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层经济智囊》免费阅读!

第六章 张维迎:风口浪尖上的学者(1)(2/2)

作者:杜博奇,唐寅

推荐,加之会议又是在其母校西北大学举行,于是张维迎得到一个宝贵的发言机会。

    张维迎发言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和数量经济学关系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主要讨论传统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来自全国各地的经济学者原本不认为这个年轻人会有什么高见,只是抱着姑且听之的态度,但直到听完发言才觉得大有是处。随后,张维迎被选为小组代表,到大会上发言。

    20出头的张维迎用年轻人的口气侃侃而谈。“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不使国家昌盛、人民富强,而是死死守着那些过时的教条,那么他们的良心何在呢?”这句宏论令在座前辈皆感震惊,不禁对其刮目相看。就这样,他在圈内开始小有名气。

    茅于轼从张维迎身上看到了对改革“共同的憧憬”。他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从那时起,我就对这个年轻人有了深刻印象。”

    2.倥偬岁月

    人生充满太多不确定因素,总是被时代不由自主地推向前去……

    张维迎的早年岁月,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度过。1959年,张维迎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父母都是农民,对其抱有厚望,希望通过读书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因此无论手头多么拮据,从来不曾放弃供他读书。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7岁的张维迎高中毕业,由于还没恢复高考,回村当了村团支部书记和民兵连副指导员,期间还给地区军分区司令员汇报过工作。因工作出色,第二年他获得地区“优秀通讯员”称号,还担任了生产队长。

    如果顺着这条道路发展下去,张维迎或许可以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官员。然而,时代又一次改变了他的命运。

    1977年恢复高考。张维迎萌生继续学业的梦想,或许是短暂经历的影响,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新闻”和“中文”,但最终却被扩招进西北大学新成立的政治经济学专业。就这样,张维迎与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开学前,全村人为张维迎送行,张家招待大家吃了米糕,那场面张维迎至今记忆犹新。

    1978年,张维迎第一次走出农村,进入城市。这次机会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一个新的世界在擅长思辨并以此为乐的张维迎面前打开了。

    3年的大学生活,是一个知识积累和辩证思维方法形成的时期,张维迎收获了人生第一笔思想财富。随着毕业的临近,他开始考虑人生的出路——是分配回家,还是继续深造?他选择了后者。

    1982年,张维迎考取本校何炼成教授的研究生。经济学界,何教授以善于识人著称,鼓励新思想,不怕离经叛道。当时全国院校经济系讲授的主要内容还是传统政治经济学,何教授却总是一有机会就向学生介绍西方市场经济思想。就是从他身上,张维迎第一次听说现代经济思想并开始思考其对中国社会的意义。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