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免费阅读!

第二十章 兵败莫城(1/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

    烽火难熄怀倦意,对姜宣战心如焚;

    局势急转呈败象,才知元首非圣明。

    前面说到德军最初一个月在苏联战场的胜利使得纳粹党徒欣喜若狂,一场以谋取私利为目的的政治角逐在纳粹上层展开,戈林等人的注意力已从战场转向了官场。可是,这些人高兴得太早了,俄国人至少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德军统帅部不得不承认,“巴已罗萨计划”受挫,不仅仅是因为行动得太早,最根本的是低估了苏俄的力量。德军越是深入苏联的腹地,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忧心越重。他们简直不敢相情,苏俄在已经损失数百万军人的情况下,还能投入如此之多的兵力予以德军从未遇到过的顽强有力的抵抗。德军最高统帅部在给希特勒的报告中说,“开战后,俄国方面按照他们自己的战略计划,集中了12000 辆坦克和8000 架军用飞机,这足以证明俄国人对受到进攻已有准备。”

    然而,纳粹的上层人士始终不愿上视现实,他们对战争的结局已下定论,那就是俄国人在三个月之内必将被彻底击败。至于军方的忧虑,希特勒则认为那是德**方历来的弱点。他对戈林说:“即使俄国人就像陆军所说的那样强大,那也是过去的事了,在遭受这样的打击之后,俄国人已经没有力量抵挡住我们进一步的打击了。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巩固在俄国的统治。”

    在入侵苏联不足一个月的7 月16 日,希特勒就曾召开会议,研究在战争期间及战后如何巩固对占领区的统治的问题,戈林和各部部长都参加了会议。希特勒首先强调彻底消灭俄国的决心:“我们再也不离开这些领土,在乌拉尔以西再也不会有任何军事大国,即使我们要战斗一百年也在所不惜。

    剩下的问题只是在四年计划(戈林负责)、党(鲍曼负责)和警察(希姆菜负责)各部门之间分配责任。”戈林兴奋异常,再次在会议中间站起来保证,空军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尽最大的力量。他还对希特勒亲自授予战斗机王牌飞行员、戈林的战斗机部队司令维尔纳·默尔德尔斯骑士十字勋章表示感谢。

    接着,希特勒对瑞典人在苏德战争之前的行为进行了抨击,戈林作贼心虚,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他在希特勒的话音刚落便跟着指责瑞典人“堕落”。

    那一天,希特勒的心情好像格外地好,对戈林居然又恢复了从前亲密友好的态度。会议结束后,还特意留戈林单独呆了一会儿,询问他的身体和家人的情况。当话题转到“巴巴罗萨计划”时,希待勒很恳切地对戈林说:“你应该知道,我对这场战役非常担心,因为这是关系到德国命运的一次战役。

    假如在战争开始之前,我知道苏联军队的总体实力,特别是知道它有庞大的坦克部队,真不知道我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决定。但是,很清楚,俄国的问题必须解决,而现在正是着手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等到明年可能就太晚了。”听到希特勒道出肺腑之言,戈林受宠若惊,大为感动,因为希特勒很久没有这样推心置腹地同他谈话了。在向希特勒告别之前,戈林满腔赤诚地立下誓言,他愿为元首的千秋大业效尽犬马之劳。

