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免费阅读!

第二十一章 困兽犹斗(2/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

后,他回到希特勒的大本营,喜庆气氛扑面而来。

    就在苏军在顿涅茨克盆地和顿河上游之间全线撤退的时候,希特勒又一次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认为“俄国人完了”,因此不顾最高统帅部的一再劝告,在7 月23 日,正当夏季攻势进入**时,作出了兵分两路,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的狂妄决定。不到几天,德军的两面出击便落得两面落空的结果。希特勒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它加速了第三帝国向灭亡之路的迈进。

    戈林很快便发现形势有些不妙。7 月底,从北非回来的最高统帅部的瓦尔特·瓦尔利蒙将军,向希特勒和戈林讲述了北非之行的见闻,特别强调隆美尔的非洲军团由于得不到有力的空中保护,现在已不仅仅面临着供应线被封锁的问题,以至每一个阵地每一天都要遭受英国空军的饱和轰炸,隆美尔的部队在敌人空军的重压之下作战。“你听说过这些情况了吗,戈林?”瓦尔利蒙将军的话使得希特勒激动起来,仇摇晃着手臂大叫,声音里带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在沙漠,英国人每天都在进行饱和轰炸!”戈林连急带吓,手心都是汗。

    这边戈林正为北非忧心,那边国内的麻烦事又来了,英国空军连续不断的空袭和食品的短缺引起了公众的愤怒。为了解决食品短缺的问题,戈林专门召开了各占领区行政长官会议。在会上,他先把食品短缺的责任一股脑推到新占领区地方官的头上,他说:“尽管我们的部队已经占领了顿河和高加索之间这块肥沃的土地,这些地方号称是俄国的粮仓,可我们的人民却在挨饿。”为什么会这样呢?戈林将原因归结为地方官们的懒惰。而西欧正是收割季节,占领区同样没向德国提供粮食,这又是为什么呢?戈林指出,原因就在于那些地区的地方官“多愁善感,缺乏决断”。总之,责任人人有份,唯独把他自己排除在外,说着说着,戈林激动起来,疾呼:“先生们,不要指望占领区的居民会自动地拿出他们的一切。要记住,这些人都视我门为敌人,对我们恨之入骨,没有一个人真正和我们同心同德。……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可我们从这些胜利中得到了什么?”戈林命令与会官员: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但是你们必须保证从各自管辖的地区中为德国拿来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散会后,戈林对一道参加会议的米尔希说:

    “我真不知道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才能好转,真是厌烦透了。”

    不管戈林多么厌烦,问题还是必须解决。一天,纳粹负责苏联南部地区事务的行政官洛泽来访,戈林让他设法排除向德国本土运送物资的困难。洛泽办法没有想出,难题倒是提了一大堆,他告诉戈林在向前挺迁的德军的后面,出现了大批游击队,他们已对德国在这些地区的控制形成威胁,正规军无法对付他们。戈林出语惊人:“我们也组织游击队,让我们的游击队来对付他们。”洛泽不明所以,戈林得意地解释:“我们把监狱中的罪犯统统放出来,编成一支特别部队,放到苏联游击队出没的地方——这些人是有办法对付游击队的。……你可以下一道特别的命令,允许他们在指定的作战区内放火、抢劫、杀人,就让这些人把俄国人的游击队的视线吸引过去。”他沉吟了一会儿又补充:“如果国内的犯人不够,就强行征召荷兰人,把他们编成两个反游击队的支队,让他们对付俄国人。”洛泽面有难色,欲言又止。

    戈林问道,“你认为我的想法不切合实际吗?”洛泽说起从前陆军曾作过征召荷兰人的尝试,最后没有成功,戈林听后有些生气:“这就需要你想办法!

