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宝在海外》免费阅读!

天遂人愿在玉中(1/2)

作者:杨剑

    天遂人愿在玉中

    ——康熙玉如意

    名  称:康熙玉如意

    制造时间:清康熙年间

    类  别:玉制如意。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呈灵芝型或云型,柄微曲。

    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是供玩赏的吉

    利器物。

    原 藏 地:圆明园

    流失时间:1860年

    现 藏 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英法联军抢掠、焚烧圆明园

    曲折经历

    清宫中的如意有很多种,玉如意更是驶胜数,本文介绍的康熙玉如意,虽各有特色,但基本形状都差不多。它与民间的一种“不求人”挠痒痒用的东西形状一样,其实用性上除用它搔痒,还用它显示权杖的作用。

    玉如意的发明及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如意就已经成为帝王将相手中的喜爱之物了。古人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坚润比喻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双重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据《清朝野史大观》卷一载:“如意,物名也,唐宋以前已有之。”从唐、宋、元、明一直到清代,对玉如意均极为重视,而且对玉如意的制作也是精益求精。但在此时,如意已没有实用功能,只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陈设品,常被作为礼品馈赠友好。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的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流失的康熙玉如意便是其中之一,这把御制玉如意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的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

    乾隆皇帝也是个酷爱收藏玉的天子,对玉如意更是宠爱有加,所以当时在皇宫中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玉如意,作为清代宫廷中的吉祥物。从清代流传下来到画像中可见一斑,在《雍正刀常服像》一图中,妃子独自站在牡丹花丛前,手中就怀抱着一柄灵芝形平如意;《乾隆皇帝琴韵图》中,也画有乾隆皇帝在晚年时,用双手抚琴弹奏,身旁一童仆,也怀抱着一柄檀香木镶嵌的玉如意。另外,据说乾隆皇帝在临轩听闸清读诗咏、观赏古玩时,更是少不了手持玉如意的童仆,由此可见,玉如意在清代已是崇高到惊人的地步。

    当玉器进入皇宫之后,便在皇宫里拥有了无可替代的地位,它在很多重要的场合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玉如意也是当时相互交换的外交礼物中不可缺少的品种之一。在公元1793年,英国特使马戈尔尼来到中国觐见时,双方在这次接见中互赠礼品,转交给英王和这位特使的礼物便是如意。马戈尔尼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皇帝将赠给英王的第一种礼物托我转送,这个礼物的名字叫如意,是一种长一英尺半的白色石头,上面刻着花,中国人认为这个礼物非常名贵,而我则以为这东西未必值钱。”

    在接见仪式后对宫殿的参观中,马戈尔尼对富丽堂皇的宫殿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他也发现每一殿的宝座旁都放置了一件玉如意,形状与赠给英王的相似。马戈尔尼虽然知道如意喻含和平与兴旺的祝福,但他未必知道这种被他认为并不值钱的美丽石头,在中国人眼中,却十分珍贵,孕育了天地间灵气,有着非凡的价值。

    传说每逢皇帝即位,皇后妃子纪念生日,重大节日或大婚喜庆佳日,诸王公大臣们都要为皇帝后妃敬献玉如意。因此,在当时礼物之中,当推玉如意的数量最多,由于如意取名于“称心如意”之意,故寿礼会献“九九如意”。由于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崇高九五之数的缘故,九柄如意为一盒,共九盒,即九九八十一柄如意,“九九最大数”,《易经》云:“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以示天子之尊,以此来祝福皇帝万年长寿。

    按清朝律令,玉如意也是皇帝与皇后之间的信物。传说慈禧太后为光绪皇帝选后妃时,在宫内太和殿召见备选的各大臣女儿入内,依次排列,前列为那拉氏都统桂祥女,末列为礼部侍郎长叔之女(即瑾妃和珍妃)。当时,光绪侍立,公主及福晋命妇女立于座后,桌上摆置着玉如意一柄、红乡荷包两对,作为选定之物。老佛爷在榻上对着光绪皇帝说,这里有玉如意一柄,荷包两只,选上皇后的,就送玉如意,剩下两个缺,给荷包,立嫔。结果,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之下,光绪皇帝将玉如意授予隆裕,立为皇后,另以红荷包授予珍妃、瑾妃,选入宫内。当时皇家用玉如意定大婚,是取玉如意吉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