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铁托》免费阅读!

第二章 进入社会(1/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铁托

    学曾为业业为尊,幸遇启蒙动乾坤。

    青春赢得三分志,欲见欧陆渡遥津。

    且问约瑟夫·布罗兹所进入的,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呢?

    当时,在巴尔干半岛存在着南斯拉夫人,但不存在统一的南斯拉夫国。

    可以这样认识20 世纪初的南斯拉夫人:当时他们大约有1100 万之众。

    他们分别处在5 个国家的统治之下,隶属于11 个不同的省政府,所遵守的是13 种不同的立法制度。

    约瑟夫·布罗兹的故乡克罗地亚,以及他的外祖父家所在地斯洛文尼亚,当时都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

    西部靠海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处境最惨,它们还处于殖民保护领地的地位——是欧洲大陆唯一的一块殖民保护领地。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08 年。这一年,臭匈帝国强行将它们吞井,从此波黑才结束了殖民领地的历史。当然,对波黑的南斯拉夫人来说,这无非是跳出了火坑又陷进了牢笼。

    马其顿人当时居住在奥斯曼帝国的萨洛尼卡、斯科普里和比利三省,连自治的地位都还尚未获得。

    当时,只有塞尔维亚和黑山是南斯拉夫人自己治理的独立国。

    政治上不独立,经济上就难以发展。可以说,南斯拉夫各国是欧洲最末走上政治和经济现代化的地区。

    西欧各国在17 世纪和18 世纪已经实现了民族统一。德国和意大利也已于19 世纪后期完成了民族统一的任务,而南斯拉夫形成一国之内的统一民族,却是1918 年以后的事。

    欧洲资产阶级在阻挠甫斯拉夫民族的统一进程。

    我们且具体地看一看约瑟夫的故乡克罗地亚的情况。

    奥匈帝国的皇帝是弗兰茨·约瑟夫。这位皇帝在1848 年欧洲舞台最热闹的年代登基,到20 世纪开元,他正好庆贺70 大寿。他人老思想也老。他的政策无法适应日益变化着的新形势。他也活该倒霉处在了一个倒霉的时代。

    他无论如何都无力扭转帝国的颓势。先是在与法国拿破仑第三的较量里吃了大亏,随后,1866 年,他的“无敌之旅”又被俾斯麦的普鲁士现代化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从那时起,帝国就一蹶不振。

    无奈,弗兰茨·约瑟夫只好听从大臣们的意见,采取软硬两手,来加强对各非奥地利行省的控制。

    对匈牙利,弗兰茨做了重大让步。他不但允许了匈牙利的自治,而且答应匈牙利实际控制克罗地亚,推行所谓的“二元帝国”体制。这种体制的一个重要后果,是使克罗地亚的南斯拉夫人成了“三等公民”,从而激起了克罗地亚南斯拉夫人更加激烈的反抗。

    表面上看,克罗地亚比起其他南斯拉夫人居住区还算是好的。匈牙利人允许克罗地亚设立自己的议会“沙布尔”,并在议会中设立自己的主席“巴昂”。克罗地亚的地方行政事务也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权。但是,议会的选举完全是有钱人的事,当时,约有200 万的居民当中,有选举权的仅有3 万。

    农民有80%被剥夺了选举权。

    选举也是闹戏一场。选举日变成了选民的“节日”——选举日的上午,每个选民可以得到一盘土豆烧牛肉外加一公升酒,或者选举前发给一只新靴子,投票后再发另一只。候选人当然是指定的。

    “里昂”的职务最为重要,当然要由布达佩斯委任。

    这样产生的“里昂”,自然不为南斯拉夫人代言,而是不折不扣地代表匈牙利马扎儿人的利益。这种马扎儿人不仅住在匈牙利,而且遍布克罗地亚。

    拥有大庄园的,大半都是这些人。

    南斯拉夫人的怨恨,直接对准了马扎儿人。

    在城市,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反抗力量日益壮大,在农村,广大农民处于愚昧状态。他们大多数人不识字,看不上城里的报纸,也听不太明白城里下乡宣传的知识分子所讲的道理。但是生活能叫他们明白:马扎儿人与他们不是一路人,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的烦恼,全怪这些家伙;农村的艰难困苦,统统要由他们负责。要想过好日子,只有改天换日,把这些恶棍统统赶出克罗地亚。

