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免费阅读!

第七章 屠龙之夜(1/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

    争权夺利结同党,血腥清洗除异己;

    穷奢极欲现怪癖,大肆铺张办婚礼。

    在30 年代初期的德国政坛上,戈林被右翼势力人士称为“雄狮”。可实际上,在同政治无关的日常生活中,戈林是一个十足的胆小鬼。曾经给他治过牙病的布拉施克医生后来回忆说,戈林对疼痛的惧怕程度在他所治疗过的病人中是少见的。“有一次,我发现在我将要给他治牙时,他竟然怕得发抖。”

    但是,在政坛上的拼杀中,戈林却是一个冷血的杀手,对政敌,他没有任何恻隐之心,必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绝不手软。1934 年纳粹党对罗姆及其同党的大规模清洗,使戈林的凶残本性得到了一次大暴露,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杀人魔王。

    希特勒在夺取了德国政权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消除罗姆的冲锋队与德国国防军之间的矛盾。冲锋队在纳粹党的早期历史中,曾经为纳粹党的存在和发展,以至后来的上台奋力拼杀,立下了汗马功劳。戈林也是靠冲锋队起家的,他是冲锋队最早的队长之一。尽管冲锋队一直控制在罗姆手中,但戈林却能让罗姆充分信任他,使他能借助冲锋队的势力在纳粹党中站稳脚跟。在戈林流亡的日子里,与党内其他一些人相比,罗姆还算是对得起戈林的。

    罗姆生性粗鲁,且为同性恋者。在德国的上流社会中提起罗姆,几乎没有人不嗤之以鼻。同时,他又是希特勒的得力干将,手中掌握着数以百万计的纳粹冲锋队员的指挥大权,似乎没有人敢公开对罗姆有任何微词。罗姆依仗其手下的冲锋队的势力——此时冲锋队员已达200 万人,几乎是陆军的20倍——在希特勒出任总理后,提出“第二次革命”的口号,他的所谓第二次革命的对象就是那些没有加入纳粹党的大企业家、金融家、容克地主及控制陆军的德**队的上层人物。罗姆的第二次革命的口号的拥护者在纳粹党中大有人在,戈培尔最初也是第二次革命的积极倡导者。罗姆认为,第二次革命的对象将对纳粹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形成威胁,不把他们彻底消灭,纳粹党就不能真正控制德国。

    然而,希特勒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纳粹党所提出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只不过是一个宣传口号和夺取政权的手段而已。在他已经牢牢地掌握了德国政权之后,他在纳粹党中制定的对所有社会上层人士进行彻底革命的纲领,已经失去了意义,他的政权必须得到这些人在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支持,至少在现在是这样。这些人的力量并没有因为纳粹党夺取了政权而被削弱,如果将这些人统统变成了革命的对象,失去这些人的有力支持,势必将威胁到纳粹政权的生存。在纳粹取得政权后不久的1933 年7 月,希特勒在对纳粹党和冲锋队的领袖们讲话时说:“对于任何破坏现有秩序的企图,我将同所谓第二次革命一样加以无情的镇压,因为这只能造成混乱。”7 月8 日,希特勒在纳粹各邦邦长的会议上又郑重地提出这一警告:

    革命并不是一件永久不断的事情,绝不能允许它成为这种事情。必须把革命的激流引导到逐步发展的安全的河道里去……因此我们绝不能排斥一个好企业家,即使他还不是一个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党员,特别是如果接替他的位置的国家社会党的党员一点也不懂得他的业务……

    历史判断我们的功过时,并不是根据我们撤换和监禁了多少经济专家,而是根据我们能否造成就业……我们并不因为纲领中的一些主张就必须干出蠢事,把一切都弄得七颠八倒,而是必须明智、谨慎地实现我们的理想。从长远来说,我们的政权越是有经济上的支持,就越是稳固。因此各邦邦长必须作到,任何党组织都不得代替行使政府的职权,撤换或任命官员,这是全国政府的职权,至于企业方面,那是经济部的职责。

    希特勒的这番话极为露骨他说明了纳粹党的革命决不是一场经济革命,而是一次旨在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这场革命的前提就是不仅不触动德国大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利益,反而要保护这些人的利益。在希特勒的心目中,纳粹政权的真正的社会基础,就是这些人,而不是党纲中所说的工人群众。

    为了证明他言之有信,在7 月8 日的讲话后,希特勒撤换了一批企图夺取德国雇主协会控制权的纳粹分子,恢复了军火大王克虏伯和钢铁大王蒂森等人在这类协会中的领导地位;解散了专同大百货商店店主作对的中产阶级战斗者联盟;还任命了大资本家、原德国最大的保险公司联盟保险公司总经理卡尔·施密特接替去职的休根堡,就任经济部长。

