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免费阅读!

第二十二章 再受重创(1/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

    临危受命无良策,斯城溃败成转折;

    颓势难挽欲消遥,空运失利担罪责。

    话说德军在北非战场失利之后,戈林重又闷闷不乐地躲回卡琳庄园,决意尽量不再过问军事上的事情,免得最后难以收场。他甚至打算就这样无所事事地在卡琳庄园呆下去,听凭元首操持一切。他知道自己尽管号称纳粹德国第二号人物,但所有行动都要听从元首的命令,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与其每天颤颤巍巍地在官场“走钢丝”,还不如在家落得个清闲自在。可以说,无常多变,情绪大起大落是戈林的性格特征之一,他有时亢奋得难以自持,有时又消沉得无以自拔,在每一个阶段他几乎都有着不同的心态。心灰意懒,渴望消遥,大概是1942 年秋天主宰着戈林的心绪。

    就在帝国元帅闲居卡琳庄园时,斯大林格勒前线的25 万德军却面临着灭顶之灾。11 月19 日黎明时分,一串串红色的信号弹划破了浓雾笼罩着的斯大林格勒上空,随后是一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苏联红军对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发起了全线反攻,这次反攻行动的代号为“天王星”。顷刻之间,德军第6 军团的阵地便被炮火吞没,成为一片火海。苏军集中了几千辆坦克和70 多万人的兵力,在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同时发动强大的攻势。反攻开始的几个小时后,苏军首先在斯大林格勒西北地区突破了罗马尼亚第3 军团的防线。然后,又在斯大林格勒南侧集中13 个军和上千辆坦克猛烈冲击德军第4 装甲军团和罗马尼亚第4 军团的防线。德至阵地危在旦夕。

    其实,在苏军反攻之前,希特勒等人对情况并非一无所知,但他们不认为苏军的行动有什么了不起。在苏军进攻伊始,希特勒带着他的部下正在阿尔卑斯山享受纯净的山林空气。消息传来后,希特勒竟说,“我们的将军又在重犯错误。他们总是把敌人的力量想得太强。按照前线的报告,敌人的兵力资源已经严重不足。他们已被削弱,因为他们流的血太多。可惜没有人相信这些报告。另外,俄国的军官训练质量不高,那样的军官是没有能力组织进攻的。……无论从长远还是从短期来看,俄国人都不是不可战胜的。他们将精疲力尽,我们将投入新的兵力,局面马上就会改观。”此后两天,希特勒继续呆在他的山庄里。直到苏军进攻的第四天,希特勒才率大队人马回到东普鲁士。这一天,从南北两翼包抄的苏军已在离斯大林格勒40 英里的地方会合。而戈林尽管对斯大林格勒的最新战况一清二楚,却仍然呆在卡琳庄园。

    当晚,第6 军团司令保卢斯将军在炮火中给大本营发来急电,证实他的军团已被苏军团团围注,请求大本营对下一步的行动作出指示。接替哈尔德的新任陆军参谋总长蔡茨勒接到电报后,立即去向希特勒报告。他对着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地图,讲解第6 军团此时所处的极其危险的处境,并对希特勒说,苏军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从南北两面围困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6 集团军,切断他们的退路。第6 军团如果不及时撤退,就有可能陷入重围之中。

    但是,希特勒却认为蔡茨勒对形势的估计过于悲观,他不慌不忙地说,“我已下达从南面反攻的命令,这将很快解除斯大林格勒的困境。我们过去常有这种情况,到头来不总是转危为安,重新左右局势了吗?”当蔡茨勒再次试图劝说希特勒同意第6 军团突围时,希特勒终于忍不住了,他粗暴地打断蔡茨勒的话,两眼通红,挥舞着手臂大吼道:“我决不从伏尔加后退一步!第6 军团决不能从斯大林格勒撤走,他们一定要把斯大林格勒变成一个攻不破的堡垒!如有必要,保卢斯就要坚守一个冬天,等明年的春天再把第6 军团接出来!”

    希特勒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增援第6 集团军的问题。在谈到如何解决斯大林前线的军需供应问题时,空军参谋长耶顺内克向希特勒保证,即使第6 军团被包围,空军也可以利用运输机和轰炸机向斯大林格勒运送足够的物资。那顺内克的保证好像给希特勒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希特勒顿时高兴起来。

    会后,希特勒电告保卢斯将军,不要被暂时的困难吓倒,一定要坚持住,空运马上就要开始。他们的任务就是固守待援,等到同增援部队会合后再对斯大林格勒发起新的进攻。在蔡茨勒等前线将领看来,希特勒的命令简直如同白日说梦。保卢斯的部队随时都有被苏军歼灭的危险,用空运来维持这支庞大的队伍的物资供应,无疑是极不可靠的。此时第6 军团最好的出路,就是向西突围,同正在斯大林格勒东北方的曼施坦因的第4 装甲军团相配合,对包围第6 军团的苏军形成夹击之势,然后冲出重围,退到顿河一线,建立起新的战线,等到严冬过后再重振旗鼓,发动新的攻势。可是,当蔡茨勒代表陆军总司令部向希特勒提出他们的上述意见,却被希特勒严辞拒绝。

