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评传》免费阅读!

结束语(1/2)

作者:吕祖谦评传

    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人称"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他的思想、学风、治学方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吕祖谦在学术上以"杂博"著称,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的特征。所谓"思潮",就不是只有一种学说定于独尊的地位,而是百川竞流,由各种不同的学说、思想在相互论辩、相互融合的同异交得中汇集而成的。宋代社会的学术思想较为活跃,文化事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兴盛起来。地方书院的遍及,为学者们的讲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领域,印刷术的革新为著书立说者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南宋时代更是学派林立,但当时能成鼎立之势的却主要有以朱熹为首的理学派,陆九渊为巨子的心学派,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学派。吕祖谦思想上的"杂博"也就是表现了这种历史的现实和特点。

    吕祖谦在学说上折衷朱、陆而又汲取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的功利之学,他打破各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采取"泛观广接"、"未尝倚一偏,主一说"的居中持平态度。尤其是他所具有的学术上宽宏的气度,为当时任何学者所不能及,他为人谦逊、忠厚,对各种"相反之论"皆能虚心听取,并予以尊重。因此朱熹对吕祖谦的学术道德钦佩不已,并评论说他"有耆龟之智,而处之若愚,有河汉之辩,而守之若讷,胸有云梦之富,而不以自多??恬淡寡欲,而持守不稍懈,尽言以纳,而羞为讦??是则古君子尚或难之,而吾伯恭(吕祖谦)犹歇然而未有以自大也"①。吕祖谦在学风上谦虚"未有自大",博取众长的良好学风深得时人的称赞,也为后人的楷模。虽然朱熹也认为"诸家异同处最可观",张拭也主张学术上"交须而共济",提倡学术上的自由交流,然而总不及吕祖谦那样身体力行。最明显的一例便是由他主持的1175年的"鹅湖之会",这是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的。吕祖谦为了筹办这一次学术讲座会是费了不少心血的,他在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热心地穿针引线,还邀请朱、陆门人和自己的学生与会,人数不下几十人。筹办这样的历史上著名的哲学讨论会,它的意义实超过了会议的本身,它不仅影响当时的南宋的知识界,而且也影响到以后,尤其是开了明代自由讲学论辩之风的先河。

    南宋末的大学者王应麟是吕祖谦的学术思想的后继者,清人全祖望在《谢山同谷三先生书院记》中说:"王尚书深宁独得吕学之大宗,深宁论学,独亦兼取诸家,然其综罗文献,实师说东莱(吕祖谦)"。王应麟深得吕学的治学方法、注重综合各家学说,相互参证,为中国学术思想源流,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这正是吕学讲究对史实"参合审订"的"文献之学"的传统。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及其弟子万斯同、全祖望以及后来的章学诚,他们的学术思想,特别是史学的观点受地处浙东的金华学派吕祖谦的影响,则是很明显的。

    将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这是吕祖谦史学观的出发点,他不仅把经书和一些历史著作相提并论,而且还把儒家经典本身也作为一种历史资料,历来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在他看来仅是一部古老的史书罢了,这与后来"六经皆史"之说应该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六经皆史也"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