    希特勒的所作所为,遭到以罗姆为首的冲锋队主要领导者的强烈反对。

    在对陆军的看法上,希特勒也与罗姆的看法大相径庭。罗姆认为,冲锋队不仅是纳粹运动的骨干力量,而且应该是未来德**队的核心。这支军队对希特勒的作用,如同法国革命时期法国义务军之于拿破仑的作用一样。在纳粹夺取政权之后,希特勒不能再让那支由“老傻瓜”们(罗姆将陆军中的将军们称为“老傻瓜”)指挥的德国陆军存在下去,而应建立一支由他和他的战友们指挥的军队。与之相对,希特勒在纳粹运动开始兴起时就认为,罗姆的冲锋队是一支政治力量,而不是一支军事力量,它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以必需的暴力和恐怖手段,为纳粹夺取政权扫清障碍。在取得政权后,冲锋队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这个组织也就该寿终正寝了。大概没有人比希特勒更清楚,如果没有德国陆军的支持,至少说没有得到陆军的默许,纳粹党是不可能夺得政权的。而且,希特勒心中还有考虑,在86 岁的兴登堡死后,他绝对不能失去陆军对他的支持,否则可能会危及他的地位。同时,他还认为在未来实现《我的奋斗》一书中所提出的目标,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德国陆军的力量,而不是只知道在街头巷尾寻衅闹事的冲锋队。他需要的是能够指挥战争的军事将领,换言之,也就是德国陆军中的军官团,也只有他们,才有可能使希特勒在短期内建立一支强大的德**队的梦想成为现实。有鉴于此,希特勒认为,现在已到了采取策略使罗姆的冲锋队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此外,希特勒还有更深一层的忧虑,那就是罗姆的冲锋队的力量不断增长,已到了无法驾驭的地步,对他的地位和权威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如果有一天,罗姆真的悍然发动一场所谓的第二次革命,即便能够将其镇压下去,也会使纳粹党的元气大伤,从而给纳粹的政敌以可乘之机。

    在罗姆提出进行第二次革命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希特勒与戈林对罗姆采取了忍让的态度,试图说服罗姆放弃第二次革命的主张。在罗姆提出往戈林掌握的各机关派遣特工人员时,戈林满足了罗姆的要求。罗姆非但不以此为满足,反而步步紧逼,以至这两个纳粹运动的元老之间关系十分紧张,到了箭拔弩张的地步。1933 年11 月5 日,罗姆在冲锋队举行的一次大会上扬言:

    “现在有人说冲锋队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那么我告诉他们,事实并非如此!”与此同时,罗姆私下里已经开始为他的第二次革命作准备。他与其亲信多次就第二次革命的具体行动步骤和革命后的安排进行磋商,并商定在革命成功后,由施莱歇将军取代希特勒担任总理,特奥·克劳奈斯取代戈林担任空军部长,他本人担任国防部长,冲锋队则完全取代整个陆军的地位。

    希特勒与戈林对罗姆的阴谋都有所察觉,都显得很紧张,只是两人所要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全不一样。希特勒仍然主张要以和平的方式挫败罗姆的阴谋,悄悄地消除这场危机。戈林则不然,他劝说希特勒一定要以最严厉的手段镇压罗姆及其冲锋队,严惩他们的叛乱行为。无论戈林怎样劝说,希特勒就是不肯放弃与罗姆和解的希望,反过来一再劝戈林暂时忍让。10月,冲锋队的篡权阴谋已露端倪,并开始付诸于行动。在戈林的总理府,经常出现罗姆亲自安排的由冲锋队员组成的警卫队。戈林对此深感不安,但由于没有得到希特勒的指示,只能徒然叹气。

    希特勒利用一切机会安抚罗姆和他的冲锋队。12 月1 日,希特勒把罗姆安排进内阁。在元旦来;临之际,他给罗姆写去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因此,在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结束一周年之际,我觉得必须向你,我亲爱的恩斯特·罗姆,对作为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和德国人民所做的不可磨灭的功绩,表示感谢,并向你保证,能够有你这样的人做我的朋友和战友,我对命运是多么的感激。

    你的怀着真诚友谊和感激之情的阿道夫·希特勒不过,在这封信中,希特勒又一次重申陆军的责任及其对德国的重要性。

    同时也申明冲锋队的任务是“确保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胜利和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

    这封信后来被刊登在纳粹党的主要报纸《人民观察家报》上。此举对于暂时平息冲锋队员的不满情绪,缓解希特勒、戈林等人同罗姆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从根本上说,罗姆并没有因为希待勒任命他为内阁成员及对他和他的冲锋队表现出的友好态度,而完全放弃他的第二次革命的企图。新年过后不久,罗姆又开始了新的活动。2 月,他在内阁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一个建议,即以冲锋队为基础,建立一支新的国防军,将军队、冲锋队、党卫队以及一切退伍军人团体都置于一个国防部之下,由国防部统一指挥,他本人担任国防部氏。他还不顾希特勒有关只有陆军才能从国外进口武器的禁令,指使手下的人继续从国外进口武器,罗姆的肆无忌惮的行为,激起了以戈林为首的反罗姆的纳粹上层人物的极大愤慨,陆军的主要将领冯·布隆贝格将军及其助手冯·赖歇瑙将军、陆军总司令维尔纳·冯·弗里奇将军,这时都向戈林表示了自己的不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反罗姆的同盟形成了。不久,军官团的几个主要将军,联名上书兴登堡,要求兴登堡出面,制止罗姆的危险行为,以免冲锋队毁掉了德国陆军。希特勒见状,也出来安抚陆军,表示他不赞同罗姆的主张。希特勒还向为打破裁军僵局到柏林做工作的英国人安东尼·艾登表示,将把冲锋队的人数减少一半,对其余人员,也将不再进行军事训练,不进行武装。这一消息传出后,罗姆对希特勒的不满更加强烈。在内阁中,罗姆不断发难,经常与陆军在内阁中的代表、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将军大吵。勃洛姆堡将军向希特勒抗议说,罗姆冲锋队正在装备重武器,这不仅将要威胁到陆军的生存,也很可能使希特勒秘密恢复德国武装力量的计划落空。希特勒向勃洛姆堡将军表示,他将全力维护陆军的地位。