    希特勒让他的副官卡德·克里斯蒂安上校给卡琳庄园的戈林打一个电话,让他立刻赶来见希特勒。不料戈林却不在他的卡琳庄园,他被请去主持一个关于如何增加石油产量的会议。戈林的机要秘书匆忙赶到会场,看到戈林正对与会的石油专家们大发雷霆,起因是在德国人占领的迈科普油田,由于每一眼油井都遭到彻底破坏,以至几个月过去,他们连一滴油都未能得到,戈林面红耳赤地大声地叫道:“简直是莫名其妙,从我们占领这个油田到现在几个月过去了,我们却仍然一无所获。你们这些专家难道想不出一点办法,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吗?”在座的人都不说话。俄国人临撤走时,把迈科普油田的每一个井眼都用巨大的蘑菇状的钢球封死,而德国人还没有专门的钻探设备能将这些钢球清除。尽管他们在戈林的逼迫下,想过各种各样的办法,但至今未有解决问题的良策。

    戈林又想起了刚占领迈科普油田时,陆军方面想把他撇在一边,由他们自己进行开发的事情,愤恨地发泄道:“早在我们进入俄国之前,元首就说得非常清楚,一切经济机构包括前线部队的经济部门,都由我来掌管。在我的机构中,根本就没有那个稀奇古怪的什么东方组织(是指东方经济参谋部)。”接着,他指名道姓地把最高统帅部的格奥尔格·托马斯痛骂了一顿,指责他无视元首的命令,故意另搞一套:“他完全知道元首签署了这个文件,但是,却让事情变成这个样子……这些我们暂且不管,现在的问题是,假如直到明年春天还出不了油,我们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会议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是迈科普油田再出不了油的话,我们就只好从德国本土给我们驻守俄国的部队运油了。到那时,我们对这个油田的唯一的处置办法,就只能像俄国人一样,把它再次毁掉。”这时,有人告诉戈林,最高统帅部已派专人负责迈科普油田的开发事宜,戈林忙问那个人是谁,回答是一名叫做霍姆堡的将军。戈林冷笑一声说:“那好,就让他早一天把油开采出来吧,假如出不了油的话,他必须向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方面解释清楚。”

    有人又说,霍姆堡的指挥部设在离迈科普足有200 英里的皮业季戈尔斯克,戈林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起夹。他暗自在想,一旦明年迈科普油田还不能派上用场,那么,这个霍姆堡就是最好的替罪羊,想到这里,他故作坚决地对与会人员说,“我不管是谁,反正明年必须让迈科普油田恢复生产,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了。”

    戈林走出会场后,副官通知他希特勒让他立即赶回。刚回到空军司令部,希特勒又亲自打来电话,将为斯大林格勒受困部队空运物资的决定告诉了戈林。戈林向希特勒表示,他一定竭尽全力,做好这件事。放下电话后,戈林陷入沉思之中。在此之前,他还没有想到形势会糟糕到这种程度,更没想到那顺内克会给希特勒出那样一个使他为难的主意。思忖再三,戈林还是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心理负担很重,因为此举实在关系重大,如果空军的行动取得成功,不仅有希望扭转局势,而且有助于挽回他和他的空军日益下降的威望,好处是明摆着的。但是,如果行动失败,他戈林就会成为葬送斯大林格勒城下20 多万德军官兵的罪人,就算他不是行动的始作诵者,希特勒和陆军方面也会设法把责任推给他。

    过了一会儿,里希特霍芬打来电话,劝戈林无论如何要说服元首放弃空运的决定,他对戈林说:“这将毁掉我们,因为我们拿不出那么多运输机。

    按照保卢斯的要求,我们每天要给他运送750 吨物资。即使运输机够用,这种风雪交加的天气,加上苏联飞机的阻截,我们也绝不可能保证把保卢斯需要的物资及时运到。而调用轰炸机,就必然使得一些必要的作战行动被取消……。”里希特霍芬这番很现实的分析,更使戈林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之中,戈林抓起电话找到米尔希,询问他这位担任过航空公司总裁的老友,空运方案是否可行。米尔希对戈林说,完成这一任务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是不可能的。米尔希的后使戈林松了一口气,也有了信心和勇气。戈林让副官接通希特勒的电话,他在电话里对希特勒信誓旦旦,空军将“出色地完成任务”。

