进入西班牙,他对这一地区很熟悉。走陆路是为了掩人耳目,因为葡萄牙人估计他作为一个水手可能会乘船离开。他必须提防约翰国王可能对他的阻挠;还必须躲避债权人逼债。就像许多别的伟大事业家一样,在追求自己目标的奋斗过程中,他早已陷入穷困潦倒、负债累累的境地了。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