    希特勒还有一个打算,这就是在兴登堡去世后,由他继任总统的职务。

    这一愿望能否实现,还要看他能否得到军队的支持。4 月11 日,希特勒利用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参观军事演习的机会,在“德意志号”巡洋舰上向陪同他参观的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将军、陆军总司令弗里奇将军、海军司令雷德尔将军正式提出,他要在兴登堡去世后担任总统,希望得到军方的支持。作为回报的条件,希特勒许诺坚决制止罗姆发动第二次革命的企图,大大削减冲锋队的人数,保证德**队成为德国唯一的拥有武器的合法军事组织。海军司令雷德尔立即表示同意希特勒的意见,陆军司令弗里奇则提出,他将把希特勒的条件交由军官团讨论,然后再给希特勒以明确的答复。希特勒在5 月16 日得到了陆军的答复,全体军官团成员将支持希特勒在未来的日子里接任总统职务。希特勒又一次得意地笑了。这一次,他不但有了得到总统位子的把握,也使陆军从此彻底归附,为他所用。而他付出的代价则是微不足道的——仅仅牺牲他早就要抛弃的冲锋队而已。这一次秘密交易所达成的协议后来被称为“德意志号协议”。

    接下来就该收拾罗姆了,希特勒必须履行他对军队的诺言。在希待勒与军方讨价还价之时,戈林也在加紧组织他的反罗姆同盟。由于戈林在前一年已经晋升为陆军上将,同时在一战期间他就是一名军官,因此自然而然就被陆军军官团视为自己的成员。这样一来,反罗姆的斗争,对戈林来说就有着双重意义。一方面,他作为纳粹党的要员和希特勒的亲信,必然要拼死维护希特勒的地位和利益。希特勒的命运同他的前途密切相关,希特勒如果被罗姆搞垮台,他戈林是绝对不会有好下场的,极有可能被罗姆清洗掉。另一方面,他作为陆军军官团的一名成员,陆军的境况又会直接对他产生影响,至少关系到他能不能将那身心爱的军装继续穿下去。戈林现在的一个首要的任务是找到一个同他一样心狠手毒的合伙人,以便联手对付罗姆。经过再三考虑,他把目光落到了海因里希·希姆莱的身上。

    希姆菜在加入纳粹党之前,是巴伐利亚郊区的一个养鸡场的场主。他于30 年代初期加入纳粹党,后来担任希特勒的卫队——党卫队的头目,隶属罗姆的冲锋队。希姆莱外表文雅,举止稳重,长着一副小学教师的模样。实际上,他是一个工于心计,阴险可怕,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到1934年初,希姆莱已经控制了除普鲁士警察之外的全部德国的警察力量。起初,戈林对希姆莱并没有多加注意。直到此时,他才仿佛突然发现,要清除罗姆的势力,希姆莱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得力的帮手。

    戈林虽然极想拉拢希姆莱打击罗姆,但在没有摸清希姆莱的底细之前,他并不敢轻举妄动,希姆菜毕竟是罗姆手下的人,一旦弄巧成拙,将对他很不利。与此同时,戈林对他的盖世太保也越来越不放心。他不断得到消息说,盖世太保的头子迪尔斯正背着他与罗姆打得火热。早在1933 年9 月,戈林就曾得到情报,将有一次直接针对他的暗杀发生。戈林令迪尔斯负责破案,迪尔斯却一无所获,倒是希姆莱的副手海德里希破获了此案。戈林在得到迪尔斯与罗姆勾结的证据后,马上将迪尔斯解职,调他到科隆担任无足轻重的治安官。此后不久,戈林便与希姆莱摊了牌。其实,希姆莱早有同戈林合作的愿望,希望控制戈林手中的警察力量。同时,希姆莱认定罗姆不会有太大的作为,追随他不会有什么好处,早晚要与他一起完蛋。当戈林向他提出合作的意愿时,两人一拍即合。戈林对希姆莱的承诺是将盖世太保交给他掌握,条件是在未来的反罗姆的斗争中,希姆莱必须坚决支持戈林。

    1934 年4 月20 日,在普鲁士总理府,戈林身穿他为未来空军设计的蓝灰色制服,腰挎军刀,主持了一个仪式,正式将盖世太保转交给希姆莱。不过戈林仍然留了一手,即保留了一支警察分队,作为他的卫队。这支小小的警察分队,后来居然发展成赫赫有名的“戈林师”和“戈林装甲军”。这次移交仪式,是戈林与希姆莱联手政坛的标志。

    6 月20 日,戈林借力卡琳迁葬之机,将希特勒接到了卡琳山庄。在卡琳下葬的当天,在山庄的大厅里,希特勒、戈林、希姆莱、克尔纳等人举行了一次关于解决冲锋队问题的会议。戈林力主及时对罗姆下手,否则将养虎成患。而希特勒认为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候,他还想最后与罗姆摊牌。戈林认为罗姆不可能听从希特勒的劝告,对罗姆下手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第二天,戈林回到了柏林。当天,他就召开了州议会。在会上,戈林又一次声称:“国家社会主义的第一次革命是由元首开始的。如果元首想要进行第二次革命,我们随时听从元首的召唤。如果元首并不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么,我们同样愿意为元首去同那些违背元首意愿的人作斗争。”会后,戈林立即布置他的研究所密切注意罗姆的行踪,并监听包括罗姆在内的冲锋队所有高级干部的电话。戈林还亲自制定了“清算之日”的行动计划和谋杀名单。他只等希特勒的命令一下,便开始同罗姆算帐。

