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传》免费阅读!

第二章 大器早成(1/2)

作者:麦克阿瑟传

    1. 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于1919年4月从欧洲回国时,经过几年的战争,人民对战争已感到厌倦,人们寄希望于外交家,相信他们正在凡尔赛缔造着永久的和平。像麦克阿瑟这样的战场上的英雄,自然受到了冷落。

    新任陆军部长佩顿·马奇将军也是西点军校毕业生,他热爱母校,也深知军校存在课程墨守成规,知识面狭窄,愚蠢地强调盲目服从等许多弊病,他决心整顿西点军校,使其重振声威。马奇是阿瑟第二的老部下,曾得到阿瑟第二的赏识,从上尉破格晋升为上校。当麦克阿瑟的母亲得知马奇正在物色西点军校校长时,她就及时提醒他不要忘了老关系,自己的儿子可以出任。经过调查,马奇认为除老上司这层关系之外,麦克阿瑟确实是个敢想敢干、具有卓越领导才干的人才,决定让他出任西点军校校长。

    1919年5月12日,麦克阿瑟被召到华盛顿,马奇在接见麦克阿瑟时说道:“军校已落后时代几十年了,……你要使它重放光彩!”麦克阿瑟尽力推辞,说他是个军人,不是教育家。他没有选择余地,只好勉强答应了,带着他的母亲动身前往西点军校,那时他母亲已经67岁,身体还是不好。

    当时,西点军校一片混乱。为了向法国前线输送军官,教学时间缩短为一年,有5个班已于1917—1918年毕业,只剩下第四年级的学员了。一些已经毕业并任职的学员,又被召回军校,接受进一步训练,使西点军校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训练班。教学质量差,学员素质差,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的事时有发生。军校面临垮台的境地。国会的某些议员打算乘机撤销西点军校。

    麦克阿瑟到任不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西点军校的目标:为下一次可能发生的战争培养合格的军官。

    麦克阿瑟是个自由主义改良派,他在西点军校当了3年校长——自1919年6月至1922年6月。在这整整3年的时间里,他同军校内既得利益的各种派别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尽管他们在他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了许多障碍,他还是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他撰写传记的詹姆斯博士这样总结说:“人们一致认为,是他而不是任何别人领导西点军校踏进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他是现代军事教育的先驱。的确,他在军事院校方面所做的开拓新路的努力,是他对建设美国现代军队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在麦克阿瑟任西点军校校长期间,他出人意料地深深坠入情网。据人们所知,这还是第一次。使他着迷的路易丝·布鲁克斯,是个富有的离了婚的女人,年约35岁。

    路易丝生于纽约,是有钱的奥利弗·克伦威尔律师的女儿。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去了。她母亲改嫁给费城的一个银行家爱德华·斯托待斯伯里,传说他拥有1亿美元家产。1908年,23岁的路易丝同巴尔的摩的一个富有的承包商沃尔特·布鲁克斯结了婚。他们生了两个孩子。大战期间,他们夫妻俩在巴黎过着灯红酒绿、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是“国际娱乐协会”的成员。他们与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成为莫逆之交,并因此成为他参谋部的工作人员。曾传出流言说潘兴和路易丝关系暧昧,但实际上路易丝迷恋的是潘兴的助手,一个名叫约翰·奎克迈耶的光棍汉。1919年,路易丝在巴黎与沃尔特·布鲁克斯离了婚。战后,潘兴返回华盛顿,她也赶到华盛顿给潘兴当办事员,很可能是为了与奎克迈耶重温旧梦。大约一年后,她结识了麦克阿瑟。

    与此同时,潘兴将军在1921年夏接替佩顿·马奇出任陆军参谋长之职。潘兴并不欣赏麦克阿瑟,他思想保守,反对麦克阿瑟积极推行的自由主义改革。在他接任参谋长几个月后便断然决定:麦克阿瑟必须离开西点军校。1921年11月潘兴通知麦克阿瑟,在学年结束之后,即1922年6月,将派他到菲律宾执行海外勤务。潘兴任命了一个思想保守的校长弗雷德·斯莱顿将军来接替他。