    在7 月16 日的会议之后,戈林根据会议决定,建立了东方领土经济活动参谋部,全权负责被占领地区的经济事务。

    实际上,从7 月下旬开始,战争形势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德军从前方传回的战报已不像最初那佯鼓舞人心。为了防止形势继续逆转,希特勒命令戈林指挥空军对莫斯科实施“恐怖袭击,以加速布尔什维克内部的分裂”。7 月21 日、22 日两天,德国空军猛烈地轰炸了莫斯科,但并没有收到什么效果,苏联人没有一点退缩的表示,从莫斯科那里也看不出任何“崩溃”的证兆。戈林非常希望了解莫斯科方面的动向,为此专门同纳粹情报部门首脑卡纳里斯密谈了一次。卡纳里斯告诉戈林,“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场战争不会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造成布尔什维克主义内部的崩溃,甚至连一点刺激作用都没有。”闻听此言,戈林前几天的亢奋情绪一扫而光。不知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安排,瑞典人达勒鲁斯在戈林同卡纳里斯会谈之后,突然又神秘地出现在卜琳庄园,戈林在密室里同他的这位老友单独谈了4 个多小时,至于究竟谈了什么,对于其他人来说只能是个谜。第二天,达勒鲁斯匆匆地乘飞机走了。

    7 月31 日上午,埃米从巴伐利亚打来电报,告诉戈林她将返回柏林同丈夫见面。戈林冒雨来到空军司令部,准备在埃米到来之前,将手头的文件处理完毕,然后同埃米一起回庄园休假。下午6 点左右,就在戈林准备去车站接埃米的时候,他的副官报告说盖世太保头子海德里希求见。戈林不禁有些诧异,猜不出海德里希找他会有什么事,他平时一向不太过问盖世太保和党卫军的事情,深怕引起希姆莱的猜疑和不快。但他又很想把海德里希这位年轻气盛并且精明强十的党卫军办公厅主任拉拢过来,使他能为自己所用。现在,海德里希找上门来了,机会难得,戈林忙让副官传见。海德里希对帝国元帅毕恭毕敬,弄得戈林心里非常舒服。海德里希说,他来这里是想让戈林在一份文件上签字,这份文件是他以帝国元帅的名义亲自起草的,内容主要是授权海德里希,“全面解决德国人的势力范围内的犹太人问题”,“在组织上物质上作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并提出一个包括有关措施的总体方案”。戈林接过文件匆匆看了一遍。只见他的乞字已被打在了文件版头。

    戈林问海德里希为什么不找希姆莱签署这份文件,海德里希回答说,他认为帝国元帅更有权威性,海德里希的恭维恰到好处,戈林微笑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痛痛快快地在文件上签了名。海德里希走后,戈林立刻心情愉快地赶往车站接埃米。此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刚刚签署的这份文件正是5 年后他被判处绞刑的最重要的罪证之一。戈林很快将这件事忘到了脑后,直到在纽伦堡审判中法官出示证据,他才回忆起来。

    接到埃米后,戈林陪她回卡琳庄园住了一段时间,接着又从卡琳庄园去巴伐利亚度假。在居留慕尼黑时,戈林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博物馆,并拿走了一些艺术品。8 月中旬,戈林以参加空军的作战会议为名来到巴黎。其实,他对会议没有任何兴趣,这次来巴黎的直接原因是得知驻守在巴黎布瓦德布洛涅城堡的海军通信部队,在一名犹太富商的城堡里发现了一只保险柜,里面装有一批18、19 世纪的珍贵的油画。戈林来到巴黎后. 立刻派人将这批画作送到他下塌的饭店,然后在象征性地参加了一欢会议之后。心满意足地返回了柏林。

    在戈林休假期间,希特勒同陆军总司令部之间在战略问题上的分歧日益严重。希待勒一直主张德军在苏联战场上形成钳形攻势,一路指向列宁格勒,一路指向乌克兰和高加索。希特勒之所以坚持这样的战略方针,除了因为他对乌克兰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垂涎已久之外,同时他还认为攻占这两个地区,还可以诱歼坚守在基辅东面的苏军布琼尼集团军。而打下列宁格勒不仅可以在心理上给苏联人以致命的打击,而且能同芬兰军队会师。出于以上种种考虑,希特勒下令,在没有达到上述目的之前。暂不进攻莫斯科。但是,以勃劳希契和哈尔德为首的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则力主立即进军莫斯科,理由是苏军主力正在向莫斯科集结,打下莫斯科,就可以使苏联失去最后一支有生力量。他们还指出,莫斯科是苏俄最重要的军火基地,也是苏俄交通的主要枢纽,莫斯科一旦被拿下,后方的苏军就很难被输送到前方方。双方备持己见,互不相让,希待勒大骂陆军司令部的将军们“全是一些脑袋被过时的理论弄得陈腐不堪的人”。那边也不甘示弱、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同勃劳希契商议,如果元首再坚持他的意见。他们就一起辞职。

