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赢就一生》免费阅读!

巧舌如花——灵机应变的巧言杀手锏(7)(2/2)

作者:田伟

者呈现些许尴尬从而给电视观众一些“刺激”罢了。但就张贤亮来说,其问便是个既“敏感”又“棘口”的问题,因该问显然已超出了文学和社会的一般范围,其“矛”直指张贤亮的个人政治态度和信仰。对此,张贤亮以其超人的睿智和处惊不乱的应变能力巧妙地应答,充分表现出了其作为**员的自豪和自信感。有关“自然流程”的释疑,简明切要地道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两个精妙的譬喻类比,将社会发展规律与春夏秋冬四季以及“穿衣”“脱衣”这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须臾不离的东西联结起来,言虽简而形真意丰,语虽约而态切理显。

    自我解嘲,对付“揭短”

    “揭短”就是揭示其他人的短处、吹嘘与蒙骗。你的妻子、朋友、亲戚等,有时也会开玩笑地揭你的短处,你可能因此感到十分尴尬。如果默认,你会觉得心里不舒服;可是如果要反击,又觉得实难开口。那么,应该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困境呢?

    我们建议,可以运用机智的语言淡化尴尬的氛围,从而从困境中自我解脱出来。

    你对一位朋友吹嘘:“我是作家,最近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作品,故事非常生动,受到编辑的称赞。”此时,突然走出一位朋友,揭你的短:“嘿,不怕人笑歪了下巴,你别听他瞎扯。他那屁纸上的作品,只是一篇豆腐块般大的小文章!”

    面对这种情况,你一定很尴尬,不妨运用智慧的语言,接着你朋友的话说:“小文章怎么了?作家的大作品中不也有小文章!不信你问曹雪芹!”

    由此可见,自我解嘲的确是一种应对之道。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敢在你面前“揭短”的人,大都是你的朋友、亲戚和熟人,往往他们也只是脱口而出或即兴联想,开开你的玩笑,并不是存心要伤害你。因此,当你在对付“揭短”时,切不可反唇相讥,万一挑起舌战,将会使双方之间良好的关系破裂。相反,你要泰然处之,如果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解嘲方式和回敬的语言,那就暂时把“揭短”搁置一边或寻找别的话题或点支烟、喝口茶、嘿嘿一笑等,借此转移别人的视线。

    遭遇问难,来点弯弯绕

    如果有人故意向你提出十分尖锐、难以作答的问题,你不妨用另一种方式将问题推给提问者,让他自己去解答,这就是所谓的绕道回答。

    古代有一位私塾先生,喜欢在课堂上伏案打瞌睡。有一位聪明的学生,经常会拿草茎搔他的鼻孔,故意弄醒他。而每当先生醒来,总爱称自己是到梦乡去见古圣先贤。

    有一次,那个聪明的学生也在课堂上打瞌睡。先生看见了,以为是报复的好时机,便厉声喝斥:“你怎么也打瞌睡呀?”学生答:“先生冤枉人了,我是在学习呀。”

    先生非常愤怒,喝道:“明明在打瞌睡,还敢诡辩!”

    学生答道:“真的,我是到梦乡去见古圣先贤了,就像您梦见古圣先贤一样。”

    先生有意刁难这学生,问:“那么,古圣先贤给了你一些什么教训?”

    学生从容回答:“我一见到古圣先贤,就问他们:‘我的先生几乎每天都来拜访你们,你们给了他什么教训呀?’古圣先贤就说:‘你去问问你的先生,不就知道了吗?’先生,你一定知道吧?”

    这位学生就是用绕道回答法,揭穿了先生的刁钻用心。

    另外,用间接回答的方式也可以化解难题。间接回答,就是回答者针对提问者对某些敏感问题的诘问,用巧妙的语言进行模拟回答。

    有一次,丘吉尔去美国访问时,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对他说:“如果我是你的妻子,我会在你的咖啡里下毒!”丘吉尔微微一笑,回答道:“如果你是我的心上人,我会喝下那杯咖啡。”丘吉尔用揶揄的口吻,间接回击女议员,比直接回击更有力度。

    总之,回答得恰到好处,不仅要具备充足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还要掌握诸如上述的许多技巧,同时还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方能在各种场合中应付自如,对答如流。

    [end]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