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特》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传记 > 瓦特

第一章 羸弱的孩提时代(2/2)

作者:瓦特

旦当他投入工作,心里再大的烦恼和痛苦,也会很快便得烟消云散。

    母亲艾格尼丝在5 次怀胎分娩和丧儿丧女的折磨与打击下,身体明显的不如过去了。可是,在她34岁那年,他又怀上了第六胎。人到中年,她和丈夫一样,多么希望能有一个孩子啊!她默默地向上帝祈祷,希望圣主能保佑腹中的孩子平安地诞生,健康地成长。也许是真诚祈祷的结果,圣诞节过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的第六个出世了!是个男孩,用什么名字给他在教堂里的出生簿上注册呢?父亲想了一想,高兴地说:“就用我的名字给他登记吧!叫詹姆斯,小詹姆斯!圣经里叫詹姆斯的,可都是些了不起的人物啊!”

    母亲面带笑容表示同意。她轻轻地吻了一下刚刚来到人世的小詹姆斯,满怀深情地说道:“只求小詹姆斯能像他父亲那样强壮,长大了能接他父亲的班,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小詹姆斯的健康状况并不太好。瘦小娇弱的身体,经常地生病。

    已经失去5 个孩子的母亲,无论如何也不愿这个儿子再从她的身边走去。平时,她对孩子的照顾可以说是周到耐心、无微不至,既怕冷着,又怕热着。

    她对孩子一直管得很严,可又十分娇惯,生怕他会发生意外。每当小詹姆斯生病的时候,她总是忧心忡忡,坐立不安。小时候体弱多病的小詹姆斯之所以能够多次死里逃生,没有像他的哥哥姐姐那样过早地被病魔夺去生命,应该说是他母亲精心护理的功劳。有几次严重高烧,连医生都失去信心的时候,只有这位饱经风霜的母亲仍然抱着希望,片刻不离地守护在他的身旁,才使得这盏几度濒于熄灭的生命烛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母亲的过分关心和娇宠,也给小詹姆斯在性格方面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影响。他从懂事的时候起,就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打打闹闹、蹦蹦跳跳、充满了孩童时代的天真和欢乐;而总是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天地里,过分的忧虑逐渐变为不必要的忧伤。也许是受了母亲的感染,他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经常疑神疑鬼,稍有不适,便觉得末日将临,在情绪上显得异常悲观和沮丧。于是,在他的童年生活中,就逐渐形成了无病找病、小病大养、大病恐慌的怪癖,从而养成了他的孤僻和忧郁的性格。这样,就使得他那本来就很赢弱的身体,变得更加易于染上疾病。何况,恐惧疾病本身,有时会比真的生病更加苦恼和损害健康。

    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小詹姆斯直到10岁之前,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家门。他最初所受的启蒙教育,是由他的父亲和母亲共同负责授课的。除了在绘画方面表现突出以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天才。

    当小詹姆斯进入11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终于说服了母亲,要送他到学校去读书了。这坐名叫姆亚当学校的小学,坐落在格里诺克市的鲁端街,离家不算太远。从娇生惯养的家庭,来到喧闹紧张的学校,对这个性格孤僻而又十分自尊的孩子来说,还真有些不习惯。老师上课的时候,他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显得呆头笨脑;而在下课以后,他由于经常拒绝同学们的邀请,不去参加踢球等体育活动或集体玩耍,所以总要受到同学们的欺侮和歧视。