    这一消息于1922年1月公诸于众,与此同时,麦克阿瑟宣布与路易丝订婚。两件事凑在一起,给新闻界提供了联想的空间。于是有人又重提起昔日关于潘兴将军和路易丝的流言蜚语,猜测潘兴一脚把麦克阿瑟踢出了西点军校,“流放”海外,是因为麦克阿瑟博得了这个女人的欢心。这件事大家都知道了,而且说得跟真的一样,潘兴将军不得不亲自出马,公开否认他因为一个女人而同下属将军争风吃醋。他对《纽约时报》记者说,“麦克阿瑟将军被派往菲律宾,是因为他是出类拔萃的……我非常了解他,他是我所遇到的最杰出的军人。所有那些流言蜚语纯系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

    麦克阿瑟和路易丝于1922年2月14日情人节在斯托特斯伯里的棕榈海滩“向日葵”公寓结为伉俪。麦克阿瑟的母亲因反对这件婚事而拒不参加婚礼,并搬出西点军校,独自住在一家旅馆里。麦克阿瑟在6月结束西点军校工作,于年底带着路易丝和她的小女儿和儿子,乘“汤姆斯”号邮轮前往菲律宾,出任马尼拉军区司令。道格拉斯的母亲仍然体弱多病,她回到华盛顿同她的大儿子阿瑟住在一起。

    在马尼拉担任的职务同在西点军校相比虽然俗不可耐,但回到阔别18年的马尼拉,麦克阿瑟的心情还是十分愉快的。现任军事总督是他昔日所崇敬的上司、退职陆军参谋长伦纳德·伍德,他们工作配合默契。只是路易丝却感到十分无聊,她留恋纽约和华盛顿旋风般的社交活动,对麦克阿瑟那种斯巴达式的枯燥生活和他在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极为不满,以致她怀念起同奎克迈耶的恋情,甚至说她真后悔没有同他结婚。

    1924年,麦克阿瑟的母亲又为她儿子道格拉斯的升迁四处奔走说情了。她给潘兴将军写了一封热情洋溢、奉承讨好、推心置腹的信,她在信中厚着脸皮请求潘兴提升她的儿子当少将,她说“那还不是你大笔一挥就成了的事”。这封信是否起了作用,人们不得而知。但是,潘兴在离任前,还是把麦克阿瑟提升为少将,1925年2月15日开始生效。麦克阿瑟时年45岁,是陆军中最年轻的少将。

    麦克阿瑟在得到晋升后,又被调回国内,统辖第3军区,司令部设在巴尔的摩附近,路易丝在那里有一处名叫“彩虹山”的豪华住宅。路易丝又投身社交活动,结交政治名流和实业巨头,忙得不亦乐乎,心情自然比以前好多了。但对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来说,这却是一段暗淡无光的岁月。他走上新的岗位之后不久,就被指定为审理威廉·米切尔准将一案的著名军事法庭的法官。因为麦克阿瑟同米切尔既是同乡又是世交,这项任命使他左右为难,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说,这项任务是“我所接受的最令人厌恶的任务”。

    所谓米切尔案是指航空兵副总司令米切尔准将狂热地鼓吹“空军决定一切”,主张空军独立,公然指责陆军部和海军部“无能和失职”,当局不得不以抗上罪对他提出指控。这个案件非常敏感,弄不好就要得罪人。麦克阿瑟在审讯中“一反常态地沉默”,他大部分时间都是用眼睛看着前来旁听的路易丝。这是麦克阿瑟在政治上所能采取的最聪明的态度。他是陆军中一颗正在升起,就要达到顶峰的新星,新闻报道中常常有他的消息,人们都认为他很可能是未来的参谋长。

