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励志成功 > 舍得

第五章 虚舍实得,进退之道(8)(2/2)

作者:韩雪菲

”一直影响到近现代。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他更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制度的人,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的第一人。黄宗羲在经济领域也有非常突出的成就。他的“积累莫返之害”的论说被现代学者秦晖,概括为“黄宗羲定律”。黄宗羲发现中国历史上赋税改革,虽然目的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国家财政,而且每次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在短时间内确实有所下降,但是随后又增长到比改革进行前更高的水平,而国家财政最后也得不到改善。简单地说就是不管怎么减,最后的结果都是在增加。**总理曾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还提到过这一定律,并经国务院研究,于2006年彻底废除农业税,打破了这个二千多年的怪圈。黄宗羲虽然没有做过高官,也没有很多的钱,但他清贫的一生却是很有价值的。他留给后人的是大量的著作,内容涉及史学、政治、哲学、经学、数学、地理、天文、历法、音乐、诗文等许多方面。

    另外,相传“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这句话,出自宋元之交谢枋得的《与李养吾书》。谢枋得是南宋信州弋阳人(今上饶的弋阳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方面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另一方面他又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壮丽诗篇,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公元1256年,三十岁的谢枋得与文天祥同科考取进士,并名列前茅。由于他在殿试的对策中,攻击了当朝的丞相与重臣,被贬为第二甲进士。他愤然抛弃功名,返回家乡。

    公元1258年,元军大举攻宋,谢枋得被朝廷任命为礼兵部架阁,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谢枋得变卖家产,八方奔走,共招募得民兵一万多人。当时的丞相兼枢密使是奸臣贾似道,他奉行投降的政策。此时蒙古大汗蒙哥刚死,忽必烈为了率军北撤去争夺王位,就答应了贾似道投降的条件。而元军刚撤,贾似道就诬陷各地抗元将领贪污军费,逼着他们赔偿。谢枋得极为愤慨,他在建康城(今南京)当任考官时,便以贾似道的政事为题,说“兵必至,国必亡”指出贾似道“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的本质。因此,他又被贬官,并在公元1267年回到家乡。此后的八年,他隐居在弋阳的家中,闭门讲学,向弟子们宣传爱国思想,并鄙视不做好事的权贵们,双足从不踏入豪门。

    公元1275年,元将伯颜率领元兵大举攻宋。在此国家存亡的紧急关头,谢枋得又挺身出来组织抗战。公元1276年的正月,元军进攻宋朝江东地区。谢枋得亲自率兵与元军展开了一场血战,然而孤军无援,最终失败了。不久元军占领南宋首都临安,并将宋恭宗等人俘获。谢枋得拒绝降元,他再次招集义兵,继续进行抗元斗争,但是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此后,由于元军的追捕,谢枋得被迫隐姓埋名,弃家逃往福建。这场战争中,谢枋得的妻子李氏坚贞不屈,与女儿和两个婢女一同自尽。谢枋得的两个兄弟、三个侄子也被元军迫害致死。而南宋朝廷也回天乏术,走上了灭亡之途。

    谢枋得逃到福建后,长期流亡在建阳一带的穷山野岭之间,以给人算命、卖草鞋或教书为生,生活也极其贫困。他经常穿着麻衣草鞋,面向东方痛哭,借以悼念已经灭亡的故国。在流亡期间,谢枋得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反映了百姓生活的疾苦,痛斥南宋的昏暗和大臣们的卖国求荣,表达了复国还乡的强烈愿望。元朝统一中国后,开始拉拢汉族知识分子。由于谢枋得的文名和威望,元朝曾经先后五次派人来诱降谢枋得,但都被他用严词拒绝。公元1288年冬天,谢枋得被强迫北上元朝的大都。他一到大都,便开始绝食,五天之后,终于完成了为国尽节的心愿。至今,北京还保存着为纪念谢枋得而建的“谢叠山祠”。

    总之,无论这句话是出自黄宗羲还是谢枋得,他们都是伟大的,他们都不愧是堂堂的男子汉、大丈夫!虽然他们生活在乱世之中,无官也无钱,但他们用行动和精神,证实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人生在世,能富贵双全,当然是很好的事情。然而富贵不是人生最终的目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是有崇高理想和追求的人。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