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戴高乐》免费阅读!

第六章 德国剑出鞘(1/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戴高乐

    侈谈和平诡计多,扩军备战紧敲锣;

    法英受骗搞绥靖,引火烧身遭战祸。

    虽说戴高乐多次呼吁“加强国防,警惕德**国主义的重新崛起!”但是法国当权派,无论军界和政界,都无动于衷。法国外长白里安说:“只要我担任外长,大炮就去它的吧!”可是国际形势使他的“高尚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经济衰退波及全欧,希特勒上台后咄咄逼人,只要不是神经错乱的人都认为战争越来越逼近了。即使这样,在法国还到处流行着这样一句宽慰人心的滥调:“法**队是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何必庸人自扰!”

    在战后法**队的组织中,最高军事机构是军事委员会,由陆军部长担任主席。军队没有总司令,指挥权由兼任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总监和总参谋长共同掌握。军事委员会本身包括全体元帅,在大战期间指挥过一个军或一个集团军的将军,马克西姆?魏刚将军说:“这种选择方法保证了军事委员会的称职。”事实上这种领导班子的组成助长了军事委员会的思想僵化。魏刚的看法只说明,他没有从亲身经历的法**事惨败中吸取任何教训。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界的三位显赫人物是霞飞,福煦和贝当,他们都是法国元帅。霞飞在战后曾短时担任设防区研究委员会主席,于1922年辞职。福煦担任协约**事委员会主席,负责实施凡尔赛和约的军事条款。这项任务是他的主要职责。他虽然出席军事委员的会议,但在审议问题时没有特别权力。福煦和霞飞都年逾古稀,他们对法**事组织和政策的影响不久就越来越小了。贝当却不然,他比他们两人小五岁,精力特别充沛。在整个20   年代,直到1931 年2 月,他一直任总监兼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到他放弃这两项职务时,已经75   岁,但他仍担任着其他重要职务,仍把着权力不放。他的陈旧的军事理论和僵化的思想体系,为法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唯一值得这些老将们夸耀的是,他们用巨额军事投资建造了一条马奇诺防线。这条防线受尽嘲讽。这条耗资25   亿法郎的防线,并没有真正起到军事屏障的作用,正如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威廉·夏伊勒所指出的:“马奇诺防线的麻烦在于设立的地点不对。

    ??德国人从最早的部落时代起,就采取的入侵法国的标准路线??是穿过比利时。这条路线最短,最好走,因为这条路沿途平坦,没有需要渡过的大河流。德国人在1914   年又采取了这条路线。”

    法国把几十亿法郎花在马奇诺防线上,而不发展空军,这看来很奇怪,也许他们认为,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还没有建立有组织的空军。法国人被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所麻痹,听任他们的空军老化、削弱。1928   年,空军成为一个独立的军种,还设立了空军部和总参谋部,但是组织上的这种变化并没有使空军的建设取得很大的成果。地面的对空防务的情况更糟。到了1930   年,还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几百门高射炮。翌年,设立了空防总监的新职,

    第一任空防总监不是别人,正是75   岁的贝当。他刚辞去陆军总监的职务就担任了此职,一直担任到1934 年。他在1932   年给军事委员会的一封信中反映了他的特别狭隘的思想。他写道:

    “如果我有200 架战斗机来防御敌人的进攻,有200   架强大的轰炸机进行报复,每架载两吨炸弹,航程1000   公里,到了那一天,和平就有了保证。”已故英国将军、军事著作家富勒说,马奇诺防线是“一面盾牌,它缺乏一把剑”,而“法国野战军是一把扫帚柄”。

    空军甚至是更差劲的工具。这句评语讲得很尖刻,但却是对法**队公正的评价。诚然,这支军队多年来号称是“欧洲最强大的军队”,但却远远不能满足法国国防的需要。

    与法国统治集团麻木不仁的情况相反,希特勒上台后加紧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扩张。他的具体目标和方法是他早在《我的奋斗》中就十分露骨和十分详尽地规定了的。现在希特勒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以宣传裁军与和平的方法来迷惑德国在欧洲的敌手,同时睁大眼睛寻找他们集体甲胄中的弱点。1933   年5 月17   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了“和平演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漂亮的演说之一,是欺骗宣传的杰作。它不仅深深地打动了德国人民的心,使他们团结在他的周围,而且在国外造成了一种使人有好感的印象。就在希特勒发表演说的前一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刚刚向44   个国家的元首发出了一封动人的信件,概述了美国在裁军与和平方面的计划和希望,呼吁废除一切进攻性的武器——轰炸机、坦克、机动重炮。希特勒很快地响应了美国总统的呼吁,并且加以充分的利用,希特勒说,他的政府对罗斯福总统的呼吁表示热烈的欢迎,德国愿意放弃一切进攻性武器,也愿意解散它的全部军队,销毁它现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邻国和有武装的国家也这样做的话。他还强调,德国不想进攻别国,只想谋求安全,愿意同任何国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这篇演说,还有不少温和的辞句和热爱和平的表白,使得忧心忡忡的世界感到又惊又喜。给人的印象是:德国不要战争,战争是“疯狂透顶的事”。它会“造成现有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崩溃”。纳粹德国并不希望把其他国家的人民“德国化”。但是,其中有一个警告。德国要求同其他国家享有平等待遇,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如果得不到平等待遇,德国宁可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然而在西方世界同声庆贺希特勒出乎意料的讲道理的时候,这个警告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这个性格暴躁的纳粹独裁者口中说出来的,竟不是如许多人所预料的蛮横威胁,而是甜言蜜语,全世界都给迷住了。伦敦《泰晤士报》认为,希特勒的平等待遇的要求是“驳不倒的”。法国一些报刊也认为,希特勒已响应了罗斯福总统的呼吁,这个姿态使惶惶不安的世界有了新的希望。

