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图佐夫传》免费阅读!

第四章 摩尔达维亚军队总司令(2/2)

作者:库图佐夫传

斗力充满信心的统帅,才敢以这样相差悬殊的兵力去迎战。

    俄军的阵地位于鲁什丘克以南4公里的一块高地上,右侧是陡峭的洛姆河河岸和灌木丛,左侧是开阔的平原,背后就是多瑙河。俄军背水一战,一旦失利,就有被全歼的危险。库图佐夫认为这个阵地“不很有利,但也只好如此了”。看他讲话这种轻松的样子,可以想象得到他没有想到失败,他坚信自己的士兵和指挥员能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根据自己与土军作战多年积累的经验,库图佐夫针对土军可能采用的战术,制订了必要的对策。

    库图佐夫采用的战斗队形的特点是:军队纵深配置,在战斗过程中便于机动。步兵和炮兵的主要任务是打击土军骑兵,他知道,土军骑兵的头几次异常迅猛的冲击是非常危险的。

    土军总司令在法军观察员的帮助下制订的作战方案是:对俄军右翼和中央实施佯攻,吸引俄军主力,然后以大量的骑兵对左翼实施强有力的突击,然后至俄军的后方,切断俄军与鲁什丘克的联系,将其四面合围并压向多瑙河畔歼灭。

    7月2日,五千多名土军骑兵借大雾做掩护袭击了俄军前沿哨所。经过短暂的激战,土军骑兵被打退了。很明显,土军这次出击,是决战前对俄军力量的一次试探。

    翌日,土军从皮桑察村前进,然后在距俄军阵地2公里处设营。库图佐夫也把军队向前作了调动。双方都作好了交战准备。

    7月4日清晨,激烈的战斗开始了。土军连续发动了5次冲击,企图向俄军侧翼迂回。但土军的努力归于徒劳,在俄军猎兵和炮兵的猛烈射击下,土军伤亡惨重。

    上午9时许,在俄军阵地的左翼出现了一万多名精锐的土军骑兵。敌骑兵身着各色服装,头裹五光十色的缠头巾,高举色彩鲜艳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俄军左翼。突破一、二线步兵方阵后,猛攻后面的俄军骑兵。完成突入俄军后方的行动后,土军兵分两路:一路向鲁什丘克挺进,另一路包抄俄军左翼。库图佐夫在第二天报告说,敌骑兵“如此横冲直撞,在我多年与土耳其军队交战的经验中,是不曾有过的”。

    俄军处境艰难,如不当机立断采取果断的措施,局面就不可收拾了,到了显示库图佐夫伟大韬略的时候了。这时,库图佐夫把留在鲁什丘克的预备队投入战斗,并同部署在三线的所有俄军骑兵攻击突入俄军后方的土军骑兵,几进几出,直杀得天昏地暗。土军骑兵团四处受敌,不敢恋战,在战场上留下许多尸体后败阵而去。

    土军骑兵残部先是隐蔽在左翼高地后面,然后再次发起袭击,但未能奏效。库图佐夫从右翼二线抽调数团兵力加强左翼部队。步兵同骑兵协同对高地后面的敌人发起冲击。

    战斗开始出现转折。俄军转入全线追击,土军丢下武器、食品等,向皮桑察村营地方向狼狈逃窜。俄军从战场上将土军赶出十多公里,然后奉命返回鲁什丘克。

    激战持续近12小时,虽然土军拥有四倍于敌的兵力,战斗还是以土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土军共伤亡四千余人,俄军不过五百多人。

    4. 围歼土军于斯洛博齐亚

    在鲁什丘克战役中土军虽遭重创,但并未被歼灭。土军撤回筑垒营地后,重整旗鼓准备再战。俄军许多将军求战心切,主张乘胜追击,彻底消灭土军,但是库图佐夫很清楚,对兵力上占有四倍优势并且是躲在工事里的敌人发动进攻,那将意味着俄军是在铤而走险,他对军官们说:

    “我要像去年那样退回去,这样土军总司令才好宣布自己是胜利者。我要让我这位艾哈迈德帕夏朋友飘飘然不知所以,我要引他来进攻。”

    库图佐夫沉着、冷静,善于等待和利用时机,更主要的是,善于等待和利用敌人的错误。这一次,他审时度势,作出了完全出人意料的决定:鲁什丘克战役结束5天后,炸毁鲁什丘克要塞,然后从容率领全军撤至多瑙河北岸。这一决定使许多人大惑不解,人们纷纷指责库图佐夫优柔寡断,胆小如鼠。

    主动放弃鲁什丘克,实际上是库图佐夫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次战略机动,目的是将战场移至多瑙河北岸,那里具备彻底消灭土军的有利条件。

    土军总司令被俄军的假象所迷惑,弄不清其意图何在,轻信了俄军撤退是由于自身软弱的说法,于是立即派兵进驻鲁什丘克。“捷报”很快就传到了君士坦丁堡,听到俄军被击溃,库图佐夫逃过多瑙河的好消息,他们欢呼雀跃。土耳其苏丹慷慨地奖赏了总司令,并写信将情况通报给拿破仑。拿破仑听到库图佐夫败退的消息非常高兴。然而,由于预见到自己战略计划即将实现,最感欣慰的还是库图佐夫本人,尽管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意图,而且一向最不理解他的亚历山大一世还向他发出严厉的质问。

    库图佐夫在给沙皇的报告中,详细地谈到他把军队调到多瑙河北岸的原因,他在报告中写道:

    “总之,放弃鲁什丘克,只会有损于我个人的威望,而无损于陛下的利益。但我一向认为,个人威望事小,国家安危事大。”