    6 月下旬,希特勒已经开始感受到了来自军队和总统两个方面的压力。

    由于副总理巴本发表了一篇讲话,指责纳粹党实行恐怖统治,在德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纳粹党徒很是气恼。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下令以各种办法防止巴本讲话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并不许报纸和电台发表这篇讲话。巴本得知这一切后,立即跑到希特勒那里,告诉希特勒,他不能容忍“一个下级部长所采取的这种措施”,并说他是“作为总统的委托者”讲这番话的。接着,他向希特勒递交了辞呈,并声称他要向总统汇报这件事,巴本走后,希特勒感到有些不安,因为他最近已听说总统对目前的局势颇为不满。希特勒知道总统最不满意的事情,就是罗姆的冲锋队的暴力活动的猖獗和第二次革命的叫嚣。他还听说总统正在考虑发布戒严令,将政权交给陆军。第二天,希特勒担忧的事情得到了证实。总统让希特勒到纽克台去见他,在总统别墅门前,一向在希特勒面前卑躬屈膝的国防部长勃洛姆堡一改过去的面孔,声色俱厉地向希特勒说,他奉总统的命令告诉他,除非德国目前的局面有所改变,否则总统将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交由陆军管理。当希特勒在勃洛姆堡的陪同下与总统会面时,老总统的态度同国防部长一样,严厉地重复了刚才的话。

    回到柏林后,希特勒知道此刻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关头,他要是再不果断解决罗姆的冲锋队的问题,他本人和纳粹党的命运就实在难测了。想到这里,他站起身在办公室内踱来踱去。就他的本意而言,他实在不愿意眼看着罗姆走上绝路,因为罗姆毕竟是追随他多年的部下和战友。他仍在犹豫不决,究竟应对岁姆及其冲锋队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不久,戈林和希姆莱帮助他作出了决定。据后来纳粹德国的内政部长弗立克在纽伦堡审讯中作证说,最后使希特勒相信罗姆要发动政变的是希姆莱。弗立克在证词中又供认,希特勒命令戈林负责柏林方面的阻止政变的工作,希姆莱则负责巴伐利亚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陆军也在敦促希特勒尽快采取行动。6 月25 日,陆军总司令弗里奇下令,陆军全体官兵处于全面戒备状态。6 月28 日,罗姆被开除出军官团,这无疑等于宣布了罗姆的末日的到来。6 月29 日,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在《人民观察家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言明陆军将站在希特勒的身后,支持希特勒,希特勒“始终是我们中的一员”。在这一天,希特勒正在威斯特发里亚视察一个劳动服役营。下午,他一回到戈德斯堡,戈培尔就来了。

    他向希特勒报告说,罗姆手下的干将卡尔·恩斯特已经命令柏林的冲锋队作好政变的准备。戈培尔曾经是第二次革命的倡导者之一,但在最后的紧急关头,他经过一番权衡,终于见风使舵,出卖了罗姆。不一会儿,希特勒又收到了戈林与希姆莱的电报。7 月13 日,希特勒在国会中就罗姆事件讲话说:

    “在夜里1 点钟,我接到柏林和慕尼黑的两份紧急电报。第一封电报中报告,在柏林,(冲锋队)已下令在下午4 时紧急集合,5 时开始采取行动,先是进行突袭,占领政府各部……第二份电报中报告,在慕尼黑方面,冲锋队已经发出了紧急动员令,在晚9 时集合……这是造反……,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作出一种决定,那就是无情的流血镇压,只有这样,或许还有可能防止反叛的扩大……。”

    在戈林等人的帮助下,希特勒此时已经下定决心进行一次无情的清洗。

    他觉得,他对罗姆已经仁至义尽了。今天罗姆居然不顾一切地悍然下令谋反,那他就只能大开杀戒了。希特勒给戈林和希姆莱回电,约定接到“蜂鸟”的暗语后,立即采取行动。戈林和希姆莱收到希特勒的回电后,立即着手布置人马,并将最后执行任务的人员名单敲定。戈林亲自将一份名单交给一名盖世太保的高级官员,让他立即飞往布累斯劳,将这份名单交给希姆莱的主要助手——“东南党卫军司令”乌多·冯·沃伊施奇,命他随时准备出动。然后,他又向米尔希下令,让他组织手下正在训练的秘密空军人员立刻赶到柏林,保卫三个飞机场和空军部大楼。

    希特勒也开始了行动。他将党卫军中的“阿道夫·希特勒”卫队拉了出来,命令他们迅速赶到巴伐利亚,然后由陆军提供车辆将他们送到维希。希特勒在凌晨3 时到达慕尼黑,有人向希特勒报告说,罗姆的冲锋队队员正在市内寻衅闹事。早晨8 时,希特勒终于痛下动手的决心,向柏林的戈林发出了“蜂鸟”的暗号。