    但是,希特勒的警告并不是空口说说而已。当10   月初看到协约国坚持要在八年之后才肯把它们的军备降低到德国水平的时候,就在10 月14   日希特勒突然宣布,由于其他大国在日内瓦不肯给予德国平等待遇,德国立即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与此同时,他采取了其他三个步聚,即解散国会,宣布他将把他退出日内瓦会议的决定交付全国公民投票来认可,最后命令国防部长冯?勃洛姆堡将军向军队发出秘密指示,如果国际联盟采取制裁行动,就要抵抗武装进攻。

    为了肢解协约国,以便将来更好地收拾法国及对其盟国各个击破,希特勒突然对波兰表示“亲善”,宣布用直接谈判的手段来解决德波两国共同有关的问题,并且“为了巩固欧洲和平,在相互的关系中放弃使用武力”。由于诱使波兰人同他进行直接谈判,他就能绕过国联并且削弱它的权威。这样也就能够破坏法国在东欧的联盟关系,而在这种联盟关系中,波兰是个重要的堡垒。

    1934   年1 月26 日,也就是希特勒在他执政第一周年纪念日出席国会开幕式的前四天,在德国的诱使下,波兰即开始逐步脱离自1919   年复国以来的保护人——法国,而越来越接近纳粹德国。这是一条导致它在“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远远没有满期之前就亡国的道路。

    希特勒口头上奢谈和平,但暗中却加紧准备战争。按照凡尔赛条约的规定,战后德国的军备,必须取消普鲁士的军训制度,解散军官学校,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德**队“只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织之”,即实行雇佣兵役制度。不许德国进行战争动员,限定其陆军不能超过十万人,其任务是维持国内秩序和巡查边界。同时规定这支军队不能拥有空军,不能使用坦克和重炮。德国的海军只能拥有36   艘军舰,不能配备主力舰,最大的舰只不得超过16000 吨,并规定禁止使用潜水艇。最后还规走莱茵河沿岸不能成为德国的军事区,而且还分别由国联占领5 年,10   年和15   年。

    希特勒在其执政的头几年中,以“砸烂凡尔赛和约的锁链,恢复德国人民的荣誉与自由”,“保卫德国的边界”和“维护和平”等口号来欺骗人民。他侈谈德国人民的“平等权利”,煽动群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情绪,为其侵略扩张服务。正如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1937   年12 月10   日所讲的:“政治就是一种赌博。历来赌博是怎样赢钱的呢?就是要下大的赌注。这完全和买彩票一样。谁买彩票买得最多,谁中头彩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有人问我们,40   年计划难道不是战争计划吗?我就这样回答:“是的,是这样的计划!”希特勒分子就是这样,把德国人民的命运视为多数人受害、少数人获利的彩票赌局。戈培尔野蛮地声称:“只要我们,纳粹政府和后台老板能赢,我们就准备把全体人民去作赌注——战争就是这场赌博的最残酷的结局。”

    为了打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军事限制,早在1934   年,希特勒就命令陆军要在同年10 月1 日以前,把它的兵力增加到原来的两倍,从10 万人增加到30   万人。还准备公开下令征兵和公开否认凡尔赛和约,海军也得到警告,要加速建造两艘26000   吨的巡洋战舰,这两艘战舰后来命名为“夏恩霍尔斯特”号和“格奈斯瑙”号。凡尔赛和约所禁止建造的潜水艇,也早在芬兰、荷兰和西班牙偷偷建造。作为民用航空部长的戈林也在忙着建立空军。他令制造商们搞军用飞机的设计,对军用飞机驾驶员的训练在航空体育协会的伪装下早已加紧进行了。到了1935   年2 月16 日,希特勒公布了一项惊人的法令:实施普遍军役制,并规定为和平时期建立12 个军和36 个师的军队,大约50   万人。德国的航空工业也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32 年才生产36架飞机,到1935 年已上升到3183   架了。这样一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军事限制被希特勒彻底打破了。

    希特勒扩军备战的步伐是惊人的。

    1939 年9 月1   日他供称:“我致力于德国国防的重建工作已6 年有余。在此期间,为建军而支出的费用在900 亿马克以上。”每年平均151 亿马克。在、933 年到1938 年的6   年中,德**事预算的开支和军事生产分别增加了9 倍。军费开支占同期国家预算的3/5。

    1939 年建成位于德国西部边界的长500   公里,包括16000 个军事设施的齐格菲防线。

    1939 年,德国生产了8295   架飞机。这一年,德国的军人生产比英、法两国的总和还多一倍。希特勒对大规模扩充军备的目的是直言不讳的。他说:“从原则上来说,我不是为了不打仗才建立国防军的。我一向部有打仗的决心。迟早我总要解决这一问题,”

    面对纳粹德国扩军备战的疯狂行动,法国、英国和国际联盟理事会,除了发出空洞的警告外,没有采取任何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