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宝在海外》免费阅读!

这里的老虎会吃人(2/2)

作者:杨剑

由衷高兴。但是,巴黎的“虎卣”仍有神秘难解之处:它或许是猛兽图腾,在吞食小儿形状的鬼魅——中国专家多取此说,或许是作为氏族祖先的虎母。在西方的神话里,人祖是宙斯这样的人格神,变成动物去**女子。亚洲的神话则不同,是以神兽作为人母。此卣相传出土于湖南,而南方传说正好予以有力的印证。传说称楚国太子幼受乳于母虎,一如罗马建城传说母狼哺养罗慕路斯与雷穆斯的故事。按说深藏古墓之物铜绿斑斓,往往令我们格外心醉,然而此物乌光温润,格外迷人,更符合中国古代文人偏好素雅的情趣。这件在我们巴黎典藏中落户、教育观众并使之**的“虎卣”,再度表明——倘若还需表明——它是连接东方和西方的纽带。

    国宝内涵

    卣是盛行于商和西周时期的酒具和礼器。它主要是用来在祭祀时盛放一种用香草泡过的酒。其造型多为椭圆形,颈部微收,垂腹,圈足,最大的特征是带有提梁,所以俗称提梁卣。因此,一些鸟兽形带有提梁的盛酒器(如这件虎食人卣)亦可称之为卣。

    我国古代青铜器上装饰有不同的图案和纹样,除饰有幻想中的动物外,还采用了自然界中的多种动物图案。这些图案和纹样有的可追溯到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图腾制度。虎是自然界中的猛兽,称之为兽中王。因此,虎历来都是一种权势的象征。在古代青铜器上饰以虎的形象,表明了虎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有虎的图案,如著名的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司母戊大方鼎的耳部外廓就饰有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间有一人头,好像一虎所吞噬。

    商代的虎食人卣是商代青铜器中最富于表现力的装饰精品之一。其虎呈蹲坐形,尾巴和后足为整个器物的三个支点,虎的两只前爪抱住一个人头,正置于虎口的獠牙之下作噬状。人体与虎头相对,人的手正扶虎肩,人的头发向后直披,从背后可见衣领和较窄的袖口。人腿部饰有蛇纹,脚踏在虎的后爪上。虎瞪目立眉,张着大嘴气势吓人,牙齿如锯,给人以特别锋利的感觉。而人的表情十分难解,眼睛睁得大大的,嘴角又稍稍向上翘,似惶恐又似喜悦,像是在期盼着什么。此器造型奇特,装饰手法技艺熟练,成功地表现出虎的凶残和人的软弱,人落虎口性命难保的紧张气氛和残酷的场景。古代匠师雾现虎张口噬人的气势,煞费苦心创作出这尊形制复杂的卣。虎食人卣的装饰,既有写实性,又带有浓郁的神话传说色彩,是古代青铜器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国宝价值

    青铜器在中国艺术品投资中的龙头地位,很早就已经确定了。宋代的《宣和殿博古图》中就记载着:故有得一器其直为钱数十万,后动至百万不翅者。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以百金购得虢叔钟中最小的一件,这件虢叔钟的原来主人——著名书画家陈均却是花八两银子买来的。

    卣与尊一样,都是祭祀上天时的重器之一,大多宗教含义很深,很少用来实用,故此它的实用功能较弱,并不便于使用。像这样造型的卣,存世只有两件,均为稀世之珍,价值难以估量。我们所说的虎食人卣是一件极特别的酒器,又名虎乳人卣,反映了3000多年前宁乡人民“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理念。它所表现的形象观念耐人寻味,蕴藏着捉摸不清的神密色彩。器物造型奇特,铸造技术高超,题材诡异,令人惊觉。虎卣是古人创作的最杰出的动物形象之一,是我国青铜器中动人心魄的造型艺术品,被定为国宝。

    同类国宝

    周宜壶是西周中期所铸造的青铜礼器,最早在乾隆年间编成的金石名著《西清古鉴》中就有著录,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周宜壶是难得的一对,早年均为清宫旧藏。周宜壶器形完整、流传有序。在近代散佚后流落民间,一直到2005年在上海重现。在这件周宜壶器**有二十多字的铭文,文曰:“周宜作公己尊壶,其用享于宗,其孙孙子子万年永宝用。”这段铭文的意思是说“周宜”为其先人“公己”铸作此祭器礼壶,用以陈享于宗庙之中,并祈子孙万年宝用。此器古朴沉稳,端庄而不失精工,器腹饰有十字带,上缀蝉纹,器颈饰凤纹,足饰窃曲纹,两耳铸作兽形,内衔两环。尤其珍贵的是,珍藏于台湾的周宜壶的壶盖早已流失不知去向,而这件礼器器型完整,保存良好。早年就有专家预测,其如果这件藏品上拍,其价值一定不会低于500万美元。一些业内人士甚至预计,这件青铜器的价值一定不会低于500万美金。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