    约瑟夫·布罗兹所进入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

    锡萨克出现在朱列加与约瑟夫的视野里。

    “你瞧见那古堡了没有?”朱列加指着前方,脸上闪现着自豪的神采,好像在说:“怎么样,小伙子,我不是骗你吧?”约瑟夫看到了。他又记起了朱列加不止一次向他说的话:“它处于三条河交叉口上”。“罗马时代它有13 万人口,是全省当之无愧的首府”。“它曾是抗击土耳其人的重要据点,现在军事上也颇为重要。皇家第十七近卫军团就驻扎在这里”。“经济上也极有重要地位。从的里雅斯特港进入的货物,都要通过铁路运到这里,然后再装上船,运到贝尔格莱德去。那边的货物就按相反的方向运到海外”。

    在太阳快要落山的天空,以淡淡的落日为中心,鹅羽般洁白的云伸展开来,画成一个巨大的扇形。这瑰丽的云景,约瑟夫在家乡仿佛并未见到过。

    在远处,黛色的山峦上的丛林之中,响起了鹧鸪的啼鸣,一声一声,深深地传进山峦远处,而层层起伏的山峦,使这声音变得悠扬婉转,寓意深妙。一个黑色的庞然大物在蠕动。它冒出的自烟一线展开,在黛青色的山幕岭幛之上枭枭消失。从消失着的白烟里,几个珍珠般的斑点飘过来——渐渐被看清了,是几只白鹭受惊飞向这里,然后直入碧空。

    “听到火车叫唤了吗?”朱列加又问正在沉思的约瑟夫。

    他听到了。那声惊天动地的叫唤声,几乎把约瑟夫吓了一跳。

    约瑟夫激动起来。

    一切都很新奇。

    按照事先的安排,约瑟夫在他舅舅的一个朋友开的饭馆当上了跑堂的。

    他无法在铁路系统里立足,尽管他十分羡慕开动庞然大物的火车司机。

    开始,约瑟夫过得很是愉快。饭馆的院子里有个花园,旁边还有一个柱球场。晚上,电石灯把柱球场照得亮如白昼,吸引着第十七近卫军团的官兵和其他的人前来就餐、打球。吃饭时,这里还有乐队进行演奏。那优美的音乐声,约瑟夫在家乡从来没有听到过。

    约瑟夫很忙,很累。他不但要侍奉客人,还要洗碗碟,刷桌椅,收拾打柱球用的桩子。他差不多总是第一个到来,最末一个离去。尤使他受不了的是他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学习。渐渐地他对自己的第一个职业感到了失望。

    不久,约瑟夫认识了尼古拉·卡拉斯的几名学徒。尼古拉·卡拉斯是锡萨克有名的锁匠。他的工厂有一两名师父,三四名学徒。这在锡萨克已是一个“大”的工厂了。

    尼古拉·卡拉斯的工厂吸引着约瑟夫。他通过认识的那几个学徒找到尼古拉·卡拉斯。

    尼古拉愿意收约瑟夫为徒。约瑟夫按尼古拉的要求,请父亲来为他办了人厂手续。他们谈妥由家里供约瑟夫衣着,由师父供约瑟夫食宿。

    这样,约瑟夫便开始了为期3 年的学徒生涯。

    工厂设在地窖里,厂房共两间,里面放着一张长长的桌子,桌子上有个巨大的铁砧。冬天,学徒们就挤在作坊里的那张长桌上过夜,夏天,他们睡到院子里去。学徒们工作近12 小时:早上6 点钟上工,下午6 点钟收工,中午吃一顿午饭,饭后立即干活。