    麦克阿瑟在秘密表决时,继续采取中立的态度,其后他又用似是而非的说法,把他的实际表决结果弄得不甚明朗了。最后由于麦克阿瑟的关照,虽然米切尔被认定是有罪的,但没有被解职。在后来的数年间,米切尔及其一家在公开场合中一再对麦克阿瑟在审讯中所起的作用表示感激不尽。

    在此期间,麦克阿瑟的家庭生活很不宁静。路易丝对军旅生活完全失去兴趣。她可能受到奎克迈耶在1926年突然去世的刺激,感到精神十分空虚。她力劝丈夫退出军界,创办私人企业去赚大钱。然而,对于大有希望升任参谋长的麦克阿瑟来说,这条道路毫无吸引力。或许是因为同床异梦,他们到了1927年8月便分居了,路易丝居住在纽约,麦克阿瑟仍然住在巴尔的摩名为“彩虹山”的寓所里。1929年6月18日,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

    1928年夏天,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又被派往马尼拉,此次是担任最高军事职务,驻菲律宾部队总司令。

    1928年秋天,共和党人赫伯特·胡佛当选为总统。他任命俄克拉何马州的石油大亨帕特里克·赫尔利为陆军部长,斯廷森为国务卿。胡佛和赫尔利都熟悉麦克阿瑟,他们远征法国时都曾在潘兴手下服务过。胡佛就职后六个月,即1929年6月,麦克阿瑟收到陆军参谋长查尔斯·萨默罗尔将军拍来的电报:“总统很想任命你为工程兵部主任。”这样的任命对别人来说无疑是个求之不得的好事,但对于一心想当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来说却是一件左右为难的事。因为陆军参谋长历来都是由步兵“线内”选拔的,当上工程兵部主任,再想当陆军参谋长的希望就很渺茫了;如果拒绝这一任命,就可能被视为是不忠的表现,也有可能毁掉前程。

    麦克阿瑟深知,萨默罗尔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就会辞去陆军参谋长的职务。萨默罗尔十分赞赏麦克阿瑟,曾私下暗示过他将推荐麦克阿瑟为他的接班人。按照陆军的传统,麦克阿瑟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他是资历较深的少将,有四年或更多的时间才到退休年龄。他受勋最多,为国会和公众所熟知。他还很年轻——而且胡佛总统曾声称他宁愿挑选一个没有染上陆军那种官僚习气的较年轻的人。当然会有一场竞争。在华盛顿仍有影响的潘兴将军,正到处活动,至少已提出了两个候选人,其他派系也竞相提出一些候选人来。

    经再三权衡后,麦克阿瑟决定孤注一掷,他拒绝接任工程兵部主任职务。华盛顿一些有权势的人物正在为任命他当参谋长而四处游说,其中除了萨默罗尔之外,还有麦克阿瑟前妻的继父爱德华·斯托特斯伯里

    (他在胡佛的竞选运动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和陆军部长赫尔利。起初,因为麦克阿瑟离了婚,赫尔利对他相当冷漠,(他曾说:“在俄克拉何马州,任何管不住老婆的男人,都一文不值。”)但他终于改变了态度,同潘兴集团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30年8月5日,在第四次马尼拉之行即将结束之际,麦克阿瑟收到陆军部长发来的电报:“总统刚刚介绍了你的详细情况,宣布由你接替萨默罗尔将军任参谋长。”

    2. 独一无二的四星上将

    1930年9月19日,麦克阿瑟回国赴任。11月21日,他宣誓就任陆军参谋长。那年他刚满50岁,是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也是全国惟一的四星上将。他的体弱多病、78岁高龄的母亲本来一直同守寡的儿媳玛丽·麦克阿瑟住在一起,现在也搬来梅尔堡一号公寓,和她的儿子一起居住。当他身穿上将军服回家时,他的母亲抚摸着他肩章上的四颗星感慨地说:“道格拉斯,你父亲的愿望如今你全部都实现了。若是你爸爸能亲眼看到这一切该多好啊!”