    小詹姆斯在姆亚当学校待了两年,日子虽然不太好过,却是从家庭到学校、从父母教育到教师教学、从封闭的安乐窝到开放的小社会的必然应合。

    这种跌打碰撞,对于他的意志锻炼是大有好处的。儿童的可塑性毕竟很大,通过这段学校生活,使他逐渐去掉了一些娇气,对集体生活开始适应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小詹姆斯13岁那年,他终于完成了小学的学业,开始进入中学了。他考进了格里诺克市威克尔刻街的那所文法学校,这在全市算是最好的一所中学了。这里的学生,差不多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从服装到风度,都与姆亚当学校的情况大不相同。譬如,这里的男孩子们也都喜欢游玩,但在请人参加的时候却是彬彬有礼,绝对不会出现粗鲁野蛮的语言和动作。在这所文法学校里,小詹姆斯的聪明才智开始显露出来了。他不仅遵守纪律,懂得礼貌,而且在学习成绩方面也总是名列前茅,所以深受老师们的喜爱。校长约翰。马尔对小詹姆斯特别赏识,因为他对马尔教授的数学课领会的很快,在历次考试中,他的数学成绩都是全班的第一名。马尔对他的这位得意门生也格外关怀,经常鼓励他要“百尺竿头,不断前进”,以便将来能念大学,学工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的英国,由于社会的变革和利益的调整,当时的社会秩序比较混乱,社会治安状况不尽令人满意。苏格兰是英国的一个落后地区,比起南部的英格兰来,无论是在经济上或在文化教育上,都要落后得多。而在苏格兰地区本身,也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苏格兰南部的平原地带,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像格拉斯哥地区,已经成为英国的一个工业和贸易中心,与英格兰地区的差距不大;而在苏格兰的北部山区,人们却仍然过着传统的农牧生活。那里古老的封建氏族制度,迄今没有什么改动。氏族酋长的权力很大,在氏族成员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威信。尽管那里由于气候恶劣、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等因素,经济发展相当落后,人们的生活比较贫困,但是,他们却普遍存在着一种莫名其妙的高傲、自满情绪,都把那些经商的人看成是从事“不正当职业者”,不管他们手里有多少钱,都是值得蔑视的贱骨头。

    社会转型时期所造成的这种地区差距过大的现象,必然要导致社会的动荡不稳。每逢灾荒之年,那些吃不饱肚子的山里人,就会成群结队地从高地到平原,轻则偷盗抢劫,杀人越货;重则武装造反,割据称雄。他们对于平原地区的那些“暴发户”特别仇恨,每到一地,都要把他们当作报复的对象。

    居住在平原地区的苏格兰人,则把他们的这些高地邻居,看成是无法无天的野蛮人。其心态情景,就好像是最初迁居美洲的欧洲移民,对待当地的印第安部落的态度一样。

    1745年,当小詹姆斯10岁的时候,那些无法无天的野蛮人又下山抢掠了。他亲眼看到那些可怕的野蛮人,原来是一群衣衫褴褛、面带饥色的武装匪徒。他还亲眼看到几艘停泊在格里诺克港里的皇家兵船,用猛烈的炮火把一群山地人赶跑了的情景。苏格兰高地人的历次武装叛乱,都遭到政府军的无情镇压。在高地生活的苏格兰人越来越少,尽管那里的氏族制度后来也受到时代的冲击,但那里的贫困落后面貌,却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直到英国的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诸如苏格兰高地等偏僻山区与沿海平原地区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在经济上的鸿沟,还是在文化上的隔阂,都是十分明显的。由于英国政府长期以来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来逐渐缩小地区差距问题,就为贫困山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提供了滋长的土壤,成为长期左右英国政局和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政治问题。

    童年时代的社会动荡局面,也成为家长约束小詹姆斯的一个因素。直到上中学的时候,父母仍然不允许他随便出去活动。每天放学以后或在假日期间,他都只能待在家里。好在小詹姆斯是个性格内向和好静的孩子,他也能够在家里待得下去。除了复习功课和阅读杂书以外,他最有兴趣的是待在他父亲的工作间里,或者站在旁边观看大人们干活的情景,或者给大人们当个小帮手,而他在作坊里潜移默化所学到的东西,也许比在学校里从书本上所学到的全部知识对于他后来的工作都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也不知是出于应和孩子的兴趣,还是来自培养孩子的目的,老詹姆斯专门给他儿子安排了一个工作台,一些常用工具,还有一个铁匠炉。由于他对各种手艺活都有着深厚的兴趣,加上秉性聪敏,悟性较高,又有他父亲的耐心指导,所以,小詹姆斯的手艺进步很快。最初,他通常是学着制造某些简单的东西,例如炉灶上的吊钩、儿童玩的小风琴,或者用一枚银币打成一把小饭勺等等;后来又学会了修理船上用的指南针、象限仪及其他航海仪表,而且这些从废品堆里捡来的仪器、仪表,经他修理后都在他父亲的造船工场里派上了用场。作坊里的工人叔叔看到他小小年纪,竟有这么高超的技术,常常夸奖他有一双巧手,说“小詹姆斯的手指头上,个个都刻着好运纹。”

    他对人们的这些赞许,心里也总感到美滋滋的。

    小詹姆斯的心灵手巧,使得他后来比较容易地说服父亲,让他离开家门去寻师学徒,以便日后能成为一名仪器仪表制造者。这在当时的各种工匠中,由于地位和收入都属最高的一行,因而最受人们羡慕。

