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戴高乐》免费阅读!

第二十六章 华盛顿之行(2/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戴高乐

说,“另外,指出他对戴高乐将军和战斗法国的态度,除了使大部分上层人物抱着观望的态度以外,将怎样使法兰西民族重新陷入他所不欢迎的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也同样是没有用处的。美国总统的见解终于使我相信,在国际事务中,理论和感情同强权的现实比较起来是不重要的;最主要的是人们所掌握的和坚持的事实;法国要恢复自己的地位,只有靠自己。我把这件事向他说明了,他笑了起来,最后说:‘我们应该努力去做;但是,的确,为法国服务,谁也不能代替法国人民,’”

    罗斯福与戴高乐的几次谈话共用了两天半的时间,但在国务院和总统私人秘书的记录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是戴高乐的《回忆录》描述了当时谈话的情景,二人情绪激动,却是友好的。不管怎么说,当时罗斯福正处在权力的顶峰,美国作为世界最强国,在军事、工业和财政方面控制着它的盟国。罗斯福对世界未来有着全球性的看法,只想着向对方阐述这种观点。而戴高乐所考虑的仅是满目疮痍的法国的问题。法兰西在罗斯福所描绘的奇妙的巨幅画面中,只占无足轻重的地位。在分歧的问题上,二人总是各讲各的,谁也不愿听取对方的意见。

    会晤之后,罗斯福于7   月11   日在白宫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表明总统仍旧坚持原来的立场:“在法国人民选出它的政府之前”,他同意法兰西民族委员会作为“事实上的民政当局”。罗斯福在回答问题时明确指出,“戴高乐的委员会不被看作是法国的临时政府”,艾森豪威尔将军可以自由地同法国其他行政当局进行谈判,由他选择或任命能够维持治安的地方行政当局。

    这次会谈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双方共同的感受是彼此极不信任,而且对以往发生的冲突均记忆犹新。但在分手前,罗斯福总统把他亲笔题词的照片送给戴高乐。上面写着:“赠予我的朋友戴高乐将军。”

    戴高乐没有在美国逗留过长的时间,因为离美国大选只有几个月了,他不愿引起自战争开始以来就不赞成美国对法政策的新闻界对国务院和罗斯福的敌视。但是,在短短的访问结束时,戴高乐在驻华盛顿大使馆举行记者招待会,吸引了大批法国记者和美国记者。戴高乐在会上谈笑风生,平静地用法文谈着法国的解放、某些重大问题以及法美友谊。当他进人会场时,人们起立向他欢呼;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不断地向他鼓掌。美国新闻界大多数一直支持他的行动,要求罗斯福总统承认戴高乐领导的政府。

    记者招待会一开始,戴高乐先用英语说道:“早上好,女士们,先生们。”接着用法语宣读他事先准备好的稿子,戴高乐谈了他这次访美的目的是与罗斯福总统讨论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他说:“我将带着在美国首都逗留期间留下的美好印象离开这里。我这次有机会同许多内阁成员??国务卿、议员、将军们会晤。我认为,我们达到了罗斯福总统和我本人力此行确定的目标:原则上,我们就这场战争中和战争结束后美国和法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客观、坦率地交换了意见,还议论了将来建立世界组织的问题。我们应当迫使德国和日本完全投降,然后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国与国的团结不再是一句空话。”

    “罗斯福总统同我谈了这一切事情,还谈到战争期间和战后美国的对外援助。”戴高乐说,“罗斯福先生高瞻远瞩,理解问题,他的理想主义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我则尽力向他说明了法国在逐渐摆脱暂时的灾难以后,首先和盟军按照自己的地位共同参加作战,一步步走出它暂时的苦难。它打算先与盟国一起参战,进而分享世界和平生活。”

    在场的记者们惊奇地发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位和蔼可亲、高尚和持重的人。在记者的报道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他不高做??”,“毫无骄做的痕迹??”,“他不卑不亢”,“黑黑的眼睛,平静的声音”,“不像漫画上画的那个样子”,“没有长鼻子”,“忧郁的面孔反映了法兰西的痛苦”,“一张自负的脸,但充满人情味”??

    最后,戴高乐巧妙地回答了一些记者提出的一些不适宜的或荒唐可笑的问题。

    问:你同美国就已经解放的领土上实施民政管理达成协议了吗?

    答:这个问题未列入事先预定的日程,但我希望它所创造的气氛能够在这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果。

    问:你是否把临时首都设在雷恩?

    答:法国的首都在巴黎。

    问:目前你相信美国决不打算得到法国的领地吗?

    答:我相信美国总统、美国政府和人民毫无这种想法。

    问,你同罗斯福总统讨论过可能在法国举行一次公民投票以确定是否承认你的委员会为法国政府吗?