    1930年前后,美国经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全国有800多万失业者,许多人住在贫民窟里度日如年,靠沿街乞讨活命。在这种情况下,陆军的开支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几乎每一个人都倾向于削减军费。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为保护陆军免被削弱而不知疲倦地、机智地进行斗争。他把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国会的会议厅里,以事实为依据雄辩地和无情地抨击和平主义者,积极地为陆军辩护。“任何要维护自己尊严的国家,都必须准备保卫自己,”他在一次答辩中说,“历史证明了,一些曾经声名显赫的国家,由于忽视国防而销声匿迹。罗马和迦太基在哪里?拜占庭王朝在哪里?曾一度辉煌的埃及又在哪里?垂死呼嚎之声没有得到各国重视的朝鲜又在哪里?”本来他还可以补充说满洲现在哪里?因为麦克阿瑟就任后不久,中国东北就落入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之手。由于麦克阿瑟到处活动,军事预算才以微弱多数被国会通过,军官人数才没有被削减。

    由于经济大萧条席卷了全国,越来越多的家庭败落,生活无着。其中有些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他们四处游说串联,要求立即补发退休金。1932年5月29日,那些一贫如洗,饥肠辘辘的退伍军人聚集在国会大厦周围请愿,并在宾夕法尼亚大街几幢空房子里落脚,还搭起了一些破烂帐篷栖身,舆论界把他们的聚会称之为“退役金大进军”。

    虽然没有证据,但胡佛总统和麦克阿瑟却认为退役大军是**阴谋集团在幕后操纵的。为防止请愿演变为一场推翻政府的革命,胡佛命令麦克阿瑟让华盛顿地区的陆军部队处于待命状态。

    6月17日,参议院否决了帕特曼议员提出的支付退役金的议案,大部分退伍军人失望地离去了,但仍有约一万人滞留在那里。当7月28日,警察驱赶他们的时候,在混乱中双方发生了冲突。华盛顿警察当局开了枪,当场打死2个退伍军人,打伤许多人。华盛顿警察当局看到局势已不可收拾,便求助于胡佛,胡佛立即召见陆军部长赫尔利。赫尔利果断地命令麦克阿瑟调动部队驱散“暴民”。

    麦克阿瑟亲自率领陆军部队,开进华盛顿大街。他脱掉便服,穿上挂着一排排勋章的军装上了阵。与他同行的军官还有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少校(后来他当上了美国总统)和乔治·巴顿少校(二战期间美军著名将领)。陆军部队使用催泪瓦斯轻而易举地就把“暴民”驱散了,所幸双方都没有重大伤亡。当胸前挂满勋章的麦克阿瑟耀武扬威地驱逐那些曾与他并肩作战过的衣衫褴褛的退伍老兵时,有几十名记者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不光彩的情景。

    当局势还不明朗时,刚愎自用的麦克阿瑟不听艾森豪威尔的劝告,又自告奋勇去会晤新闻界人士。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上,他夸夸其谈,使人们误以为是他自告奋勇把退伍军人赶出了华盛顿。一时间全国一片咒骂声,麦克阿瑟成了众矢之的。那些自由主义者,尤其是纽约州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把他视为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

    1933年1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胡佛、陆军部长赫尔利以及麦克阿瑟在华盛顿的其他保守派同僚,都下了台。于是,一伙主张实施新政的人便粉墨登场了,他们提出了一大堆麦克阿瑟深恶痛绝的社会福利计划。

    早在罗斯福在海军部工作期间,麦克阿瑟就认识他,麦克阿瑟说过:

    “不论政见有多么大的差别,我们之间的私人交情绝不会受影响。”