    戈林回到柏林后,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希待勒一边,拼命攻击勃劳希契和哈尔德,声称他们干扰了元首的战略意图。8 月20 日,戈林在由他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指责勃劳希契“正在背叛元首,总是阳奉阴违,惯于在背后捣鬼”。如此激烈的言辞终于激怒了一向对戈林唯唯喏喏的勃劳希契,他站起来同戈林大吵了一通。结果戈林和勃劳希契均因心脏病发作,不得不在下午的会议上将他们各自的保健医生带来。

    由于希特勒不肯让步,陆军被迫改变了进攻的方向,开始向基辅和列宁格勒进军。9 月19 日,南路集团军占领基辅。德国通讯社发布消息说,苏军大约有65 万人被消灭。陆军方面也并不是毫无保留地向希特勒妥协,中路集团军两个月来一直按兵不动。在攻占基辅之后,希特勒同意了陆军司令部攻打莫斯科的要求。然而,时过境迁,为时已晚,俄国的秋雨季节马上就要来临,接着便是令德国人发惟的冰天雪地的严冬。

    戈林时常对战事心生厌倦,对陆军的胜利更是不屑一顾。9 月初,他来到罗明顿,不顾雷雨和冰雹,每天出没于猎场,恣意作乐。跟随戈林来这里的空军副总参谋长瓦尔道在9 日那天的日记里写道:“为了追逐猎物,我们每天要兜80 英里的圈子……我们这种生活方式同部队是无法相比的。一整天,都下着瓢泼大雨,公路变成了沼泽。我们即将进入冬季战役,真正的考验将来到。”

    瓦尔道并不完全理解戈林此刻的心情,开战以来,还发生了一件他一直不愿提及但又使他懊丧万分的事情。戈林的空军由于要应付西欧、北非、俄国和意大利战区的繁重的飞行任务,随着战事的日趋紧张,飞机的数量明显不足,空军司令部的官员们为此伤透了脑筋。而戈林的老友,他亲自任命的空军军械局局长——恩斯特·乌德特,却一直没有办法增加飞机产量。有一段时间,戈林多次催促乌德特拿出改变现状的办法,乌德特每次都拿着一大堆图表来向戈林叫苦,语无伦次地诉说材料和人力严重短缺,飞机的生产已经到了极限。头几次戈林相信了他,后来觉察到“我上当了”,再后来戈林发现,酒精中毒已使乌德特的精神和身体状况极度恶化,他几乎不能正常工作了。于是,在戈林的劝说下,乌德特将军住进了空军中心医院。

    乌德特事件很快过去了,可这位空军军械局局长所造成的损失却不是一下子就能挽回的,空军装备短缺成了戈林的一块心病。戈林明白,他即便再巧妙地隐瞒事实,也难以骗过希特勒。因为他无法阻止各军团向最高统帅部发出派空军配合的请求,况且最高统帅部的那些将领们早就巴不得他在希特勒面前丢脸,他们肯定会添枝加叶地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希特勒。

    进入8 月份之后,军备不足的德国空军在各条战线上都放慢了行动。为了应付作战任务,他们只好最大限度地增加复飞架次,仅驻守苏联前线的第4 航空队,一天就得飞出1600 多架次,但仍然满足不了陆军方面的需要。在这段时间里,英国皇家空军每天要对意大利北部的德军进行数次轰炸,最高统帅部的情况通报中说,空军作战不利,已经严重影响了驻意大利的德军的十气。而以马耳他为基地的英国空军,则使北非的隆美尔军团的供应线经常处于极大的威胁之下。隆美尔直接给希特勒发去电报,要求空军能够“意识到这是一场战争,而不是游戏”。10 月2 日,戈林和意大利空军参谋长在罗明顿举行会议,商谈支援北非战场和保护意大利北部制空权的问题。会后,根据戈林的建议,希特勒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批准把第2 航空队和整个空2 军从苏联前线调往意大利。

    进入10 月份之后,德军在莫斯科外围的攻坚战中取得了重大战果,他们在其仆从**队的援助下,于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一举消灭苏军75 个师。德军最高统帅部向希特勒报捷:“我们已经最终和毫不夸张地赢得了胜利!”