    把他们骗到那里,撂在游击区里,不给他们枪支和给养,直到他们成功!要么豁出命去干,要么就完蛋。”洛泽仍旧担心:“这些游击队是以军事组织的形式出现的,装备同正规军一样,只用一般的方法恐怕不会收到效果。”

    戈林哈哈大笑:“你快成了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了,洛泽先生。”洛泽争辩:

    “这些都是警察和武装部队报告的。”戈林摆了摆手,说,“如果是陆军方面说的,那就更不可信了。假如在他们后边出现了几个拿老式步枪的游击队员,他们就会夸大说整整有几个师的游击队!”

    戈林企盼着夏季攻势尽快取得胜利。然而,来自前线的消息说,在高加索战线无功而返的第4 装甲军8 月份在斯大林格勒外围地区停滞不前,仍然没有建树。戈林向希特勒出示了来自前线的侦察报告和照片,不断尖刻地批评陆军将领们:“这是一些真正的胆小鬼,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他们故意把敌人说得很强大。”他还告诉希特勒,在第6 军团司令保卢斯及其部下的头脑中存在着严重的失败主义情绪,其实在斯大林格勒前线根本就不存在“强大的敌人部队”。

    在最高统帅部,希特勒破口大骂陆军,并且不允许哈尔德等人辩驳,哈尔德等人明知道戈林从中捣鬼,可又不知该怎样同希特勒说。

    不久,戈林收到两份不同的情况分析报告。一份是他的首席情报官贝波·施密特提供的,施密特根据设在苏联的情报网提供的资料,得出苏联空军目前只有1000 架左右战斗用飞机的结论;而那顺内克提交的报告则说,在苏联人的防线后面有二百个战斗机机场,有数千架飞机用于战争,耶顺内克一并将空军侦察机带回来的照片交给了戈林。施密特坚持说,这些照片上的飞机除少数是真的外,其余大部分都是模拟品。他还劝戈林,由于这些照片的真实性尚需进一步核实,为稳妥起见,最好先不要把它们拿到大本营。耶顺内克则一口咬定那些侦察照片绝对真实可靠,并劝戈林要认真对待他那份报告。戈林最后认定耶顺内克杞人忧天,他交来的报告是不可信的。回去后,那顺内克忧心仲忡地对参谋部的军官说,“如果我们到12 月份还没获胜,那就没有机会了。”

    8 月31 日,戈林接到北非战场的战情报告,得知隆美尔在阿拉曼发动的进攻已被英军粉碎。至9 月3 日,隆美尔被迫转攻为守,等待增援。来自北非的消息好比雪上加霜,戈林感到日子更不好过了。

    进入9 月份之后,俄国战场的形势并没有出现大的改观。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的将军们为此焦虑不安,此时他们才真正意识到昨天隐约可见的胜利之光,今天变成了一个不真实的幻影。9 月7 日,德国高加索方面军总司令李斯特向希特勒报告,他的军队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因为高加索地区的崎岖山路使他的机械化部队步履维艰。希待勒勃然大怒,痛骂李斯特欺骗和背叛了他。李斯特不服气,拿着地图向希特勒解释,希特勒根本就不听。李斯特告退时,希特勒拒绝同他握手。第二天,李斯特被解职。戈林听说这件事之后,生怕自己呆在大本营也会遭到希特勒辱骂,当天便回到了柏林。几天后,戈林得到消息,哈尔德由于同元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被解除了陆军参谋总长的职务。

    从接二连三被解职的将领们身上,戈林吸取了教训。为了免遭丢官的厄运,他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都不能得罪元首。在面对面谈话时,他常常看着希特勒的脸色,揣摩他的心思,陪着小心,顺着他的话茬说。每次到元首的大本营参加局势讨论会,他都要先到自己的办公室呆几分钟。这时,他派驻希特勒处的联络官博登萨茨就会借故走开。戈林的同僚们猜测,博登萨茨是去用电话向戈林通报情况。戈林走进会场后,总能主动说出希特勒准备说服将军们接受的观点,希特勒则会顺势很得意地对人们说:“请看,诸位,帝国元帅的意见同我所说的完全一致。”