    麦克阿瑟出任陆军参谋长时,美国陆军力量还很弱,他能掌握的兵力只有3万人,坦克只有1000辆,其中只有12辆是新式的,飞机有1500架,大部分是过时的。麦克阿瑟警告执政当局说:“陆军兵力及战备水平已处于危险状态。”

    麦克阿瑟上任伊始,就提出了使陆军部队实现机械化的计划,这个计划推动了陆军现代化的步伐。麦克阿瑟还认为,在未来战争中,“如不掌握制空权,势必遭到惨败”。由于他的努力,航空兵得到一些发展,他上任后第4年,飞机已增加到2320架,而且全是新式的。麦克阿瑟还主持制订了总动员计划(规划),拟组建40万人的紧急战备部队,以对付突发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人都认为麦克阿瑟发表的这些言论和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很有战略眼光的。美国能在二战爆发前保持一支有准备的军队,应该说有麦克阿瑟一份功劳。

    1934年,政府为了减少财政赤字,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把陆军预算削减将近百分之五十一,国民警卫队和后备军的预算也要大幅度削减。麦克阿瑟大为惊愕。他立刻到白宫,直截了当地陈说利害,他说:“在下次战争中,当美国士兵被敌人刺破肚皮,从被踩住的喉咙里发出诅咒时,我希望他骂的不是我麦克阿瑟,而是你总统罗斯福!”罗斯福气得面色铁青,大声喝道:“不准你跟总统这样讲话!”争论变得越来越激烈,最后麦克阿瑟一气之下,声称他要辞职。就这样,罗斯福做出了让步,说:“道格拉斯,别傻了!你去和预算局商量一下吧!”当他离开椭圆形办公室时,与他同行的陆军部长乔治·德恩兴奋地对他说:“这下子陆军有救了!”

    1935年,美国陆军得到的经费稍有增加,达到2.84亿美元,兵力增加至16.5万人。同一时期,德、日、意三国正在加强备战,军费开支已超过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德国在短时间内兵力已增加至50多万人。这一年10月,意大利出兵30万入侵埃塞俄比亚。

    参谋长的任期是四年。因此,麦克阿瑟应于1934年秋届满下台。1934年1月,罗斯福就任总统一年后,他打算再任命麦克阿瑟为参谋长,作为对全国保守分子做出的一种姿态。消息泄露出来后,美国朝野有影响的人物有的赞同,有的反对。最后,他采取一个折衷办法。1934年12月12日,罗斯福宣布他将重新任命麦克阿瑟为参谋长,但不是为期4年,而是使他有足够的时间来争取陆军部1936年度预算得到国会的批准,那一年的预算尽管受到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是有了可观的增加,达到3.55亿美元。

    在麦克阿瑟任参谋长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摆脱菲律宾。1934年,国会通过了泰丁斯——麦克达菲法案,批准菲律宾于1935年起实行联邦政体,1946年7月4日完全独立。这一行动使战争决策人不得不重新审查美国对菲律宾的军事政策。美西战争后,美国于1898年占领了菲律宾。为免遭潜在敌人侵犯,制订了一个保卫菲律宾的作战计划,称为“橙色计划”。这实质上是海军作战计划:在亚洲舰队支援下的一支小规模的美国警卫部队,将驻扎在菲律宾的主要岛屿吕宋岛上。假如吕宋岛遭到敌方海上力量的袭击,警卫部队及其海上支援力量将坚持6个月,迟滞敌人的行动,然后撤退到多山的巴丹半岛和马尼拉湾海口处科雷吉多尔岛一线,但决不能把敌人放进马尼拉湾。同时,美国舰队赶来救援,在海上将敌人海军力量歼灭。

    1935年10月1日,麦克阿瑟离任,由马林·克雷格任陆军参谋长。潘兴将军虽然曾反对麦克阿瑟出任参谋长,当5年任期届满时,对他的工作还是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对麦克阿瑟参谋长,我只有赞扬。他知道为了加强国防,我们需要加强军事实力。他主张进步,但不偏激。他敢于向上级提出正确的意见,这种精神特别令人钦佩。由他领导下的参谋部处事干练。他赢得了陆军和全国人民的信任。”