    把军队调至多瑙河北岸后,库图佐夫全面加固了防线,并未经奏请沙皇批准,就将第9和第15师调回摩尔达维亚集团军,加强了俄军的力量。

    两个月过去了,在这期间虽发生过一些战斗,土军仍没能取得突破,土军总司令率主力部队仍然羁留在鲁什丘克。信使从君士坦丁堡接踵而来,带来了苏丹提出“打败俄国人”的命令。拿破仑也催促土军总司令早日消灭俄军,“活捉库图佐夫”。

    土军总司令在朝廷的催促下,于9月8日夜间,命令部队开始强渡多瑙河。俄军先遣队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未能阻止住土军。库图佐夫得到土军正在渡河的报告后说:

    “让他们渡河吧,最好多来一些。”

    就这样,在3天内土军主力部队5万人,在距鲁什丘克上游4公里的斯洛博齐亚附近渡河到了北岸。为了扼守阵地,仓促地构筑了工事。同时把大本营,包括2万多名士兵、粮秣和军火,留在了南岸。

    敌军这种态势没有逃过库图佐夫的眼睛,他依靠侦察员注视着土军的一举一动。库图佐夫大胆地下了决心:先偷偷地派部分兵力渡河到南岸,消灭鲁什丘克的敌军,然后再围歼多瑙河北岸的敌军。

    库图佐夫对自己的作战意图严加保密,大家都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如何行动。甚至在给朝廷的报告中,他只说:

    “我很遗憾,关于前线的情况,现在还没有最后确定的作战方案可以汇报。”

    只是在报告后面附上几句:

    “在斯洛博齐亚后方,我部署了强大的马尔科夫军作预备队,它随时可以向四处出击。”

    到10月2日,当马尔科夫军渡河准备工作就绪后,库图佐夫才细述了作战方案的要点:

    “我准备派马尔科夫将军于我军营地上游18公里处,率7000人渡河占领对岸,直捣南岸敌军营地……”

    此时,土军并未坐以待毙。他们不断对俄军右翼发起冲击,企图突入俄军后方,但因遇到俄军的顽强抵抗,目的没有达到。

    10月11日,库图佐夫给马尔科夫将军下达了出击命令。当晚,马尔科夫率部队悄悄离开了营地,为避免引起敌方猜疑,连帐篷都没有拆除。10月13日部队渡过多瑙河,沿南岸隐蔽行进,后在距敌营5公里处过夜。与此同时,俄军多瑙河区舰队也沿多瑙河顺流而下,与马尔科夫军齐头并进。

    10月14日拂晓,马尔科夫将军以骑兵为先导,紧跟着是5个步兵方阵,直捣土军营地。俄军突然发动的猛烈冲击引起土军的惊恐,土军抛弃了大炮、弹药和粮食,四处逃窜。土军伤亡1500人,被俘500人;俄军伤亡只有49人。

    库图佐夫出奇制胜,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场上的形势。敌人损失了河南岸相当一部分军队,其位于北岸的主力部队已陷入重围。

    库图佐夫命令两翼军队向敌人逼近。马尔科夫用从敌人手中缴获的鲁什丘克要塞炮开始向土军轰击,多瑙河区舰队的大炮与俄军主力的强大炮火与之相互呼应协同射击。这时,土军四面受敌,援军的来路已被俄军切断,总司令也已逃遁,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被围的土军伤亡惨重,粮尽弹绝,只有听天由命。库图佐夫向朝廷报告说:

    “北岸土军处境艰难:已断粮8日,全靠清水煮马肉充饥。”

    把战马吃完以后,土军就靠草根度月,每天有成百士兵死于饥饿,人马损失2/3以上。

    库图佐夫给被围土军送去一些粮食,并建议休战以保全土军将士的生命,否则将令其无一生还。

    土军接受了库图佐夫的建议,1.2万人的土军残部被迫投降。

    然而,亚历山大一世对库图佐夫此举大为不满,认为放土军生还有损于俄国的国威。为此,库图佐夫不得不向沙皇解释说:土耳其苏丹受拿破仑挑唆,是不会同意投降的;给土军提供一点粮食,是为了防止土军残部冻饿而死,是为了敦促苏丹尽快缔结和约。

    土军被消灭后,土耳其要求和谈,由于法国从中作梗,交战双方关于签订和约的谈判拖延了6个月之久。最后,经库图佐夫不懈努力,施展外交手段,对俄国有利的和约终于于1812年5月28日,在布加勒斯特签订了。一个月后,拿破仑军队就开始大举入侵俄国。

    当库图佐夫正在军事和外交战线上日夜操劳的时候,亚历山大一世向他的侍从武官奇恰戈夫海军上将抱怨,说库图佐夫不能克尽职守。

    奇恰戈夫向沙皇暗示,应该派人去监视库图佐夫。于是,沙皇提议他去接替库图佐夫任摩尔达维亚集团军总司令。奇恰戈夫欣然领命。

    库图佐夫奉命退役,恭恭敬敬地交出了军队和外交大权,启程返乡。

    曾被普罗佐罗夫斯基诽谤为不服从指挥、被卡缅斯基诬蔑为胆小鬼的俄军官兵,聆听了即将与摩尔达维亚集团军告别的库图佐夫总司令的讲话。在讲话中他回顾了俄军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最后他说:

    “摩尔达维亚集团军将永存于我国爱国者的心中。在同这支军队告别之际,我衷心感谢你们对我的爱戴。正是由于这种爱戴,我不必运用陛下赐予我的权力督使任何人克尽职守。这将使我永志不忘……”

    库图佐夫返回沃伦省戈罗什科村自己的庄园。他是在20年来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大军正在向俄国西部边界挺进时,被解除统帅职务的。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