    说心里话,即便不为迎合希特勒,这一阶段戈林对局势也很难发表有价值的独立见解,因为他已经有些日子无暇顾及苏联战场的事情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又把他缠注了,那就是如何处理空军的多余人员。在前一个时期,一些陆军将领指责戈林无视陆军兵源的枯竭,在空军中闲置人力,他们把状告到了希特勒那里。希特勒问戈林是否属实,戈林承认空军的地勤人员确实多了一点,不过他否认故意屯积人力,强调这都是为下一步扩充空军所作的储备。希特勒没有听信戈林的话,9 月2 日,他正式命令戈林从空军中调出20 万人,补充到兵力日渐匾乏的陆军中去,这无疑于剜掉戈林的一块心头肉。戈林接到命令后一直闷闷不乐,迟迟不肯行动。直到希特勒再一次要求戈林尽快拿出方案,戈林才鼓起勇气,劝说希特勒保留他的兵力,作为一种补偿,他可以组建20 个空军“野战师”协同陆军作战。戈林的想法最终得到了希特勒的同意,却在空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空军将领群起反对,可戈林坚持这样做,因为他已经没勇气再向希特勒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了。空军将领们十分失望,平时他们的元帅一有机会便指责陆军将军们是一群无能之辈,但在关键时刻,却也不敢为了空军的利益同他们也同元首抗争。里希特霍芬事后向加兰等人发牢骚说:“让空军去当野战军,这是只有他(戈林)

    才能想出的主意。总有一天他会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坏的主意。”

    进入1942 年10 月以后,对苏联战场的形势,除了希特勒本人之外,任何人都不敢再有乐观的估计,就连戈林也是这样。在斯大林格勒,尽管德国飞机每天都要投下上百万颗炸弹,但这个城市的军民同仇敌忾,顽强地保卫着自己的家园。整个10 月份,德军同坚守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红军频繁展开激烈的巷战。这座城市早已成为一片废墟,可它却像一座巨大的兵营,不知埋伏着多少士兵。德军每次进攻,都破神奇地出现的苏军击退。本来,德军最高统帅部攻打斯大林格勒的目的是切断苏联的石油和粮食通道,而从战略的角度看,德军只要控制了斯大林格勒的近郊地区,就算达到了目的。可是,希特勒坚持要拿下斯大林格勒,他要在他的人民面前维护尊严。在最高统帅部中没有一个人敢向希待勒提出停止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建议,虽然他们都在暗自担心,如果在冬季来临之前攻不下斯大林格勒,德军就可能会再经历一次去年冬天莫斯科城下的灾难。

    与此同时,德国的城市自10 月份开始,再次遭到敌机大规模轰炸,民众对德国空军的不满情绪日甚一日。为了安抚民心,戈林在10 月初的一次柏林群众集会上。大言不惭地宣称:“过去我对你们说过,德国空军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现在我仍然可以这样说。我们的空军在俄国、北非取得的重大的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丘吉尔先生夸口他每夜要让1000 架轰炸机到德国上空旅行,那么我就只能回答:他根本办不到。”在欢呼声中,戈林似乎真的相信了自己说出的大话,竟有些飘飘然起来。

    会后,米尔希对戈林说,美国已启用B —17 空中堡垒轰炸机群袭击德国的目标。这种轰炸机可以全天候飞行,且装甲极厚,空中自我保护能力极强,配有11 门重机关炮,德国的战斗机很难同它们抗衡。没想到戈林根本就不愿听米尔希说这种话,当米尔希提出要制定对付B —17 的方案时,戈林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难道你也相信美国人所惯用的那种虚张声势的宣传吗?

