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免费阅读!

第八章 出鞘之剑(1/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

    操纵经济成霸主,四年计划始施行;

    沽名钓誉建空军,牛刀初试扬恶名。

    话说戈林在为自己举行完隆重的婚礼后,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似乎整个德国都在围着他转,所有的德国权贵都在讨好他。不过,无论戈林多么得意,多么头脑发热,在处理同希特勒的关系方面,他一直很清醒。很明智,从不越雷池半步。他可以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中,唯有对元首的敬意始终不减,从来没有想过对希恃勒的权威地位发出任何挑战。在希特勒的亲信中,戈林对希特勒的忠诚是最为突出的。希特勒对此也从没有任何怀疑。也正是因为有了希特勒的信任和支持,戈林才敢有恃无恐地为所欲为。

    从1935  年起,戈林突然关心起了经济问题,并以他那种偏执的热情投入其中,关注着他所感兴趣的每一件事情,在沙赫特等人的眼中,戈林是一个对经济问题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戈林却不管别人怎样看,只是自以为是地指手划脚,一有机会便插上一手。实际上,戈林在纳粹夺取全国政权后,就意识到经济问题将是决定未来德国能否崛起和称霸的根本性问题。如果要成功地进行一场对东方的战争,德国就必须在今后的几年里,将经济搞上去。他多次在各种场合,包括私下和公开,提到在战争爆发后,石油、橡胶、铁矿石等进口物资很有可能受到敌国的封锁,而这些物资的充足供应又是打赢战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在1933  年12  月14  日,戈林同法本化学公司签订了为他的空军生产战时使用的合成石油的合同。可以说,希特勒对戈林的用心是最为了解,也最为欣赏的。尽管他身边不乏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但他还是在1935年春让戈林去主管汽油和合成橡胶的生产。

    戈林的永远也不会得到满足的权力欲继续膨胀,在这一点上希特勒起了很大的作用。说到底,希特勒愿意手下有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为他在一些事务上分忧,尽管这个人有时多管闲事到了令人讨厌的地步。其他人由于知道希特勒对戈林的信任,便投其所好,主动劝说希特勒让戈林在自己分管的部门中兼任一个象征性的职务。可是,戈林却不愿意只挂一个虚名,他往往喧宾夺主,无所顾忌地行使权力,使那些邀请他的人后悔不迭。最早邀请戈林担任挂名职务的是国防部长勃洛姆堡,他让戈林担任“帝国石油经济督察员”。不久,沙赫特又让戈林在其所管的部门中担任“外汇和原料专员”。

    他们的本意一方面是想利用戈林在党内的声望,为自己的机构装装门面,提高一下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是想以此讨取戈林和希特勒的欢心,送个人情给他们。不曾想戈林却很认真,把这些事情看得很重,他让希特勒给他下达了正式的任命书。勃洛姆堡和沙赫特很快就发现他们原先的想法是多么愚蠢,由于戈林的介入,他们最后竟由部门的主管变成了戈林手下的小伙计。

    尤其让沙赫特气恼的是,戈林嫌沙赫特的机构碍手碍脚,自己又另立一个“总理戈林将军原料和外汇管理处”,将沙赫特抛在了一边。同年8 月,希特勒又交给戈林一个重要的任务——调解农业部长达雷和经济部长沙赫特之间的矛盾,协调他们所掌管的两个部门的关系,这就等于让他凌驾于这两个人之上去解决工农业利益冲突的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希特勒对戈林的信任。

    戈林自从担任了一系列经济领域的职务后,便开始着手实施一个庞大的计划,这就是复兴德国经济的四年计划。在准备实施这一计划的同时,他将一直在纳粹党内被视为经济专家的沙赫特踢到了一边,成为纳粹德国经济部门的独裁者,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握在了手中。

    戈林的四年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使德国四年后在工业、农业生产上实现自给自足,使德国在战争时期,也能在敌国实行全面封锁的情况下不致于出现经济室息的情况。具体的作法是将进口减少到最低限度,实行工资和物价的严格管制,将股份持有者的红利限制在6 %左右。同时,建立大批的生产合成汽油、橡胶、人造织品的工厂,利用德国出产的低品位的矿石冶炼钢铁。

    总之,使德国工业生产的机器最大限度地开动起来,为未来的战争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

    四年计划开始施行后,德国企业的利润直线上升,们企业家们并没有显得有多么开心,使他们烦恼的是企业的生产要受纳粹的直接控制,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都要经戈林掌管的主管机构批准。当年纳粹上台时,德国的资产阶级曾为之欢欣鼓舞,因为纳粹政权使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基本绝迹。可是今天,他们却被纳粹所规定的无以数计的报表和申请文书压得喘不过气来。