    第二天,他以一副临危受命的姿态,出现在希特勒的会议室里,出席为讨论如何给斯大林格勒前线的德军解围而专门召开的会议,关于当时的情形,施佩尔在他的回忆录中有这样的描写:“戈林满面春风,同在一出小歌剧中扮演得胜的帝国元帅的男高音演员一模一样。”参加会议的军官们就第6 军团的出路问题吵成一团,蔡茨勒强调第6 军团无论如何应该向斯大林格勒西面突围,其他陆军将领也倾向于这种意见。希特勒面色铁青,一再申明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坚持不许第6 军团撤出斯大林格勒。就在两种意见僵持不下时,希特勒用恳求的语调问戈林:“你认为以空运的方式增援斯大林格勒的方案可行吗?”戈林没让他的元首失望,他站了起来,“啪”地一声立正,神色庄重地说:“我的元首,我再一次向您保证,空军将完成对斯大林格勒的空运任务。”戈林的话音刚落,蔡茨勒便问道:“帝国元帅先生,您能提供具体的数字吗?”戈林满不在乎地回答:“进行必要的计算,这是空军的事情,我既然说了空军能够完成任务,那么就一定会完成任务。”希特勒显然对戈林的表现非常满意,他面带笑容,并显得有些兴奋地说,“这一下斯大林格勒能守住了,谁再谈论第6 军团如何突围,那就是胡说八道。

    他们要想突围,就会丢掉所有的重武器,完全丧失战斗力。因此,第6 军团必须留在斯大林格勒!”

    会议结束后,戈林先同希特勒就空运问题单独进行会谈,接着又同那顺内克商讨了空运的具体细节,然后他便无牵无挂地去了巴黎。第二天上午,希特勒给正在斯大林洛勒等待命令的保卢斯发去了决定20 多万德军官兵命运的电报,电文称:“第6 军团一定要坚守阵地,100 多架容克飞机的空运行动马上就要开始。”希特勒没有想到,许下空运诺言的空军司令这个时候正在为得到他所喜爱的艺术品奔波呢!

    3 天后,戈林回到大本营。刚下火车不久,里希特霍芬打来电话,再次陈明利害。他提醒戈林,对斯大林格勒的空运从理论上讲说得过去,可现实一点说,德国空军现在确实没有力量完成那么大规模的空运。里希特霍芬详细地阐述了他的理由:“按照那顺内克的计算,如果每天给斯大林格勒运送750 吨给养,大约需要5 ~6 个中队的运输机,但躲在作战室里只会对着航空图划线的官员们似乎忘记了俄国目前的天气情况,忘记了俄国战斗机会对我们的运输机进行攻击等各种不利因素。空运这些物资,合乎实际的计算是至少需要12~15 个中队的运输机,即630 ~795 架容克52 运输机,而我们的空军仅剩下750 架这种运输机,其中大部分又被派去为非洲的隆美尔军团运送物资。那么,帝国元帅先生,别的不说,我们现在到哪里去找飞机呢?”

    放下电话,戈林一阵心烦意乱,他派副官把那顺内克找来。没等那顺内克落座,戈林就气冲冲地问道:“你对我说将保证空运物资的数量,现在你能把落实的情况对我说一下吗?”那顺内克见戈林面色铁青,不禁有些慌乱,他不得不承认:“我的计算出现了误差。我考虑如雨标准的250 公斤空运箱运送物资,大约每天有五六个中队的运输机就可以完成运输任务。但是,这种空运箱实际上并不能装250 公斤物资,……它的载重量要小得多,现在——”那顺内克不安地接着说:“您知道,我们的运输机大部分都用在北非航线,如果不增加运输机的数量,就不可能达到需求的运送数字。”

    戈林尖刻地质问耶顺内克:“那么,你准备让我在元首那里怎么说呢?

    是说我的参谋长由于计算错误,才使得我向元首保证完成空运任务,现在我们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决定收回我的话吗?”耶顺内克语无伦次地说:

    “您不能向元首说这些,收回承诺为时已晚,第6 军团已破完全包围,元首已经下令,让保卢斯死守斯大林格勒,他只能依靠空运维持下去,等待解围。”

    戈林一筹莫展,冥思苦想。他低头不停地摆弄着手上的宝石戒指,仿佛忘记了耶顺内克的存在。耶顺内克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去也不是,留也不是,不知所措地看着戈林,他拿不准戈林究竟会怎佯对希特勒说,如果他据实向希特勒汇报,希特勒肯定要狠狠地处置他,至少要撤他的职,正当空气越来越凝重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戈林拿起电话放在耳边,突然站起来说:

