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天皇传》免费阅读!

第六章 西方损失东方补(2/2)

作者:明治天皇传


    明治十七年,全年骑马88次,比上一年多了37次。这年三月到六月,几乎没有骑过马,原因是病又复发了。每逢骑马的那天,从下午三四点起,往往玩到六七点钟才兴尽。

    明治十八年,是缔结汉城条约的那年。官居宫内卿职位的伊藤博文,突然提出来要辞职。

    此前,明治天皇派遣伊藤博文赶赴中国,与清朝政府的代表李鸿章谈判。几经讨价还价,争取缔结了《天津条约》,日本又获得许多权益。伊藤博文成了有功之臣,回国后备受天皇的特别厚遇。正在仕途一帆风顺之时,为何会辞职呢?

    原因是这样的:博文有事需要拜谒天皇,多次都不给安排时间。明治的工作日上班受理朝政,时间为上午十点过到十二点整。在这短短的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天皇老是和侍从长、侍讲等人谈话。作为大臣和参议,带着重要的国务要求面见天皇,不是长久等候浪费时间,就是干脆见不上面。次数多了,博文忍无可忍,一怒而提出辞呈。

    侍从长是多年来随侍天皇的德大寺实则,侍讲是元田永孚。日本人非常讲究“家格”,这两位都是名门贵族。你伊藤博文算老几?区区长州一走卒的儿子罢了,有什么了不起!尤其元田永孚,自幼以秀才闻名,是一代学者。今年68岁,公认人格高尚,所以才有资格担任天皇的老师。在他的面前,博文比较起来就太嫩了。

    有几回,明知宫内卿博文请求面圣。侍讲故意给这位官运亨通者一点难堪,慢条斯礼地说:“正在谈话呢,让他稍等一下。”

    众大臣也有意见,建议今后把上午办公时间分给大臣、参议。下午分给侍从和侍讲,不要延误国务的处理。

    这两位辩解道:

    “好像我们妨碍了伊藤君的拜谒似的,真出乎我们的意外。我们的工作只不过是内廷中的事,尽量小心在意不妨碍国务。只是,我们在奉答陛下的垂询时,按其内容,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今后尽可能地把谒见时间划定一下为好。”

    话说得诚恳,但情况没多大的改善。博文谒见天皇的请求,还是常被挡驾。

    博文忽有所悟:问题不但在这两位内官身上,可能根子还在天皇本人身上。

    的确如此。原来他被任命为宫内卿,是去年春天的事。在作出决定之前,天皇持有异议。伊藤博文是当代公认的第一流人才,这没有错;可是他有点过于西化了。从内阁的官制和法律,直到官员的制服、礼仪、饮食、居住的习惯,他都主张全盘洋化。照此改革下去,只怕连宫廷里的古仪式和传统,都要一一改变。倘若深入一步想下去,问题就严重了——天皇制改不改!?

    守旧派接受不了,天皇本人也不会高兴。所以曾打算另外让别人来当宫内卿。经过征求重要大臣的意见,大家以国事为重,还是说这一职务非博文莫属,别人实难胜任。最后勉勉强强作了决定,天皇总是不愿多接近他。

    伊藤博文这个人,觉得个人不讨人喜欢并不要紧。为此而耽误了国家大事,就不好了。于是他给三条太政大臣写了一封信,直抒胸臆:

    “皇上十时上班,十二时下班。在这期间,尽和德大寺、元田二人谈话,召见大臣、参议议政的事,绝对没有。内阁上奏的文件,也很少过目。德大寺与元田,乃忠诚之士是事实,然而他们不通晓政治、经济,不明白世界大势,充其量不过是单纯的道德家。光和这样的人坐而论道,则皇国的前途就危险了。望阁下委婉进言,改变目前的做法为万幸……”

    可是他自己在信中,说得一点儿也不委婉。如此不计利害不留情面,直接指点“最高”的过失,在同时代的大清国,是不可想像的。而天皇竟能吞下这剂苦口良药,更是大清国不可想像的。无怪乎中国的历次“变法”,均以失败而告终!