    3. 菲律宾的陆军元帅

    1935年夏天,当麦克阿瑟的参谋长任期将满之际,他面临着今后的去向问题。他刚满55岁,还有9年才到退休年龄。如果去任较低级的职务,比如去当军长,那就降低了他的身份,他的继任者也会感到不好办。麦克阿瑟喜欢高高在上,大权在握,有名无实的挂名职务他是不干的。正在这时,麦克阿瑟的老朋友曼努埃尔·奎松赴华盛顿访问,他即将出任新诞生的菲律宾联邦的首任总统。奎松邀请麦克阿瑟到菲律宾去帮助他管理联邦,并规划它的军事防御。麦克阿瑟高兴地接受了邀请。他热爱菲律宾,由于他父亲在那里任过军事总督,麦克阿瑟这个名字在那里具有传奇色彩。十年的联邦地位,然后走向独立,这与他还能服役的年限相差无几。还有什么能比帮助缔造一个新国家更有意义呢?

    罗斯福总统很快就批准了这一安排,但却出现了一个难题。麦克阿瑟究竟应该享有什么头衔和官职呢?如当高级专员,他就得退出现役,可他还不想脱离军队。最后决定让他担任奎松的军事顾问,保留军籍。他除了领取陆军薪金外,每年还能拿到菲律宾政府给予的3.3万美元的报酬。

    傲慢自负的麦克阿瑟希望等他到达菲律宾以后再宣布他继任者的任命。这样,当他出现在菲律宾时仍然佩戴着美国陆军参谋长的四星肩章 ,将会给菲律宾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罗斯福对这个要求口头表示同意——1935年11月15日前不予宣布。但是到了10月1日,当麦克阿瑟及其随行人员还在赴马尼拉的途中时,罗斯福却改变了主意,任命马林·克雷格为参谋长,并立即生效。这样一来麦克阿瑟只不过是个两星少将了。他得到消息后,感到十分气愤和沮丧,说了许多尖酸话指责罗斯福。至于罗斯福为什么这么耍弄他,还没有哪种解释是令人满意的。

    麦克阿瑟一行是乘“胡佛总统”号班船离开旧金山前往马尼拉的。这一行人数相当多,除麦克阿瑟之外,还有他83岁高龄的老母亲,她身体非常不好;守寡的大嫂玛丽,她是来照料麦克阿瑟老母亲的;军医霍华德;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少校,他45岁,曾在华盛顿给麦克阿瑟当过两年副官,现在出任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的参谋长。

    在船上举行的鸡尾酒会上,麦克阿瑟结识了一名叫琼·玛丽·费尔克洛思的女士,她是去上海旅游的,很快就成了麦克阿瑟一行的非正式成员。费尔克洛思小姐那年37岁,尚未结婚,是个身高只有1.52米娇小玲珑的女子,她长着一双褐色的眼睛和一头黑色秀发,性格开朗活泼,说话风趣。麦克阿瑟很快就被她吸引住了,两人谈得非常投机。

    费尔克洛思小姐的身世和个性,与麦克阿瑟的母亲很相似,这也许不是巧合。她是南方人,1898年12月28日出生在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在穆弗里斯巴罗附近长大,是一个有钱有势的面粉厂主的女儿。麦克阿瑟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她具有叛逆的性格,现在还是这样。”她的祖父理查德·比尔德是南部联邦陆军的上尉,在南北战争中,曾同麦克阿瑟的父亲对阵。他后来成为田纳西州政治界的知名人士。她的祖叔父有四人在南部联邦陆军中服务,其中有一人当上了田纳西州最高法院的审判长。她是听着内战时期的战斗故事长大的,脑海里想的几乎都与军事有关。她在穆弗里斯巴罗进入私立学校,然后又在纳什维尔的沃德——贝尔蒙特私立学院就读一年。她父亲去世于1929年,给她遗留下一大笔钱。从那时起,她游历了世界上许多地方。她性格开朗,说话诙谐,知识渊博。