    空军参谋部已向我报告过这种飞机的性能,根本就不用担心。”

    就在戈林同米尔希说那番话的一个星期后,德国空军击落了一架脱离飞行编队的B —17 飞机。米尔希带着这架飞机的全套资料再次找到戈林,面带优色地对戈林说,从资料上看,这是一种性能非同一般的飞机,不能把B —17 的威胁估计得太低。接着,米尔希又向戈林汇报了他手下的专家对美国一种型号更新的轰炸机——B —24 的分析,专家们已从B —24 解放者轰炸机的照片上发现了类似涡轮增压器的装置,这就意味着这种飞机的飞行高度可达3 万英尺。听完米尔希的话,戈林不满地说:“我真不知道我现在到底要听谁的,空军参谋部有一种说法,你对我又是另一种说法,每逢这种情况,我唯一的办法就是,谁的都不听,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德军1942 年的第一个大灾难终于降临了。

    10 月23 日起,北非的英国第8 集团军在蒙哥马利将军的指挥下,向阿拉曼一线的隆美尔军团发动了强大的攻势,德军在缺少坦克、汽油、后援部队,特别是空中保护的情况下,拼死抵抗着。在这场战役中,英国的沙漠空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猛烈轰炸隆美尔的士兵、装甲车、防御工事及所剩无几的军需物资,给地面部队以有力的战术支援。仅在24 日一天,沙漠空军的飞机就出动了1000 多架次,它们如入无人之境,无情地打击着德军的目标。

    隆美尔一次次用电报向希特勒告急,并要求在必要时,他将把部队撤至距阿拉曼40 英里以外的富卡。

    11 月2 日,蒙哥马利的部队突破了隆美尔军团的南翼战线,使其面临着全军履没的危险。当天,隆美尔又打电报给希特勒,向他报告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他将率领部队撤至富卡。希特勒立刻回电,不许隆美尔后撤一步。

    沙漠空军继续发挥着作用,同日趋衰微的德国空军相比,英国皇家空军正呈上升趋势。

    希特勒急令戈林派空军援助北非。戈林把驻挪威的几个轰炸机中队调到了的黎波里,又命令在斯大林格勒己被用至极限的里希特霍芬的第4 航空队,抽调一部分飞机飞往希腊,保护隆美尔的运输线,他还让南线的凯塞林亲赴非洲指挥作战,以图挽回败局。后来发生的事情说明,这番调兵遣将并没有奏效。

    在北非告急的同时,进攻高加索地区的德军全线撤退。眼看着令他们垂涎欲滴的油田将无法到手,一个罪恶的念头在希特勒和戈林的脑中产生了。

    在同希特勒紧急磋商之后,戈林指示里希特霍芬立即派飞机破坏格罗兹尼的油田。几天后,戈林又下令炸毁巴库油田。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在熊熊的火焰中,油井一个个被炸掉,苏联人蒙受了巨大损失,戈林利用苏联石油资源的梦想也彻底破灭了。

    11 月4 日,隆美尔发现如果再不从阿拉曼撤退,24 小时之内地指挥的德意联军就会全军覆没。因此,隆美尔冒着被送上军事法庭的危险,决心率领部队后撤。在撤退之前,隆美尔在被炮火震得摇摇晃晃的指挥部里给希特勒发电,请求希特勒同意撤离。没等接到回电,隆美尔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在撤退的途中,英国空军围追堵截,一刻不停地摧残着丢盔卸甲的德军。

    11 月5 日,德军最高统帅部接到报告,一支由美国护航舰队护卫着的运兵船队正从直布罗陀海峡向东开会,目标可能是北非某地。这份报告6 日早晨便被送到了希特勒的办公桌上,希特勒却没多加理会。同时,一份来自苏联的情报分析报告也被希特勒放到了一边。在这份报告中,德国情报部门很肯定地说,苏联红军将在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的背后——顿河沿岸,发动大规模反攻。7 日上午,英国驻直布罗陀的海军部队正同从大西洋驶来的运输船和军舰会合,之后开往地中海的消息,又传到了希特勒的大本营。对于这些情况,最高统帅部极为重视,但究竟应采取什么应对战术,还得由希特勒定夺。而希特勒反应冷淡,只简单地布置了一下,便启程去了慕尼黑。原来,8 日慕尼黑将举行一年一度的纪念“啤酒馆政变”的集会,希特勒要在集会上发表演说。