    饭还是好的。早晨是牛奶和咖啡,还有可值三分钱的面包。

    使约瑟夫最感到满意的,是他又有了学习的机会。

    城里有一所徒工学校,开设地理、历史、语文以及其他一些课程。每周教师讲授两次,每次是晚上5 点至7 点。约瑟夫参加了学校的学习。

    教师有好几名。校长名叫弗都·凯费尔贾。他和蔼可亲,深得学生们爱戴。有一名教师叫弗里克斯·德斯波特,十分严厉,学生们都不敢与他接近。

    起初,约瑟夫也不喜欢他,并且断定他是一个不会笑的人。一件偶然的事改变了约瑟夫的看法。有一次,约瑟夫在坟地里看到了他的这位教师,见他趴在一座坟上,跟孩子一样失声痛哭。教师没有看到约瑟夫。原来,德斯波特结过婚,他的妻子在生孩子时死去了。教师从此就失去了欢乐。知道这件事后,约瑟夫便尊敬起这位教师来。

    也有令人讨厌的教师。对这类教师,学徒们就喜欢找机会整整他。有一次约瑟夫为此捅了一个娄子:在愚人节那天,他要整整某位令人生厌的教师。

    他在那位教师常坐的黑椅子上洒上了墨水,然后躲在一边,静观自己恶作剧的效果。但是,校长走了进来。校长穿了一条雪白的裤子,不由分说一屁股就坐在了那把椅子上。约瑟夫惊呆了。他承认自己干了错事。校长弗都·凯费尔贾保持了他的本色——他一点也没有发怒,也没有对约瑟夫进行处罚。

    约瑟夫平静地在工厂里度过了将近3 年。等他将要学徒期满时,生活却变得不平静起来。

    学徒们对读书有极大的兴趣,但有限的时间无法满足大家强烈的读书**。于是,他们想出了利用上工时间进行阅读的办法:由一人朗读,大家听。

    朗读时,派一人在门口“放哨”。见卡拉斯出现,就做个信号,叫里面停下来,继续干活。朗读的差事一般由约瑟夫充当。有一次约瑟夫在给大家朗读福尔摩斯侦探的精彩片断。“岗哨”已然派出,但执勤者被故事所吸引,失了职守,没有发现卡拉斯走进了作坊。卡拉斯进来之后,径直走到了约瑟夫的背后。约瑟夫回头看见了卡拉斯,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放下书本去干活。

    慌乱之中,新的车刀轻脆地响了一声,断在了机台上。卡拉斯勃然大怒,伸手对准约瑟夫的脸就是一掌。

    这一掌使约瑟夫难堪非常。他认为自己无法呆下去了,于是决定逃走。

    约瑟夫逃走了,他在一家砖厂找到了工作。

    学徒出逃是有罪的。卡拉斯不得不向当局报告。宪兵把约瑟夫抓进了监狱。

    这是约瑟夫第一次进入监狱。

    卡拉斯是个好心肠的人。他往狱中给约瑟夫送饭,并且东奔西走,想法让约瑟夫出了狱。尽管约瑟夫坐了牢,他乃承认约瑟夫这个徒弟,并且让他满期出了师。

    在出师前,约瑟夫被允许独自完成一项作业——为锡萨克地方法院制造了楼梯上用的铁栏杆。

    在工厂学徒的后期,约瑟夫生平第一次接触政治活动。

    工厂有一名工匠,名叫施米特。他从萨格勒布来到卡拉斯的工厂。他总是围着一条惹人注目的红色围巾。他年龄不大,但知识丰富,他的性格也好,很讨学徒们的喜欢。他向学徒们讲世界上各式各样新奇的事,他可以引人人胜他讲人类发现替星的故事,讲新近发现了什么样的替星;他向大家讲飞机制造和试飞的生动情节,尤其是对飞行家法曼的事迹,讲得绘声绘色。

    而对学徒们来说,最令人激动的,是他讲工人自己斗争的故事。

    1909 年5 月1 日的前夕,施米特找到约瑟夫,对约瑟夫说:

    “约瑟夫,‘五一’要到了,那可是我们自己的节日。”“那我们干点什么呢?”“我们可以用树枝和鲜花把工厂装饰一番。”约瑟夫等学徒在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