    答:没有。这是法国的内政问题,只同法国人民有关。

    问:你认为法兰西帝国会完整无缺的归于你们吗?

    答:我深信法国将完整无缺地收复属于它的一切,但法国宪法和法兰西帝国在未来的世界中将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问:战争之后,法国要求其他领土吗?

    答:关于非洲和远东,法国不再有任何要求。但在欧洲则是另一问题。

    问:有人说法国将不是从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四大强国之一。法国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国吗?

    答:空谈改变不了事实。很明显,如果不把法国摆在大国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世界组织。

    戴高乐在美国的访问,在公众舆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6   月28   日的《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文章说:“法国抵抗运动的事实已经过了检验和证明,这一运动完全是由戴高乐将军领导的。”又说:“在已经解放了的法国领土上,文官政府完全掌握在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的代表手中,这一事实是任何人也否认不了的。今后英法美的关系应当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这是双方进行谈判时指导任何一方的根本原则,如果我们能有远见承认这项原则并明智地遵守它,那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没有不可调和的争端。”

    美国著名新闻界人士对罗斯福政府的对法政策提出批评和表示不满,《纽约时报》评论员德鲁·米德尔顿7   月29   日撰文说:“对法国未来政府的态度使入感到惊奇。在这一地区的大多数法国人期待承认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力法国临时政府。他们听说在这个问题上存有争议非常吃惊。”

    《纽约先驱论坛报》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哈罗德·卡伦德发表了一系列主张尽快承认戴高乐政府的文章。他权衡了英国和苏联关于提高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的立场和软化美国保留态度的立场之后,得出结论:“英国政府事实上已经百分之百承认了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他指出:“没有正式承认法兰西解放委员会的原因是,美国政府拒绝与苏联和英国采取一致立场。罗斯福总统在对法政策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最后说:“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奉行目前对法国人的政策,必将使对美国所于蠢事具有惊人耐心和容忍的朋友们产生反感,它所引起的后果与美国所期望的目的正好相反。”

    在卡伦德文章之后,著后评论家杰弗里·帕森也发表文章说:“国务院继续拖延承认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使美国盟友感到为   难和恼火。英国和苏联政府已明确通知我们,它们希望考虑立即承认。”美国公众舆论普遍认为,戴高乐将军的华盛顿之行,如果说没有改变罗斯福总统对他的看法的话,至少在承认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这一重大问题上引起了美国新闻界和公众舆论的关注。美国公众舆论随后掀起了一场支持戴高乐的运动,由于坚定不移,据理力争,白宫被迫再次做出让步。

    1944   年8 月25 日,戴高乐返回巴黎,受到隆重欢迎,证明了他一贯采取的立场是正确的,第二天,即8 月26   日,罗伯待·墨菲代表美国,哈罗德?麦克米伦代表英国,把承认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的证书交给外交事务专员勒内?马西格利。美国的文本要比英国人的更具有限制性:“美国政府赞成建立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我们希望委员会将按照所有成员集体负责的原则进行工作,以便继续积极进行战争。鉴于争取战争胜利,共同努力极为重要,与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的关系仍应当继续服从盟国指挥部的军事需要。”美国人审慎地承认了有限主权,英国人承认的范围更宽一些。至于苏联人,他们无保留地承认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为法兰西共和国利益的代表。

    罗斯福终于在事实面前低头了,1944   年10 月23   日,他正式承认了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戴高乐想起以前所受的屈辱,得知这一消息时毫无热情。几天之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当有人问他有何感想时,他回答说:“我可以告诉你,法国政府为别人愿意称呼官的名字而感到高兴。”对戴高乐说,这一承认不简单意味着只是接受这种法律状况,井把法国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摆在符合礼宾的地位上,而是表明接纳法国为盟国作战委员会成员。“合法性不仅在于国内认为一个行政当局有权被承认,被服从;同时国外也承认它具有代表性,”

    戴高乐以一个被承认的大国元首的身份向丘吉尔和艾登正式发出了邀请,11   月10   日,二人来到巴黎,戴高乐也向罗斯福总统和科德尔?赫尔国务卿发了邀请,但被他们婉拒,戴高乐从中看出,他与罗斯福的私人关系没有多大变化。罗斯福邀请了俄国、英国和中国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会上讨论了成立联合国的初步方案。法国没有被邀请。但罗斯福总统不愿激怒戴高乐,他在1945   年1 月6 日的国情咨文中,赞扬法国人在1940   年拒绝投降,进行抵抗。他承认法国有权解决德国问题。他打算让法国作为一个强国重返世界舞台,认为这样做可以取悦戴高乐。

    虽然美国在承认法国临时政府问题上还有些扭扭捏捏,但戴高乐在争取外交承认上总算取得了重大突破。欲知巴黎解放后,这位法国抗战英雄,在内政、外交上采取如何措施,且看下文分解。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