    戈林和希姆莱手下的人马正枕戈待命。他们接到“蜂鸟”这一行动暗号后,马上将各自的亲信召来,命令他们开始行动。在血腥清洗即将进行的最后一刻,戈林还是动了一点恻隐之心,决定放几个过去的朋友和对他没有构成任何威胁的政敌们一条生路,其中包括后来与罗姆搞在一起的内政部长弗立克和副总理巴本。戈林事先将消息通知了弗立克,弗立克大吃一惊,急忙躲了起来。而巴本则不知道自己正面临着一场杀身之祸,当戈林派去的人到了巴本的办公室后,巴本居然还端着副总理的架子,迟迟不肯动身。8 时45分左右,戈林亲自给他挂了一个电话,让他迅速赶到戈林的总理官邸。巴本在大厅里见到了戈林和希姆莱,戈林告诉巴本,慕尼黑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件,“一场革命已经爆发,元首让我全权负责柏林的事务”。巴本尚不知自己的性命已握于戈林之手,竟对戈林说:“戈林先生,我想知道事情的确切情况,我们又采取了什么对策。”戈林不耐烦地对他说:“我没时间细说,反正已经开火了。”巴本对他说:“那么将部队动员起来。”戈林告诉他说:

    “已经动员了。”巴本继续纠缠不休,并对戈林大声嚷嚷:“我是副总理,我有权知道事情的真相。”戈林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说:“你最好还是回去休息,我的头都要爆炸了。我们还得研究一下如何平定这场暴乱。”说完,戈林与希姆莱小声商量了一下,希姆莱随即起身离开了。这时,一个警察走了进来,戈林告诉巴本。为保证他的安全起见,必须由警察将他护送回家。巴本在走廊里听到希姆莱在隔壁的房间里对着电话喊“你可以进去了!”

    事后,巴本得知事情的真相,吓出了一头冷汗。他的办公室被党卫军搜查过,他的秘书包尔斯在办公室里被打死,他的合作者荣格则被逮捕,后在狱中被击毙。另一个合作者,天主教行动组织领袖克劳斯纳被杀。他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被抓了起来,投到了集中营里。在事发的当天,他一回到别墅就被软禁起来,一队党卫军士兵在门前把守,电话线被切断,他等于失去了与外界所有的联系。当时他觉得这简直是对他的莫大侮辱,在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之后,反而对戈林饶了他一条性命感激不尽。

    话说戈林和希姆莱的人按着他们的命令进入了指定地点,清洗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展开。被列入戈林的黑名单的150 多名冲锋队的骨干分子,几乎无一漏网。他们被带到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在那里,戈林和希姆莱的行刑队将他们集体枪决。戈林则亲自带着队伍洗劫了柏林的冲锋队总部。大获全胜之后,他回到官邸,一整天都坐在大厅里的巨大的办公桌后,指挥各处的人马,并随时向兴登堡汇报情况。陆军总司令弗里奇及其助手赖歇瑙将军、国防部长勃洛姆堡、空军参谋长韦弗、希姆莱、克尔纳、米尔希等人先后都来找戈林,为戈林出谋划策。戈林向军方的人士保证,他将逮捕施莱歇和罗姆,以叛国罪审判他们。

    戈林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尽管他交给军方的是施莱歇的尸体。他派去的由5 名杀手组成的暗杀小组,在中午时分闯进了施莱歇的家,将这位一直企图夺取德国最高权力,并为此策划了无数个政治阴谋的将军,击毙在他妻子的身旁。希特勒最仇恨的前纳粹党的二号人物、施莱歇内阁的副总理施特拉塞也被杀掉。事毕,戈林授意宣传机关,将施莱歇的死说成是“固拒捕而被击毙”。罗姆却不是戈林派人抓到的,他此时正在巴伐利亚的维希休假,是希特勒亲自带人赶到他休假的维希汉斯尔包尔旅馆,将他及其卫队在睡梦中抓了起来。

    戈林的黑名单上的人物一个接一个被除掉,但这个黑名单却未见缩短,原因是戈林又把他心目中的那些仇人以各式各样的罪名列了上去,在这场屠杀中把他们一并解决了。比如,进入黑名单的有1933 年2 月被他解职的普鲁士警察局长克劳纳泽,曾经指责戈林违背誓言抛下同志逃往国外的记者格里希等人。到晚上10 时,戈林领导的清洗才告一段落。无独有偶,希特勒在慕尼黑也将他的一些仇人和他认为“知道的大多的人”顺便解决掉了。比如,曾经帮助希特勒撰写《我的奋斗》一书的神父施丹弗尔,因后来将希特勒的情人吉利·拉包尔自杀的内幕四处乱说,在这次屠杀中,也被杀死在慕尼黑附近的森林中。像在纳粹啤酒馆暴动时出卖了希特勒和戈林的前已伐利亚州长古斯塔夫·卡尔,在纳粹制造国会纵火案时与恩斯特一起参与其事的二名冲锋队员等,都在这次屠杀中丧生。这一夜有数百名罗姆的死党及希特勒与戈林的政敌被处死。