    3. 学徒生涯

    英国过去的文法学校,是一种专为那些准备将来升入大学的学生开设的中学,入学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只有那些得分最高的学生才被录取。

    在教学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这同中国的重点中学,颇有相似之处。

    小詹姆斯。瓦特在威克尔刻街的那所文法学校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校长约翰。马尔和老师们,普遍期待着他能顺利地步入大学,成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的父母更是望子成龙,希望他能成为一名给瓦特家族争光的接班人。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小詹姆斯中学毕业的前夕,他的家庭连续遭到了几场意外的劫难。先是他父亲的一艘木帆船在去美洲的途中,不幸遇上了坏天气,被风浪打得粉碎。船上的人,全都落水身亡,包括他的弟弟约翰。约翰比他哥哥小两岁,尽管也受妈妈的娇宠,但身体却健壮,顽皮好动。当时的英国有股“美洲热”,许多人到那里去做买卖,也有许多人向那里移民定居。詹姆斯和约翰小兄弟俩,读过不少关于去美洲“淘金”的书,也听过不少关于那块神秘大陆的美妙传说,所以都向往那里。父亲知道孩子们的心愿,在小约翰的再三恳求下,他决定把约翰交给自己一只商船的船长,让他带着约翰去弗吉尼亚开开眼界。想不到的是,灾难偏偏落在他的头上。

    约翰的死,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特别是对他的母亲,更是一场致命的打击。这位可怜的母亲艾格尼丝。米尔黑德,总共生了8 个孩子:前5 个都在出生后不久便因病夭折,后3 个总算都活了下来,其中除了詹姆斯和约翰两个小兄弟外,还有最后生下来的一个女孩琼。在这位母亲的精心照料下,3 个孩子逐渐长大了,可是母亲的心血也差不多熬尽了,她再也经受不住沉重的打击了。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小约翰在大西洋里遇难的消息传到她的耳朵里,使得她如疯如痴,一病不起,终于在 1753 年告别人世,死时才 52 岁。

    对于父亲詹姆斯来说,除了丧妻丧子之外,他所遭受的打击还有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他的一只可以跑远洋的大帆船被打碎了,船上的货物全都损失了,还有船员们的死亡抚恤,所有这一切,都要落到他这个船主身上。他只好变卖家产,该赔偿的赔偿,该抚恤的抚恤,咬着牙把这个苦果吞咽下去。

    小詹姆斯在母亲去世以后,似乎一下子变得懂事起来。他同母亲的关系非同一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一直疼爱他的母亲会突然地离开他,而且是一去不返。还有那位自幼就在一起玩耍的弟弟约翰,就在几天前还抱着那位大胡子船长的脸吻个不停,因为他终于答应要带他去美洲逛一趟。想不到的是,他和那位老船长也永远回不来了。对于父亲此时此刻的心情和处境,小詹姆斯也一清二楚,因为他毕竟不再是个小孩子了。在埋葬了母亲之后,他便主动提出要放弃学业,出去拜师学徒,以便能学到一门借以谋生的手艺。

    他的父亲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放弃了原来准备供他念大学的打算,同意他去学门手艺,以便将来能回格里诺克继承他的事业。

    1754年的6 月,18岁的詹姆斯。瓦特在中学毕业以后,便立刻收拾行装,动身到格拉斯哥去。然而遗憾的是,在这样一座著名的城市里,竟然找不到一位有资格做他师傅的手艺人。最初,他跟着一位自称光学仪器商人干了一些时候,但很快便发现那位“师傅”不过是一名普通机匠而已,他能教的手艺技术,瓦特早就掌握了。

    然而,瓦特在格拉斯哥待的这段时间,并没有白白浪费。他住在外祖父的家里,认识了这个家族里一位名叫乔治。米尔黑德的成员。这位远房舅舅,当时在格拉斯哥大学任人文学教授。在两年前成立的格拉斯哥文学协会里,他是一名积极分子,有时还带着瓦特去参加一些活动。通过这种关系,瓦特结识了苏格兰的一些最有学问的人。这所大学的教授们,也都很喜欢这位年轻人。瓦特从童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喜欢博览群书的人。那些教授们看到他小小年纪,竟有着那么渊博的知识,而且头脑敏捷,记忆力也强得惊人,可以非常准确地说出某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无不为之称奇。在那些欣赏他的教授当中,有一位是物理学教授罗伯特。迪克博士。迪克博士邀请瓦特到物理系去,帮他安装一批刚刚运到的教授天文学用的仪器。在完成这项工作任务期间,瓦特表现出的聪明热情和熟练的技巧,给迪克博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瓦特对这位既有高深学问又很平易近人的教授,也从心眼里敬佩不已。