    3. 俄皇子遇刺

    明治二十四年(1891年)五月,俄国皇太子访问日本这可是一件惊动全国的头等大事,上上下下忙于接待,惟恐稍有不周。

    皇太子九日抵达神户,转乘火车去京都。逗留两天后,乘坐人力车去大津。

    在滋贺县政厅用过午宴,离开时仍然坐人力车。出来才走六七百米,路上负责执勤警卫的警察津田三藏,突然拔出腰刀向俄国皇太子劈去。事出意外,令人防不胜防。这一刀砍破皇太子的帽子,在右鬓的上部从后往前,砍伤两个口子。

    凶犯当场被抓获。

    皇太子被扶进附近一家商店,临时包扎急救。回县政厅稍事休息后,即返回京都,住进了常盘宾馆,重新接受了治疗。幸亏伤势不很重,划破皮肉而未触及头盖骨。但凶犯的杀人之心极其明显,皇太子痛定思痛,不由阵阵后怕。

    大津事件一传开,立即震动了日本举国上下。为了平息俄国国民的愤怒,想方设法慰问皇太子。各级官厅、各种团体,纷纷派出代表,接连不断地前去慰问,赠送慰问品。几天下来,收到的物品装满了16只大木箱,在军舰上堆积如山。来自各方面的慰问信、慰问电报,多达一万多件。为此事很多学校宣布放假一天,歌舞伎的新富座停止演出。吉原、品川等地方的妓院,也停止了歌舞音乐。

    洲崎妓院出面联合各楼主,打算联名奉呈给俄国皇太子一份谢罪文。但有人认为欠妥,说是操这种卑贱职业的人,做这件事反而对皇太子大不恭敬。于是就免了。

    还有一位房州出身的27岁女子畠山勇子,愿代表国民披沥谢罪之诚意。要求皇太子按照原订计划游览日本,然后她自己自杀身亡。有不少人称赞她是烈女,全国民众都愿为此事件做些什么。

    日本政府当局更是害怕得要命。俄国是欧洲大国,在北方与日本国界相邻,在朝鲜两国间存在利害冲突,不断孕育着矛盾危机。而今皇太子遇刺,凶手竟是执勤的警察,无论如何也辩解不清,推卸不了责任。如果俄方想开战,借机索取巨额赔偿,无疑这是绝好的借口。

    天皇赶紧召开御前会议,商量善后之策。

    首先是,如果皇太子一怒之下马上提前回国,很可能情况不妙。今后的邦交肯定出现障碍。所以决定,不管怎样都得设法挽留,恳请按照原订日程旅行。派内务大臣和外务大臣随时陪同。

    接着,天皇本人亲自去到京都的那家宾馆看望。专程行幸看望一位外国的皇族,这是日本立国以来从没有过的。

    很快,俄国皇后发来一封电报,让皇子尽快归国。那时的消息传递不灵敏,皇后尚不清楚刺客当场即被逮捕。在她的感觉中,自己尊贵的儿子好像孤身处在一群野人的包围中似的。

    所以俄国皇太子决定由神户乘军舰回国。天皇要亲自陪皇太子同坐一列火车,到神户送行。

    不仅要到神户送行,还接受皇太子的邀请,御驾要幸临俄**舰,登舰参观。关于是否可以登上俄**舰,日本方面大伤脑筋。因为数年之前,朝鲜的大院君被捕,就是冒冒失失接受马建忠的邀请,去到大清国的军营。结果被丁汝昌、吴长庆押解到北京受审。金玉均也是,离开日本上了船,到达上海就被朝鲜人洪钟宇枪杀在旅馆。这些先例使日本政府紧张万分。

    但又不能谢绝。即使是“鸿门宴”,也得硬着头皮去赴。随同登上俄**舰的日方人员,个个怀着视死如归的决心。

    天皇应邀访问俄**舰,日程订在五月十九日中午。

    最后确定,天皇的随从人员有栖川宫炽仁亲王、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以下的有宫内大臣、式部次长、近卫参谋长等。而伊藤博文、西乡从道、黑田清隆等政府大臣,一个也没登上军舰。主要考虑到,万一俄**舰绑架天皇,政府要员一并遭到劫持,日本国岂不就瘫痪散架了!