    这时,戈林也认为夺取莫斯科仅仅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因此赶紧命令空军参谋部绘制一幅包括莫斯科航空区在内的新地图。那顺内克在给前线部队的电报中说:“空军最多在莫斯科前线呆到11 月6 日……至多到那时,我想空军在莫斯科的任务就将基本完成。”

    尽管战斗仍在继续,德**官们却早早摆出一副胜券在握的架势,包括戈林在内的纳粹上层人士们更是恨不得立刻把自己应该在战争中得到的那份好处捞到手。然而,他们还是算计错了。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德军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就连在相对温暖一些的南乌克兰,冰雪也使得德国空军的飞机无法起飞。空军和陆军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空军埋怨陆军行动缓慢,陆军则指责空军配合不利,戈林还不时在希特勒面前指出哈尔德和勃劳希契指挥失当之处。10 月23 日,纳粹谍报局头子卡纳里斯到最高统帅部汇报他的部门在德军夺取高加索油田时将采取的行动。当他在谈话中提到第二天要去看望戈林时,最高统帅部首脑、陆军元帅凯待尔毫不掩饰地大发雷霆,“帝国元帅,”他高声喊道:“真成了不在职的最高统帅部首脑!他总是在我的背后捣鬼。”

    戈林大概终于知道了德国人不会轻而易举地在苏联战场取得胜利,因此,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他开始奔走于各兵工厂,督促他们加紧生产。

    为了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戈林还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将苏联俘虏用于战争工业的问题。正当戈林为堵上军械局局长留下的漏洞而奔忙时,11 月17 日中午,有人打电话告诉他,当天早晨乌德特自杀身亡。戈林的心头一阵惊颤,自从把乌德特送进医院之后,他几乎忘掉了这位老朋友。放下电话后,戈林马上赶到了空军医院。走进自杀者的房间,戈林一言不发地站在他的床前,看着他胡乱涂抹在墙上的临别“留言”:“铁石心肠的人,你抛弃了我!”

    在场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铁石心肠的人”是谁,戈林却明明白白,他忘不了他早年的绰号,而这个绰号被死者写在了墙上。戈林手指着墙上的字转身吩咐道:”立刻把这些东西抹掉!”随后阴沉着脸走出了房间。

    第二天,空军部发布了这样一则公告:

    “1941 年11 月17 日. 在试验新式武器时,空军军械局局长乌德特上将因严重事故致伤死亡,以身殉职……元首已下令举行国葬。”

    戈林不知是为了维护老朋友的声誉,还是怕给自己惹出麻烦,编造了谎言。在安葬乌德特的那一天,戈林命令空军系统的所有建筑物都要下半旗致哀。葬礼的规模很大,在柏林的党政要员云集空军部大礼堂。戈林是最后一个到场的,他脚蹬棕红色皮靴,身穿灰色制服,制服上缀有金色飘穗,浑身上下,齐齐整整,在人群中显得很扎眼。在葬礼结束之前,主持人请戈林讲话。他作出悲不自胜状,用变了调的声音说:“对于他的死,我只能说我失去了一位最好的朋友。”

    葬礼结束之后,同戈林一起回到空军司令部的米尔希对他说:“对乌德特的许多工作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否则将会对空军装备的生产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戈林点头称是。他无需在米尔希面前掩盖乌德侍的失误,因为他知道对于米尔希这样的行家来说,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