    几乎所有产品的价格、种类、数量都要受到严格的控制,加之没完没了的捐献,使得许多企业家对纳粹政权日益不满,却又对它无可奈何,只好把怨气埋在了心里。

    为了进一步控制德国的经济,戈林又想出厂一个新的花招,解散了一切资本在4 万元以下的公司,禁止成立资本在20  万元以下的新公司;强制德国现有的各种公司和企业分门别类地并入卡特尔,并由纳粹经济部主持设立新的卡特尔(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之一),新成立的公司和企业一律要加入其中,这样,德国的经济在纳粹国家政权的控制之下,很快就进入了战时的轨道。

    沙赫特对戈林侵入他的领地感到极大的不满。在戈林插手之前,沙赫特的经济理论在纳粹党中一直备受尊崇,然而,他现在发现,戈林根本就不理会他的理论。戈林仅凭其直觉来决定一切,并认为沙赫特的理论并不是那样神秘,他对希特勒说,“沙赫恃能够做到的,我戈林也能做到,甚至能比他做得更好。”在戈林担任了一系列经济部门的要职后,沙赫特大为光火,命令他手下的人不要听从那位“新出现的独裁者”的话。戈林根本就不在乎沙赫特是怎么想的,他在1936  年5 、6 月份接连召开的几次外汇管理会议上,对沙赫特的经济理论进行了激烈的攻击和无情的嘲讽,同时提出了他自己的“经济理论”,即扩大出口,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赚取外汇,利用外资和赚取的外汇兴办企业,利用本国的资源制造国家急需的一切原料。对戈林的说法,沙赫特尽管在表面上不屑一顾,但心里却不得不佩服戈林的想法确有一些独到之处,发觉此人实属歪才,无怪乎希特勒对他是那样地信任和赏识。

    戈林执掌德国经济大权之后不久,将德国企业界的一些头面人物请了来,其中有大名鼎鼎的弗里克、蒂森和弗格勒。在与企业界人士会谈中,戈林再三强调一旦战争爆发,“我们很难从国外得到一滴石油”,他还列举了亚麻、黄麻、铜、锰等一系列战略物资,在战时将会很缺乏,因此,现在就要尽一切力量扩大生产和想法从国外买进。此外,他还指出,橡胶也同石油一样重要。戈林向企业界的各路大亨呼吁,一定要加强合成石油和橡胶的生产。在6 月30  日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戈林再次提出德国现在面临着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要解决全国食品的供应问题,二是尽快武装全国,“因为,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德国要为自由而进行最后的战争。”

    到1936  年7 月,戈林的经济班于组成,他利用手中的大权,将他认为有用的人从各个政府机构,大公司等处调来,听候他的,调遣。班子内部有明确的分工,主要分为军工、食品、外汇、对外贸易等几个部门。戈林的作法颇有改革的意思,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他下令利用税收的手段刺激煤炭的生产,同时,让科研机构研制合成煤、合成黄油,提高化学肥料的产量,鼓励使用化肥。在对外贸易方面,戈林亲自出马,先是与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签订了期限为10  年的双边贸易协定,用德国的旧飞机换取它们的粮食;接着又同西班牙、芬兰、土耳其签订了相同的双边协定,以求得到这些国家的战略物资钨、镍、铬等等。

    戈林的经济班子组成后,他正式向希特勒提出要在全国推行他的四年计划。7 月底,当希特勒去拜罗伊特参加一年一度的瓦格纳音乐节时,戈林向希特勒报告了其四年计划的设想,希特勒对此大力赞赏,让戈林进一步完善这一计划。回到柏林后,戈林又将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界的有关人员召集到他的官邸,就如何完善四年计划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磋商,并要求他们提交如何扩大汽油、橡胶、钢铁等一系列战略物资的产量的书面报告。8 月份,各式报告陆续送至戈林处,在此基础上,戈林让其班子夜以继日地整理所有的资料,然后起草一个较为完整的文件,呈交给希待勒。8 月底,戈林来到贝格霍夫,与希特勒共同讨论了这一计划,最后,希特勒对这一计划进行了补充,形成了一个秘密备忘录,这一备忘录后来成为复兴德国经济的四年计划的蓝本。