    “是,是,我正与那顺内克商讨空运的具体细节,请放心……。”听到这里,那顺内克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他知道戈林不会向希特勒说明真相。戈林放下电话,扭过头来死死地看着耶顺内克,看得耶顺内克心里一阵阵发毛。过了好一会儿,戈林冷冰冰地对耶顺内克说:“现在我暂时不会向元首汇报这件事——但是,这并不是说我永远不说,这要看我们的空运计划实施的情况。从现在起,你必须尽一切努力完成空运任务,动员听有能够动用的飞机,我把我的通信机也交出来,作为运输机使用。你还可以去找米尔希,请他帮助你。”说到这里,戈林站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第6 军团的命运担忧,我们不能再重演去年在莫斯科城下上演的那出悲剧。”那顺内克不住地点头。他发现戈林的眼睛里居然闪动着忧郁的光,这是他在戈林手下工作这么长时间第一次看到的。戈林向那顺内克摆摆手,示意他可以走了。那顺内克如释重负地向戈林行了一个纳粹礼,转身走了出去。

    在后来的几天里,蔡茨勒每天统计运送到第6 军团的粮食和武器的数量,结果发现运到的只是一小部分物资。戈林每每被希特勒叫去,总是以天气情况不好作借口为自己开脱,他还总忘不了说一句,待天气好转,他一定如数把物资送到前线。再往后,戈林惊喜地发现希特勒不再频繁提起向斯大林格勒空运物资这件事,而是整天忙于建立所谓的“北非新桥头堡”。不过,戈林也明白,希特勒并非真的把这件事忘了,说不定哪天又会催逼。因此,他在同元首一道关注北非事务之余,不断催促耶顺内克加紧落实空运计划。

    那顺内克向戈林诉苦说,运输机实在太少了。戈林不客气地告诉那顺内克,别指望元首会同意将用于增援北非的运输机调到俄国,没有人能使希特勒停止对北非的空运,在希特勒的眼里,北非同斯大林格勒同样重要,哪头都不能舍弃。更别指望陆军将领去做希特勒的工作,因为以蔡茨勒为首的陆军司令部的将军们本来就不同意靠空运帮助弟6 军团摆脱困境。

    下面再看看德军在北非的境况。阿拉曼战役之后,隆美尔率残部逃到卜雷加港和阿盖拉地区,建立起一条新的战线。希待勒动用数百架运输机将大批的士兵和坦克运到突尼斯,并指示隆美尔以此为根据地准备发动新的进攻。但是,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此时已经意识到最高统帅部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必将使他的军团重蹈覆辙。11 月28 日,隆美尔在没有预先向最高统帅部请示的情况下,突然飞抵希特勒的大本营。隆美尔的到来令希特勒震惊,在德军中还没有哪名将领敢这样胆大妄为,擅自闯入他的大本营。

    隆美尔向希特勒解释说,由于情况十万火急,他必须亲自来向元首汇报。接下来,隆美尔提出他的计划,即放弃利比亚,将他的部下撤到离突尼斯边境120 英里的加贝斯隘口,在得到必要的休整和有力的增援后,再在那里发起反攻,希特勒坚决不同意隆美尔的意见,他对隆美尔说,德军只能在阿盖拉地区重新组织进攻,因为意大利人是不会同意放弃利比亚的。如果按照隆美尔的计划行事,一旦失利,就会导致一连串可怕的后果。隆美尔则争辩说,他没有足够的兵力和军备在阿盖拉地区发动新的进攻,在那个地区,意大利军队也没有同英美联军抗衡的实力。

    希特勒早就对隆美尔憋着一肚子气,现在又见他固守己见,便忍不住发了脾气,发作了一阵子,希特勒让他手下的人把戈林找来,他要听听帝国元帅的意见。戈林当然不会支持隆美尔,他谈到要扭转北非战局,只靠德军是不行的,必须让意大利人向北非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希特勒对戈林的意见表示赞同:“……必须再给意大利人施加压力,让他们拿出行动,往非洲运送物资。”最后,希特勒派戈林和隆美尔一起去罗马同墨索里尼商谈此事。

    戈林满心不愿意,可又不能违拗元首的旨意,只好答应下来。

    当天晚上,戈林和隆美尔乘坐他的“亚洲号”专列前往意大利。一路上,戈林对不断给他找麻烦的隆美尔十分不友好。隆美尔也很知趣,在火车上没再同戈林谈论北非的事情。第二天,车到慕尼黑,隆美尔的夫人上来,这位能说会道的夫人打破了他们两人之间的僵局,使气氛活跃起来,隆美尔乘机谈起他的计划。戈林起初不愿意听,但碍于隆美尔夫人的情面,只好耐着性子听下去。听着听着,戈林感到隆美尔的计划有很多合理之处,便向他详细地询问了计划的细节,并说要认真考虑一下。当“亚洲号”快要进入罗马车站时,戈林告诉隆美尔,他完全同意隆美尔的加贝斯计划,他将下令把20门新式88 毫米高射炮拨给隆美尔的部队。

    到达罗马后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