    “胡佛总统”号途经香港时,麦克阿瑟的母亲健康状况恶化。到达马尼拉后,麦克阿瑟迫不得已取消了社交活动。他回到这座城市的欢快心情,由于眼见母亲病危而被罩上一层阴影。他和母亲以及大嫂玛丽住进了马尼拉饭店。在他们到达马尼拉不到两个月,麦克阿瑟的母亲患脑血栓去世。极度悲痛的麦克阿瑟把她暂时安葬在马尼拉公墓,准备以后移葬到阿林顿国家公墓,与他父亲合葬在一起。

    显然因为爱情,费尔克洛思小姐决定不去上海了,她跟随麦克阿瑟一行到了马尼拉。在麦克阿瑟因母亲去世而心情悲痛的那段时间,她总是不离他的左右。因为麦克阿瑟还在服丧期间,对外界没有挑明他们的关系。但由于她时时陪伴着他,马尼拉的社交界都很关注,揣测此事会出现什么结果。

    奎松于1935年11月15日就任菲律宾联邦总统。麦克阿瑟在艾森豪威尔等人的协助下,开始着手实施组建菲律宾军队的计划。按这个计划,到1946年,麦克阿瑟将要训练出一支40万人的部队,还要建设一支拥有250架飞机的空军和一支由50艘鱼雷快艇组成的海军。每年800万美元的军费将由菲律宾政府承担,美国以贷款形式提供军事装备,或者按价出售。如计划能够实现,到1946年菲律宾在军事上将能拥有自卫能力。

    许多菲律宾人对麦克阿瑟的军备计划表示不满,因为开支巨额军费而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华盛顿对这个计划也持怀疑态度,有人担心菲律宾的军事化会引起日本人的严重不安,还有一些人认为训练和武装菲律宾人有可能导致武装暴乱。因此陆军部只提供了少量的武器装备,又都是陈旧过时的。

    1936年10月,德意两国签订了军事协定,结成了“柏林-罗马轴心”,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产国际协议”,这些标志着法西斯侵略集团已初步形成。面对日益迫近的战争威胁,以英、美、法为首的西方国家却在做着和平的美梦。

    1937年初,奎松和麦克阿瑟一同赴华盛顿游说,为刚刚组建起来的菲律宾军队争取军援。他们的努力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麦克阿瑟后来说:“我们的要求……被当成了耳旁风。”

    麦克阿瑟借这次回国的机会,把他母亲的遗骨安葬在阿林顿的国家公墓。然后,他于4月30日在纽约市政大楼举行了简朴的仪式,同琼·费尔克洛思结了婚,他的助手戴维斯少校和诚挚的赫特医生是证婚人。不久,麦克阿瑟携琼及其一行返回马尼拉,而奎松则到欧洲去访问。

    在马尼拉,这对新婚夫妇住进了马尼拉饭店五层侧楼顶上有空调的房间。这是一处豪华讲究的套房,除了几间卧室和洗澡间之外,还有一间书房,麦克阿瑟的8000多册藏书都摆放在那里。从宽大的窗户向外望去,风景如画的马尼拉湾尽收眼底。