    戈林大功告成。轮到希姆莱出来收拾残局了。希姆莱面带微笑地命令他手下的人,将在这次清洗中抄获的材料统统销毁,然后他与戈林等人去机场迎接从慕尼黑返回的希特勒。

    在希特勒的专机到来之前,一架从不来梅飞来的容克52 型飞机着陆,罗姆的最主要的亲信、国会纵火案的制造者之一、柏林冲锋队队长恩斯特,被押下了飞机。戈林命令立即将其送到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执行枪决。此时的恩斯特正要去蜜月旅行,不料等待他的却是这样一个仪式。

    过了一会儿,希特勒的飞机着陆。希特勒面色阴沉、惨白,心事重重,甚至没同来迎接他的人说任何话,只是看到戈林的空军仪仗队后才对戈林说了一句:“你的空军仪仗。队都是精选的优等种族。”戈林与希姆莱等人陪同希特勒回到了总理府。在希特勒的办公室里,希特勒对戈林说,他已下令将罗姆所有的亲信处决,念在多年共事的情分上,他想放罗姆一马,戈林一听,差点没晕过去。他想对希特勒说,决不能放过罗姆,否则就等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希特勒推说事关重大,留待明天再议吧。

    第二天,戈林与希姆莱一道苦苦劝说希待勒将罗姆处死,因为这是这次清洗最合乎逻辑的结果,或者说是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希特勒仍然坚持要给罗姆的副官克劳瑟打电话,让他再与罗姆谈一下。可戈林告诉希待勒,在几个小时之前,克劳瑟已经在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被处死了。希特勒听后一愣,缓缓地对戈林说:“他曾经是我最好的同志。”然后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戈林还想与希特勒讨论下去,但觉得这个时候已无法说服希特勒了,便和希姆莱走了。傍晚,传来消息说,罗姆在监狱中自杀了。

    其实。希特勒之所以这样做,除了念及一丝旧情之外,更重要的是想让戈林和希姆莱知道,他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他在演戏!对罗姆的结局,其实希特勒早就安排好了。希待勒带人在旅馆里将罗姆从床上拖起来之后,马上便把罗姆押回了慕尼黑,关在1923 年啤酒馆政变后罗姆曾经服过刑的施塔德尔海姆监狱。希特勒临走时,给罗姆留下了一支手枪,罗姆明白希特勒这是想让他自杀。希特勒走后,罗姆对看守他的党卫军警卫说:“如果要杀死我,那就让希特勒亲自动手吧。”据后来在慕尼黑战后审讯中一名参与过此事的纳粹警官的目击证词说,罗姆拒绝自杀后不久,两个党卫军军官走进罗姆的牢房,让罗姆脱去上衣站好,罗姆本想说什么,这两个行刑者粗暴地命他闭嘴,然后就开了枪。显然,不干掉罗姆,不要说戈林之流不放心,就是他希特勒自己也不放心,像他这样一个诡计多端的政坛老手,难道能不明白斩草除根的道理?罗姆手下有众多的党徒和亲信,日后一旦起事,并不是好收拾的。看来戈林对希特勒的老谋深算还是了解得不够充分。

    说起来,这次清洗轻易得手,并非因为希特勒如何高明,实在是因为罗姆之流尽管高叫“革命”,可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动手的打算,没做任何“革命”的准备,否则,罗姆就不会去度假,恩斯特也不会去做蜜月旅行。所谓冲锋队要暴动的消息,是戈林与希姆莱一手制造的假情报,加之陆军方面对冲锋队早有不满,种种原因促成了今天的结局。虽然希特勒对清洗这件事并不十分情愿,但为了获得军方的支持,他只能牺牲罗姆和他的冲锋队了。

    据后来希特勒在国会讲话时说,在这次清洗**有77 名与暴动有关的“罪犯”被击毙和自杀。事实上,死亡人数远远不止于此,有人估计大约有400 多人。无论死了多少人,对于戈林来说都无关紧要,他只关心他的党内第二号人物的地位。罗姆的死,使他少了一个劲敌。戈林看着黑名单上的那些敌人一个个地被红笔划掉,也觉得应该罢手了。所以,他又去请求希特勒停止清洗,7 月1 日下午,清洗结束了。

    当晚,希特勒在他的总理府举行了一个茶会。兴登堡和一些军方要人都出席了这个茶会。在茶会上,兴登堡对希特勒“及时扑灭叛国案和拯救德国人民兔于大难的坚决行动和个人的豪侠行为”表示感谢,他还对戈林先生在清理“叛国案”中的“有力和成功的行动”表示祝贺,戈林的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他知道,这次行动只有他自己没付出任何代价就成了大赢家,其他的人都或多或少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希特勒和陆军方面付出的代价最大。希持勒在听到希姆莱所念的死亡者名单后,脸上的肌肉都扭曲了,痛苦得竞说不出一句话来。不知他是为这些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的惨死而难过,还是为陆军竞迫使他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才肯给予他支持的行为而恼火,总之,在清洗过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希特勒都显得异常暴躁,动辄大发雷霆。不久,他就下令给在清洗中所有死去的人的亲属以抚恤,给他认为是误杀的那些人的后代以赔偿。而在陆军方面,现在则到了他们履行“德意志号协议”的时候了。在后来的岁月里,德**队为希特勒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则是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