    就这样,他们俩成为终生的好朋友。

    迪克博士显然认为瓦特作为一个急需拜师学艺的年轻人,继续在格拉斯哥待下去,是没法得到进一步提高的。为了学到真本领,他必须到伦敦去,因为伦敦集聚了一批举世闻名的仪器制造商,只有拜他们为师,才能学到真手艺。他把这种想法告诉了瓦特,并且表示如果瓦特能够取得父亲的同意,他将给瓦特写一封介绍信,也许人家会收留他。

    1755年的5 月,瓦特回到格里诺克,找他父亲商量去伦敦拜师学艺的事。

    他的父亲高兴地说:“既然有迪克博士引见,那你就及早动身去吧,因为能跟那些大名鼎鼎的仪器制造商学徒,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很快,他就给儿子准备了足够的盘缠。

    6 月7 日,詹姆斯。瓦特骑上父亲给他准备的一匹马,动身到伦敦去。

    与他一起策马同行的,是一位名叫约翰。马尔的海军教官。这位年轻的军官是格里诺克那所文法学校校长的儿子,名字也同他的父亲一样。他这次到南方去,是为了到停泊在泰晤士河里的“汉普顿宫廷”号军舰上工作。詹姆斯当年在文法学校读书时,曾经是马尔校长的得意门生。这次同他儿子结伴同行,自然是一件非常舒心的事情。

    瓦特是第一次出远门,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他的行李箱是从利思装船,通过海路运往伦敦的。在他的衣袋里,小心翼翼地装着迪克博士的一封介绍信。这封推荐函是写给著名的仪器制造商詹姆斯。肖特的,他住在伦敦斯特兰德区的萨里街,也是一位苏格兰人。

    瓦特本来可以跟着他的行李,一道搭船走海路去伦敦,但是,由于他相信“有陆不登舟”的哲理名言,害怕乘船旅行会遇到意外事故,“天有不测风云”嘛!他的弟弟小约翰,不就是好端端地被风浪淹死在大海里的吗?想到这些,他还是选择了走陆地这条比较艰苦和相对缓慢的道路。

    马尔比瓦特大几岁,生活经验也比瓦特多。这两位年轻的旅伴,从格里诺克动身以后,首先是经过戈德斯特里姆和伯里克,到达英格兰的北部重镇纽卡斯尔,然后沿着当时最好的道路大北方路直线南下。6 月初的英国,算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天气通常晴朗,这给路上的行人提供了方便。他们两个骑马的技术都不高明,一路上只能慢腾腾地走着,时而聊天,时而观景,整整花了14天的时间,终于到达了伦敦。

    首都伦敦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从小地方初来的瓦特,从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他费了好大劲才找到了詹姆斯。肖特,把迪克博士的那封荐举信恭恭敬敬地交给了他。肖特虽然很友好地接待了瓦特,但却不肯收他为徒。他指点瓦特去找了另外几名仪器制造商,得到的回答却都大致相同。他们不肯收留瓦特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没有正式学过徒,而现在才开始当学徒工,又显得年龄太大了。如果把他作为一名出了徒的工匠留下干活,他又不合乎当时的雇佣规定。

    伦敦的行会制度,一直是非常严格的。任何一个外来户,要想在一门技术行业里站住脚,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像瓦特这种不合乎规定条件的人了。有真才实学是一回事,有学徒经历和出徒证明又是另外一回事。

    看来,只讲文凭不认人的情况,古今中外都有这种现象。

    可怜的瓦特在伦敦街头白白跑了一个月,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那种坚持不懈、忍辱负重的精神,最后终于取得了如意报偿。在瓦特的真诚恳请下,科恩希尔地区芬奇巷的仪器制造商约翰。摩根,终于同意留下他当一年学徒工,条件是要付给他20个畿尼的学费,还要为他无偿地干一些活。瓦特痛快地答应了他的条件。

    摩根是一位学者,是当时伦敦有名的数学家,同时又是掌握操作技术的手艺人。在仪器制造业这个行当里,像他这种理论和实践都在行的能手并不多见,自然他会成为一名佼佼者。1752年,他曾为西班牙国王制作了一个18英寸的反射望远镜,收取了1200英镑的费用,在同行中一时传为美谈。