    麦克阿瑟回到菲律宾不久,美国国内掀起抨击麦克阿瑟的运动。很显然,如果没有得到罗斯福总统的默许,那是搞不起来的。1937年8月6日,参谋长克雷格通过机要信件告诉麦克阿瑟,在马尼拉的两年服役时间结束之后(1937年10月),请他返回美国接受其他职务。麦克阿瑟感到非常意外,不知如何是好。奎松答应请麦克阿瑟任菲律宾政府的军事顾问,并授予他徒具虚名的菲律宾军队陆军元帅的军衔。1937年11月31日,麦克阿瑟出任菲律宾政府的军事顾问,并正式退出他为之服务38年的美国陆军。麦克阿瑟在公众中露面时,穿着一身他自己设计的不伦不类的“陆军元帅”服,使他看起来更像是“香蕉国①”的独裁者。军服是用白色细呢料制作的,翻领的下边挂着红色勋章 ,镶有四颗星。他还手提一根金制元帅杖。美国的自由主义批评家嘲笑他是“吕宋的拿破仑”。菲律宾的批评家则对他的薪俸(1.65万美元)和免费住房等其他待遇抱怨不止。

    ①常指受外资控制的,只有单一经济作物的拉美小国。

    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到年底就攻占了北平、天津、济南、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奎松总统看到连庞大的中**队都顶不住日军的进攻,就丧失了信心,竟当众说:“即使每一个菲律宾人都用现代化的武器武装起来,菲律宾也是无法保卫的。”

    奎松还秘密访日,企图同日本签订出卖菲律宾的条约,但因政治形势压力太大而举棋不定。因为奎松对建军计划失去了兴趣,预算削减了一半,执行了4年多的建军计划,只有13.5万人完成6个月的培训,空军只有1百名飞行员,40多架陈旧的飞机,海军只有2艘鱼雷快艇。麦克阿瑟只能以这些可怜的力量来安排菲律宾的防务计划。

    1938年2月21日,58岁的麦克阿瑟老来得子——琼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给他取名叫阿瑟。他们雇了一个叫阿珠的广东妇女给孩子做保姆,琼为照顾好孩子,买了许多育儿方面的书,一面看书一面指导阿珠。有一天晚上,孩子总是哭,琼就对阿珠说:“书上说让他去哭,哭一会就好了。”过了一会儿,麦克阿瑟推门进来,责怪她们说:“你们坐在那里动都不动,让孩子哭个不停,到底是怎么回事?”说着他把孩子抱起,哄孩子睡着了。

    1938—1939年,国际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1939年3月,希特勒德国吞并了奥地利,英法两国听之任之。日军攻占了中国的广州、武汉,夺取了13个省份、100多万平方公里。1939年9月1日,德国向波兰发动进攻。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德军就攻占了波兰。

    1939年12月,麦克阿瑟的参谋长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任职4年后被调回国内,从而结束了在麦克阿瑟手下一连六年的工作。艾森豪威尔走后,参谋长之职由理查德·萨瑟兰上校来接任。萨瑟兰是个英俊的耶鲁大学毕业生,他1916年以现役军人身份进入陆军,曾随美国远征军在法国作战。在23年的和平时期,他在陆军的常规守备部队服务,或在美国和海外军校任职,1938年加入菲律宾顾问团。麦克阿瑟非常赞赏他精明强干的办事能力。但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毛病:总是给他的上司挡驾,常常做出本应该由麦克阿瑟本人做出的决定。他一来,甚至连吕宋老资格的将军们也觉得,要通过他会见麦克阿瑟是很困难的。

    麦克阿瑟夫妇两人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虽然他每星期有7天要去办公室工作,但这位将军还是同琼和绰号叫“中士”的小阿瑟在楼顶房屋里度过许多时光,或者读读书,或者在楼顶平台上散散步。麦克阿瑟是个关心体贴妻子的好丈夫,更是个溺爱孩子的父亲,他对儿子寄予厚望,常常为他祈祷。

    4. 危机四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越烧越旺。到1941年4月,德军已攻占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并在北非推进至埃及边境;意大利军队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

    德、意、日三国于1940年9月27日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互相承认在欧洲和亚洲建立新秩序的权利。在这之前,日军已攻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迈出了南侵的第一步。

    1940年12月2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讲话:“如果大不列颠一旦崩溃,我们美国人都将生活在枪口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