    在这一备忘录中的第一个部分,戈林与希特勒将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所提出的观点又重新加以阐述,特别强调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和摆脱《凡尔赛和约》束缚的问题。文件宣称,“德国现在是并且一直是西方抵御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中坚。如果布尔什维克主义战胜了德国,不仅会出现对德国的新的《凡尔赛和约》,也将导致德国人民的毁灭……因此,从现在起,德国的经济必须围绕复兴德国的武装力量而有目的地发展。为了德国民族的生存,德国必须拥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这样才能解决德国所面临的食品短缺、原料不足的问题。”文件的第二个部分,具体说明了德国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及施行四年计划的具体步骤和最终目标。显然,这一部分所反映的主要是戈林的设想,其中所明确的一些作法也是戈林提出而沙赫特一直反对的作法,戈林设法使希恃勒接受了他的意见。作法是:在今后的若干年里,德国应该尽量扩大外汇收入和国内资源的开发,并在这个前提之下,加快战略物资的存储。在条件成熟时,向外扩张,扩大德国的生存空间。目标是:德**队必须在4 年之内作好开战的准备,德国经济心须在4 年内为战争做好准备。

    戈林使其经济主张得到了希特勒的首肯,并最终成为由希特勒签署的文件。9 月4 日,戈林在柏林主持召开了内阁会议。在会上,戈林得意洋洋地宣读了文件的全文,并一面读一面斜眼看着如坐针毡的沙赫特。在争夺德国经济的独裁者地位的斗争中,戈林以其惯有的大刀阔斧和蛮横无礼的作风,不顾一切地去争夺他认为必须归他所有的位置,终于战胜了一直被认为是纳粹最杰出的经济学家的沙赫特,会议结束之前,戈林还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希持勒的口头指示,即今后将由他戈林自己以“四年计划专员”的名义全面负责德国的经济工作。

    10  月4 日,戈林下令组建“四年计划办公室”。

    与沙赫特相比,戈林有着他的对手所不具备的优势,也有着任何一个经济学家永远也无法具备的各种条件。他拥有在德国境内除希特勒之外的最高的权力,并且得到了希特勒的绝对的信任。在12  月召开的一次著名实业家会议上,希特勒在讲话中对与会者说,请他们相信“由我亲自选出来主管德国经济的戈林先生”。戈林的研究所此时也充分发挥了作用,大量的国内外经济情报及时送到,这使戈林尽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干,而不致于出现什么大的纸漏。沙赫特对戈林这种不顾任何商业和国际贸易准则的作法极为反感,并公开有所表示。有一次,当戈林在对德国的一些企业家和商人的讲话中,说到他希望他们走出国门,“用任何方法和手段赚取外汇”时,沙赫特当即站了起来,破口大骂,使戈林很下不来台。

    人们认为戈林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演员,并且是一个只想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的演员。尽管有时他的演技十分拙劣,但他在幕后力争当主角所下的功夫,则是当时德国政治舞台上除了希特勒之外,任何一位政治家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表演欲的人,在前一个角色演完之前,他就开始为下一个角色的登场作准备。就连他的妻子埃米也对希待勒说:“唉,我的元首,。我的丈夫只是一个演员。”戈林从来没有为他这样厚颜无耻地争夺权力而感到羞愧,因为他认为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他应该得到的。戈林不仅喜欢扮演主角,而且更愿意在他登台表演的时候,所有的观众都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他,所有的配角都毫无条件地服从他的调遣。

    从1936  年起,戈林成为德国经济领域的无冕之王。一时间,德国实业界大大小小的银行家、企业家又开始争先恐后地讨好戈林,戈林的卡琳庄园和总理官邪中的贵重礼品不断增多,各种名目的赠款、捐款滚滚而来。戈林经常在他的礼品室中费力地挪动着他那肥大的腰身,欣喜地望着琳琅满目的各色礼品。当然,那些以各种名目给戈林送礼的实业家们大都得到了戈林的照顾,拿到了由戈林签发的有利可图的定单。向戈林行贿最多的是德国的烟草大王菲利普·雷姆茨玛。从1932  年开始,他便每年向戈林提供大笔的现金捐助,而他得到的实惠则是每年以各种方式漏税、偷税,但从没有人对他采取过任何形式的惩罚,这显然是因为戈林从中起了作用,庇护了雷姆茨玛。在1933  年希特勒卜台后,戈林又与雷姆茨玛达成了一项秘密交易,即戈林为雷姆茨玛偷税漏税提供保护,雷氏则必须每年向“戈林艺术中心”捐款,即每季度向戈林的帐户转入25  万马克。这种捐款一直持续到1942  年7 月。戈林对雷姆茨玛的大笔捐款十分满意,他投桃报李,多次帮助雷氏摆脱困境。最为典型的事情是纳粹的冲锋队在1933  年成立了一个烟草公司,直接与雷姆茨玛唱对台戏。戈林出面使雷氏的公司在市场上占稳了脚跟,并最后击败了对手。事隔不久,雷氏又因作伪证被传讯,又是戈林亲自出面使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戈林还劝说希特勒不要从雷姆茨玛的公司中为“希特勒基金会收取捐款”,戈林对希特勒讲,从烟草工业中收取捐款会影响元首和政府的声誉,信奉清教的希特勒居然同意了。