    也正由于摩根的名气大,才有足够的胆量,敢于藐视时钟仪表制造商行会那些神圣的规定。伦敦的这个行会曾明文规定:“任何外来人,不管他是外国人还是英国人,都不准加入仪器仪表制造商行会,也不许在这一行业里当学徒。很明显,他们是想通过技术垄断,来为自己谋取高额利润。

    瓦特在伦敦找到肯收留他的师傅以后,心情非常高兴。在给他父亲的一封信里,瓦特曾这样谈论他的师傅摩根:“虽然他主要是一位黄铜匠人,但在这门行当的很多方面,他能够教我学会不少东西,例如各种产品的规格、比例和象限等。”

    瓦特在伦敦12个月的学徒期间,曾给自己的生活节奏安排得十分紧张。

    他决心要在这为时一年的学徒生涯中,掌握别人通常要用3 ~4 年的训练才能学会的技艺。为此,他必须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师傅的耐心指点,加上他原有的功底,再加上他的刻苦努力,勤学苦练,就使得他的手艺进步很快。

    年近20岁的瓦特,已经懂得生活的艰辛。他知道父亲为他提供的生活费用来之不易,因此,必须在生活上精打细算,每周只安排8 个先令的花销,决不浪费一个铜板。他每周要在芬奇巷摩根的店铺里工作5 天,每天都是从清晨一直干到晚上9 点钟。尽管这么长的工作时间,往往会把他累得精疲力竭,但在回到寝室以后,瓦特仍然不肯马上休息。他要利用夜晚和清晨一大早的时间,揽点零星的修理活来干,以便赚点钱来补贴自己的生活费用。

    其实,即使什么事情也没有,瓦特也不敢在夜间随便上街头去玩。因为当时的伦敦并不太平,经常有为海军抓壮丁或者拐卖人口的事情发生,使人们生活在一种恐怖的气氛之中。英国同法国打了7 年仗,为的是争夺北美和印度等海外殖民地。由于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为了补充前线急需的兵源,抓壮丁便成为当时英国的一件常事。此外,伦敦当时还有些专门贩卖人口的“人蛇集团”,他们把绑架拐骗来的人口,主要是外地来的打工汉,装船运到西印第安的种植园去当奴隶,做苦工,通常是一去便杳无音讯。

    在给他父亲写的一封信里,瓦特曾描述过当年伦敦抓壮丁的情景。他写道:

    现在,他们对能被抓到的任何人,不管是在陆地上生活的“旱鸭子”,还是熟悉水性的海员,都要被逼着去当海军。只有在伦敦城的辖区里,他们必须把抓到的人首先送给市长审查,然后才允许把那些不受其保护的人带走。也就是说,在那些被抓到的壮丁中,只有那些能证明自己是学徒工或是可靠的商人,才有可能被放掉。假如我被他们抓到送去见市长的话,我还不敢承认自己是在伦敦城里工作的,因为作为一个没有取得市民身份的人在他的辖区内工作,即使是在那里打短工,也都是违犯他们的法律的。

    从这封信里,我们可以看出瓦特当年在伦敦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并非是庸人自扰,而是确有一定道理的。像他这种生性谨慎的人,在那种动乱的岁月里,要保住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卫护自身的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待在家里。另外,从这封信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为什么伯明翰等商业中心,在18世纪的时候能够得到飞速发展,其原因之一就是那里没有行会制度的束缚。那些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些商业中心的人,并不像城市游民那样,不受法律的保护。而在伦敦这座王室所在的都会里,各种清规戒律实在太多了!

    瓦特躲过了伦敦街头动乱的危险,也以惊人的速度学到了手艺。到了1756年4 月的时候,他已经可以用自豪的语气给他父亲写道:“我认为不管在什么地方,我都不愁没有饭吃,因为现在我已经能像大多数工匠那样出色地工作了,尽管我干的活还不如他们那样熟练。”同年6 月,他又在信中得意地告诉他父亲,说他曾“用黄铜制造出一件法式接头的两脚规”,而这件制品则被评为全行业中最杰出的作品。

    辛勤的劳动,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为时一年的学徒生涯,现在到了结束的时候了。1756年7 月,在学徒期满,告别那位可尊敬的师傅,并且永远离开他那个狭窄的工作间时,他一定会感到非常快慰。带着采购来的价值20英镑的金属材料,收拾好平时为自己制造的一些小工具,还特地买来了一部宝贵的专业教科书,即由斯通翻译的尼古拉斯。拜昂的著作:《数学仪器的制造和使用》,风华正茂的詹姆斯。瓦特,踏上了返回苏格兰的漫长道路,去迎接新的生活挑战。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