    无论希持勒和军方怎样为自己所付出的代价而哀叹,都不能影响戈林的兴致。清洗结束后,戈林将其亲信和合作者邀至他的官邸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螃蟹宴。希姆莱、米尔希、克尔纳、勃洛姆堡等献筹交错,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鲜美的蟹肉。宴会中间还出现了一段有趣的小插曲。戈林的副官给他送来一封信,戈林看后,哈哈大笑。别人问他怎么回事,他笑着说,巴本仍在别墅中被软禁着,可他已把这位副总理的事给忘在脑后了。说完,他站起身给巴本打一个电话。戈林对巴本说:“误会,我只是让星期六晚上给你派一个卫兵,直到没有危险为止。”巴平在这场清洗中得以活命,完全是因为戈林一时动了恻隐之心。巴本则对纳粹手下留情感激不尽。很炔他便接受了希特勒让他出任奥地利公使的安排,跑到维也纳享福去了。

    戈林在大宴同党的第二天,对手下的人说,“已经没有必要彻底弄清这件事情,因为他们的背叛行为如同光天化日一样清楚……无论怎么说,他们有刺杀元首的阴谋,最重要的是要迅速采取行动,威慑住他们。”

    情洗过后,兴登堡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8 月之日上午9 时,兴登堡去世,终年87 岁。现在终于到了希特勒所企盼的那一天,轮到陆军方面履行诺言了。中午12 时,内阁宣布,根据前一天内阁讨论的一致意见,从现在起德国的总理和总统的职位合二为一,希特勒接任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职务,希侍勒的头衔为国家元首和总理。至此,德国完全落人纳粹党的手中,沦为希特勒。戈林之流的掌中玩物。希特勒爬上了权力的顶峰。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希特勒让全体陆军官兵向他宣誓——不是向国家而是向希特勒个人宣誓。誓词是这样的:

    我在上帝面前作如此神圣的宣誓:我将无条件的服从于德国人民和人民的元首、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阿道夫·希特勒。作为一个勇敢的军人,愿意在任何时候为实行此誓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就这样,德**队变成了希特勒和纳粹党的政治工具。8 月15 日,兴登堡的儿子奥斯卡声称他找到了兴登堡的遗嘱,兴登堡也提出让希待勒继任他的职位。后来奥斯卡还通过电台向整个德国公布遗嘱的内容。这份遗嘱肯定是伪造的,至少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是被篡改过的。据巴本后来回忆,遗嘱是由他起草的,兴登堡临死前,打算将权利交还给王室。但在最后,兴登堡又告诉他,他不想使用他起草的遗嘱,而准备将关于王室复辟的建议,以个人的名义写信告诉希特勒,这封信希特勒从来就没有提起过。倒是奥斯下找到了使希特勒接替兴登堡的权力合法化的遗嘱。希特勒没有亏待小兴登堡,他在电台里宣读遗嘱不久,就被摆升为少将。

    8 月3 日,也就是老总统病逝的第二天,戈林召集他手下的百名军官,以向宪法宣誓的誓词,郑重宣誓要永远忠于兴登堡选定的继承人希特勒。其场面倒也很庄严。戈林的此番“精彩”表演自然得到希待勒的赞赏,再加上这一段时间里他的“出色”表演,希待勒越发对他有好感,也越发信任他了。

    1934 年12 月7 日,希、待勒签署了两个命令。一个是安排戈林在他不能视事时,可全权代表他处理一切事务,第二个是明确戈林作为他的接班人。

    戈林下一步就要尽快完成希特勒交给他的重新组建德国空军的任务了。

    1935 年1 月,戈林主持了新的空军大楼的奠基仪式。按照戈林的意见,新的空军大楼占地40 多万平方英尺,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建成后将有2800个房间,可容4000 名工作人员在内工作。为使这座建筑物更有气派,也为了满足自己好炫耀的心理,戈林还请来全德国最优秀的建筑师和雕塑家,在空军大楼门前竖起了巨大的浮雕。

    这一时期也是纳粹德国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发展的时期。德国社会上上下下充满着一股躁动的法西斯情绪,许多工厂都在为德国的军事复兴争分夺秒地生产着。戈林在一次为地方官员作的演讲中夸口说,他将在2 年的时间里,使德国从一个毫无防御能力的国家变成一个军事大国,最后他又说,到1935 年底,德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编队”。戈林也并非一味胡说。在8 月末,戈林与希特勒和米尔希就德国的今后4 年的国防预算进行了商讨,最后将经费定在105 亿马克,其中很大一部分就用于空军的建设。然后,他们将预算方案交给纳粹的财政部长沙赫特,让他负责筹措这笔经费。

    在希特勒完全控制德国之前,纳粹德国空军的建设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国家机密。但这时,戈林开始不加掩饰地向外界,甚至向外国人承认这一事实了。一次,戈林向一位英国武官以及他带来的一位英国贵族说,德国组建厂一支“小小”的部队。几天后,他又告诉这位武官,他上次所说的“小小”

    的部队,实际上是一支拥有1500 架第一线轰炸机的空军部队。戈林的话差点没让英国武官从椅子上滑下来。戈林接着又好像宽慰他似他说:“会有人呼吁扩大皇家空军的,因为在下次战争中,我们将要并肩作战,不让**在欧洲实现。”当这位武官站起来告辞时,戈林彬彬有礼地同他握别,并对他说:“记住我的话,上校。”

    此时的戈林几乎每天都忙于各种各样的演讲、集会、舞会以及其他无法胜数的应酬,他乐此不疲,很有如鱼得水之感。由他主持举行的舞会是当时柏林上流社会最高规格的舞会,其奢侈豪华的程度,连一些纳粹党人都感到过分,人们称之为“宫廷舞会”。