    1942  年8 月戈林竟向占领乌克兰的德国地方官建议,将雷姆茨玛公司生产的几十亿支香烟倾销到乌克兰,换取当地生产的农副产品。不久,他又向雷姆茨玛暗示,希特勒将在战后发动一场禁烟运动,让他尽快将资金投到航空业中。

    上面的例子仅仅是一个公司给戈林的捐款,德国航空界的捐款更多。戈林以维持“贫穷的飞行员”的生活的名义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并在银行里开设了帐户,由德国飞机制造业提供基金,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40  年10  月至1941  年10  月的一年的时间里,戈林收到的捐款就达185 万马克之多,戈林将这些钱大部分都投到了卡琳庄园的扩建中,但戈林一直对外界声称,他自己没存一分钱,他的财产状况是有目共睹的。将来他可以把卡琳庄园以任何一种形式交给国家。戈林所说的这一切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相信。

    戈林的财富更多的还是来自他的“外汇管理处”。他自从担任了“四年计划专员”以后,控制了德国的全部的外汇储备。德国任何一个公司的任何一笔出口业务,都必须有戈林的签字方可。那些向国外出口产品的大公司和企业,几乎每一个都向戈林行过贿。

    戈林在热衷于经济的同时,在内心中始终还把空军放在第一位,将空军视为自己的私有领地,而不允许任何人染指。尽管戈林关心备至,也可以说倾尽了全力,但空军的发展并不是很令人满意的,直到1935  年底,德国空军的飞机数量虽说已达到1800  多架,可其中真正能够与法国、波兰的飞机相匹敌的战斗机寥寥无几,根本不能形成威慑力量。即便如此,戈林所创建的空军毕竟还是他与其他纳粹上层官员争权夺利的砝码,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理智上说,他都不能不时刻把空军的发展放在心上。戈林毫不隐讳他期望自己能够晋升为空军元帅,并多次含蓄地向希特勒和其他军界上层人士表达过这一愿望,只是始终没能如愿,这大概是因为就其实力而言,德国空军此时还没达到可被视为在未来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军事力量的程度。

    戈林虽然未能当上空军元帅,但希特勒为了安抚他,在1936  年的夏天晋升他为四星级上将。戈林深知自己如果要想晋升为元帅,就必须加速发展德国空军,提高空军的地位,正因为这样,他无论多么忙于其他事务,空军的建设始终是他最关心的事情。不过他实在太忙了,难免有顾不上的时候。因此,空军的日常事务人都由米尔希负责处理。在没有戈林胡乱指挥的情况下,米尔希将空军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德国的飞机制造公司夜以继日地生产,大批的战斗机源源不断地从德国各地的飞机制造厂运往飞机场,投入使用,通过以前的较量,米尔希对戈林已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每逢有剪彩。庆祝大会之类的活动,他都事先与戈林打好招呼。戈林也是每请必到,他经常身穿礼眼,腰挎短剑,发表一通慷慨激昂的讲话,然后在众多随从的簇拥下,登上豪华专车扬尘而去。戈林对此很得意,他需要这种能够显示其权势、满足其虚荣心的表演。在得意劲过去之后,戈林最终还是生出几分担忧,他发现有被米尔希架空的危险。当一次米尔希请他巡视雷希林机场,并请他观看将要投人生产的最新式的战斗机模型时,戈林发现这种机型他从来没有见过,也没听米尔希讲过。戈林当时没向米尔希表示什么,暗中却己下决心要着手整顿空军。恰好,空军参谋长韦弗在一次空难中丧生,戈林不顾米尔希的反对,将对空军事务一窍不通但精明能干的凯塞林任命力空军参谋长。与此同时,他又将空军技术办公室主任的职位交给了他在一战时期的战友乌德特。这是一位飞行技术十分高超,性格刚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