    一切都是多虑。在俄**舰上的宴会,是在友好气氛中进行的。日本天皇致过慰问辞之后,俄国皇太子显得一点也不介意。他回答得很宽容而洒脱:

    “不,任何国家都有疯子。我只是碰上了一个疯子。幸而伤势很轻,请不必过分担心。”

    俄国人有在饮宴中吸烟的习惯。皇太子让天皇吸烟;天皇平时不吸烟,但这时居然从衣袋里掏出一盒香烟,回敬给对方。看得出,睦仁这天是下了一番功夫做准备的。

    过后俄国驻日公使也说:

    “天皇那么愉快地高声大笑,我还是头一次看见哩。”

    万事顺利。睦仁于下午二时告辞离舰,乘坐小汽艇登陆。日本的官员和民众守候在海岸上,一直看见他们的天皇回到皇宫才放心。

    俄国皇太子受到感动,回到俄国后,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个感谢公告。

    同一年的七月份,中国的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来到日本作友好访问。

    中国的舰队由定远、镇远、靖远、经远、来远共六艘军舰组成。其中的定远和镇远两舰,是七千吨级的铁甲战舰。日本那时候还没有一艘军舰能赶上它。除了这两艘之外的其他战舰,都装备了最新式的精锐炮火。

    五年前,丁汝昌也曾来过日本。那时候北洋舰队只有定远、镇远、济远和威远四艘军舰。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向国外购买了一批战舰和武器,现在已经具备相当规模,至少在亚洲居于有利地位。

    为了这次访问,日本政府恳切地通告港口官民,对待中国舰队官兵须谨言慎行,千万不可惹是生非。中国方面也限制了登陆上岸的水兵人数,避免发生意外麻烦。双方都非常之谨慎,背后却隐藏着杀机。

    七月九日,丁汝昌与各舰的舰长一起,进宫谒见天皇,双方在凤凰间会见。

    十四日,中国舰队在旗舰定远号上招待各大报记者,让其登舰参观。日本方面参观过了,对这艘巨型铁甲战舰的装备和威力,内心惊叹不已。

    中国北洋舰队的来访,在平稳中完成,然后平稳地离去。

    可是,在日本人的心中,留下了莫大的焦躁与不安。日本朝野被中国舰队的堂堂威容所震慑。他们明白,这还不是中国海军的全部。中国还有南洋舰队和广东舰队;北洋舰队只是其中的一支。日本目前正在朝鲜与中国争夺领导权,中方有了这一巨大的海军力量为依托,一旦发生冲突,力量的优劣已初见分晓。

    海军与陆军不同,海军需要的是机械力量。并不是说陆军就不需要机械。但根据战斗的性质不同,陆军机械力的不足,可以用官兵的忠诚、勇敢、体格等因素来弥补。海军就没有这种弥补的可能性;必须要有强大的军舰和大炮。于是,日本政府内产生了建造军舰的呼声。

    次年的议会上,正式提出了扩充海军,建造大型军舰的提案。

    但是,议会把它否决了。

    伊藤博文犹不甘心,作为最后手段,直接上奏天皇。关键时刻,明治天皇一锤定音——专门下达了诏敕。

    根据这一道诏敕,皇室节约内廷经费,每年下赐30万日元。官员们削减薪俸百分之十,作为造军舰的费用。事情到了这一步,议会只好通过了预算。

    不管是否同意,日本开始朝着建造大型军舰的目标迈进。

    中国呢?清政府屡遭西方列强欺侮,也在加强军备,1883年以来,为了购买十几艘新型军舰,向人民横征暴敛筹措资金。但手握实权的慈禧太后,为了一己私利,居然将这笔军舰经费用于修建她的夏宫——颐和园。以致后来中国方面参加甲午海战的,只有一支北洋舰队!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