    在这一段时间里,希特勒多次向戈林暗示,他与埃米·宗内曼的关系应该合法化了。戈林与埃米相逢后,两人便堕入情网,几年来他们的感情一直很好。戈林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陪伴埃米,埃米已为戈林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说起结婚,戈林还有一层心理障碍,他怕再婚有对前妻不忠之嫌。希特勒不愿意他的副手在这个问题上被人说三道四,于是向他提出了同埃米正式结婚的建议。别人也一再劝说戈林再婚并不等于对前妻不讲情义,竭力打消他的疑虑。事已至此,戈林不能再犹豫了,他决定听从希特勒的建议,向埃米求婚。

    1935 年2 月的一天,戈林在送埃米去魏玛的汽车旁,往埃米手中塞了一个纸条,让她到达目的地以后再打开。到达魏玛后,听话的埃米打开了纸条,只见纸条上写道,“你愿意在复活节和我结婚吗?元首将作我们的证婚人。”

    3 月15 日,戈林在新建的宴会厅举行了一次私人宴会,参加宴会的多是纳粹要员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在宴会上,戈林向众人宣布,埃米不再是他的私人秘书,而是他的未婚妻了。他们订婚了。宴会后他又对参加宴会的菲利普斯伯爵说:“我只是遵照元首的命令娶了她,因为元首认为在纳粹上层光棍大多了。”戈林的好友米尔希后来透露,戈林由于在啤酒馆政变后腹股受伤,已经失去了性能力。如此看来,戈林对埃米的迷恋主要不在**方面,更多的是满足一种心理需要。喜好奢华的戈林大概把金发碧眼的美人埃米当作件珍贵的装饰品收藏了。

    1935 年4 月10 日,纳粹德国二号人物戈林和女演员埃米的盛大婚礼在柏林举行。这一天,柏林的各主要街道披红挂绿,商店张灯结彩,整个城市如同在庆祝一个重大的节日一样。上午10 时,由3 万军人组成的仪仗队在饰满鲜花的敞篷车经过的街道上,列队向新婚夫妇致敬,军乐队演奏着欢快的乐曲。柏林所有的党政要员、各个行业的巨头都参加了婚礼,许多国家的外交官也应邀出席。尽管希特勒劝戈林不要举行宗教仪式,但戈林还是坚持要德国基督教大主教穆勒在婚儿开始时布道。戈林在婚礼上显得非常严肃,装扮得则有些滑稽。他梳着背头,穿着由他自己设计的空军将军服,斜挎一条宽大的绶带,上面挂满大大小小的各式勋章,似乎将礼眼分割得支离破碎。

    新娘也许还不习惯于这样盛大的场面,显得有些拘谨。当这对新人从教堂中走出时,200 架新型战斗机从上空呼啸而过,向他们致意,碧蓝的天空上留下了一道道白色的痕迹。后来,英国驻德国大使回忆说:“到柏林的客人如果不知道底细的话,很可能以为碰上了皇家的婚礼了……对于他来说,除了帝位,他也许不能再有别的要求……绞刑除外。”美联社记者洛克在给其女儿的信中写道:“……好像是皇帝结婚……但对我来说,最令我惊讶的还不是婚礼本身,因为**还在后面。第二天我到议长的官邸去,对这座富丽堂皇的府第的高雅和豪华感到震惊。显然,这里不久前又重新进行了装修……

    一会儿,赫尔曼出现了,他对大家说,‘朋友们,我请大家到这里来,是为了向诸位展示我的人民对我的厚爱——让大家参观一下他们送给我的礼物,。”

    的确,此次婚礼又使戈林得到了一大批珍贵的贺礼,他的专门存放结婚礼品的房间,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希特勒送给戈林的由著名画家伦巴赫绘制的俾斯麦像,保加利亚皇帝鲍里斯送给埃米的宝石手锅,汉堡市市长代表汉堡市送给他的银制酒具……,整个房间就像一个礼品博物馆。在这个房间里,人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一些有形的礼物。除此之外,一些趋炎附势的企业家和金融家们竞相为戈林抛掷金钱,如帝国行会理事长为戈林重新装修了起居室,其奢侈豪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皇室。在戈林看来,帝国宝库的大门已经向他打开,只要他愿意,无论多么贵重的东西都会有人送上门来。

    也许是由于注射吗啡过多的关系,戈林在成为纳粹德国的第二号人物后,他的病态的虚荣心极度膨胀,已发展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对他的种种怪癖,他手下的工作人员都见惯不怪了。但在外人的眼中,戈林的一些举止是极其不正常的,很多人不理解希特勒为什么选定这样一个十足的怪物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沙赫特等一批对戈林不以为然的要员们,就常常在一起像讲笑话一样,说起戈林的种种令人发笑的行为和习惯。沙赫特常对他的朋友讲起戈林的装束——脚登长统皮靴,身穿牛皮紧身上衣,臂套波浪式的袖子,头戴罗宾汉式的帽子,手持长矛——整个一副劣等电影中的小丑的形象。注射吗啡使戈林的荷尔蒙失调,他的身体日益发胖,就像漫画中的人物一样。

    他好穿丝质内衣,在家里常穿一件华丽的长睡衣。他的部分制服是他自己设计的,受著名服装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