    戈林一反为出风头不顾一切的习性,没同希特勒去慕尼黑抛头露面,而是独自留在柏林的空军指挥部的作战室里。北非战况事关重大,而且局势危急,所以虽说已派凯塞林亲自指挥,戈林还是不敢放松片刻。他知道,英军在北非取胜同皇家空军的出色表现有着直接关系,德国人要挽回败局也要在空军身上下功夫,德国空军或许还有重显神威之日。就在希特勒踏上去慕尼黑的专列的时候,戈林接到凯塞林的电话,他报告说,英、美的舰队继续向东航行。戈林命令凯塞林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敌人的舰队。

    他严厉地说:“在敌人的船队进入我们的空军的有效攻击范围之前,必须做好一切攻击的准备。”戈林实在不愿作最坏的估计,他又像宽慰自己似地补充道:“我相信敌人试图在科西嘉岛、撤丁岛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登陆。”

    “帝国元帅阁下,我认为敌军将在非洲登陆,很可能是北非的一个港口。”凯塞林直言不讳。

    戈林坚持说,“即使是北非,也不会是法属北非。如果把这一仗打好,非洲的形势就会大不一样,就会减轻阿拉曼失利的影响,……隆美尔的失败最多不过是同盟国取得的暂时性的和战术上的突破,……请你告诉每一个飞行员,我希望他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大的牺牲,对英国人的舰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攻击,以实际行动为德国空军增添光彩。”后面戈林还提到战术方面的问题,这在近期是不多见的,他说:“你要告诉每一个飞行中队,他们的攻击目标首先是航空母舰,要使它的飞机不能升降;其次是要打击运兵船,没有人员的装备则无关紧要。除了攻击护航队之外,不要采取其他作战行动。”他还嘱咐凯塞林,“这次重要行动,你一定要亲自指挥。”

    放下电话后,戈林感到十分疲乏,时希特勒不满的情绪和不堪重负的感觉油然而生。在苏联和北非战场的紧要关头,他所崇敬的元首居然还有闲心去慕尼黑参加与战事无关的活动,这实在有些不可思议,他真想把过去别人曾用来指责他不务正业的话,一股脑甩到希特勒的身上。虽然戈林还不能断定形势会向着哪个方向发展,但不祥的预感伴随着他,无法驱散。

    戈林最怕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德国空军未能阻止英、美舰队的行动,11 月8 日,英,美部队在法属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海滩登陆。戈林接到盟军在北非登陆的电报后,立即飞往慕尼黑见希特勒。第二天,戈林陪同希特勒会见前来商讨北非问题的意大利外长齐亚诺。希特勒告诉齐亚诺,他已决定“全面占领法国,登上科西嘉岛,在突尼斯建立一个桥头堡,伺机重新控制北非”,并吹嘘说德军将在短时间内夺回对北非的控制权。戈林深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他阴阳怪气地对齐亚诺说:“入侵北非成功大概应算做同盟国在这次战争中所得的第一分。”对德军在北非的失利,戈林不但个人没有一点内疚感,而且不想让他的军队和国家负一点责任。他理直气壮地质问齐亚诺,德国的陆军和空军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不知道领袖(指墨索里尼)对非洲的失利该怎么想?言外之意就是墨索里尼及他的军队、国家应对轴心**队败退北非负全部责任。几天后,希特勒开始向北非空运精锐部队,当然,派去的部队不是增援隆美尔的,而是要抢在艾森豪威尔的部队赶到之前占领突尼斯。据统计,为拿下并守住突尼斯,希特勒先后投入的德、意士兵达25 万人之多,到第二年春天,这些士兵连同他们的武器损失殆尽。

    送走齐亚诺,戈林又回到了卡琳庄园。他已被接连出现的危机弄得疲惫不堪,支撑不下去了。在去卡琳庄园的路上,戈林暗自告诫自己,千万不可再管军事指挥方面的事情。

    正是:回天乏术叹世运,大难临头方心灰,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