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华西列夫斯基》免费阅读!

第十七章 进军至东普鲁士(1/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华西列夫斯基

    亲统大军人敌境,直捣“狼穴”建奇勋;

    “胜利勋章”颁二度,“苏联英雄”传美名。

    苏联军人在秋天来临之前已跨越了同东普鲁士接壤的边境。自从俄国士兵在德国人的重炮轰击之下经过这个地方(退回东方),已经整整过去30年了。而现在,东普鲁士又可以听到俄语了。但是,现在向西迈进的已经不是过去那种为了与己无关的目的而在战场送死的毫无权利的和识字不多的农民了。现在向西迈进的是伟大苏维埃国家的战士,是担当解放者的军人,是为欧洲国家人民带来自由的反法西斯战士。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晚年的华西列夫斯基所写下的这段话是充满了复杂感情的。凡是稍微有点儿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他说的30年前是指1914年。那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人在东线战场大败俄军,平均三人一条枪、甚至连衣服和鞋袜都供应不上的**的沙俄军队一路由加里西亚、波兰、东普鲁士、立陶宛仓皇退回了俄国。其情其状,确乎丢盔弃甲,狼狈之至。当年19岁的青年华西列夫斯基,就是从这时中断科斯特罗马神学校的学业而走上职业军人的道路的。自然,那时他也是想“报效祖国”。

    东普鲁士确实是令包括华西列夫斯基在内的每个俄国人都感到伤神或沮丧的地方。不仅1914年是这样,1918年德军还曾企图把这里作为出发地而夺取旧俄都城彼得堡,那时俄国上下都在惶惶不安之中。而且,像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这次1941年爆发的苏德战争中,德**队那三路大军中的“北部”集团军群也是从这里突入苏联的,而且很快就通过立陶宛直接威胁到了对苏联人有着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精神价值的列宁格勒的安全。现在,当战争进入第四个冬季,即1945年1月的时候,苏军不但已经把侵略者全部赶出了自己的国土,而且马上就要在这里实施对法西斯德国北部本上的反击了。这怎能不让人感到兴奋并浮想联翩呢?

    现在,华西列夫斯基就要亲统大军进击东普鲁士了。他心里非常清楚,攻占这个德**国主义的堡垒和法西斯希特勒的老巢,将是欧洲东部战场上对德军的致命一击。它将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争最后阶段中的重要一员。

    在整个苏德战争的1941—1945年期间,东普鲁士对法西斯德国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从战争开始之前直到1944年冬季,法西斯分子自称为“狼穴”的希特勒德国统帅部大本营一直就设在这里。它在拉斯登堡附近的一群距地面很深的坚固地堡群中,它的地面上是一片不大的小树林,用来作为防空伪装。其地下核心部分共由10个地堡组成,地堡的后部和卧室都在两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之下。希特勒本人所在的地堡内,除了工作室、卧室之外,还有一间可作小范围讨论的会议室,它们都在里边装着单独的木板房。到1944年秋季,他的地堡因重新加固而成了水泥巨人,仅木板房外的水泥墙就有7米厚,附近的其他作战机构也都重新加深加厚了。

    希特勒认为保住东普鲁士具有很重要意义,它是牢靠地掩护从波兰北部和立陶宛进入德国并由此通向德国中心地区的要冲。因此,在普鲁士境内和与它毗邻的波兰北部地区,法西斯在旧有的地堡基础上又构筑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工事。这些筑垒体系,不论在工程技术方面还是火力配系方面,在当时的欧洲和世界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它有坚固的正面阵地、斜切阵地和布满数不清的永各地下防御暗堡,而这些,又被几个大的防御枢纽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防御总深度可达150—200公里。该地的地貌特点也极利防守,它有遍地的湖泊、河流、沼泽和水渠,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有坚固的石料建筑物。像这样的现代化筑垒和天然障碍物相得益彰的防御体系,就其实力来说,远不比德国西部的“齐格菲防线”逊色,在某些地段上甚至还超过了后者。

    为了阻止苏军从这里突入,除了这些防御体系外,希特勒和德国统帅部还在这里部署了重兵。稍早些时候,当其“中央”集团军群在白俄罗斯地区被歼后,残部又在这里获得了重建,自1月下旬则直接改称为“北方”集团军群。其当时所辖部队,计有坦克第3集团军、第4和第2集团军,总计兵力41个师(其中3个坦克师和4个摩托化师)和1个旅,约有58万人之多,此外尚有20万人组成的所谓“民众冲锋队”。它们拥有8200门火炮和迫击炮、7O0辆坦克和强击炮及第6航空队的515架作战飞机。

    早在1944年11月间,苏军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就开始酝酿东普鲁士战役计划,并曾试图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先行突入东普鲁士境内。为此,华西列夫斯基被斯大林由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前线召回了莫斯科。但这次行动没有能够成功。后来,大本营只好另行重新策划,华西列夫斯基因战事紧急没有再回莫斯科,只是征求了他的意见。当时,大本营和总参谋部考虑到,只有及早地粉碎这里的敌军集团,才能空出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去增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正在准备中的柏林方向作战,而且,这也是事先消除该部敌军集团可能对柏林方向作战的苏军实施侧翼突击威胁的需要。

    因此,还在华西列夫斯基没有完全脱离开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前线事务时,东普鲁士战役便于1945年1月13日开始了它第一阶段的作战。揭开战役序幕的是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部队。当时,这两个方面军共有1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及8个坦克机械化军和1个骑兵军,总兵力在160万左右,它们拥有215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38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3000多架作战飞机。这样,在整个力量对比上,苏军的有生力量超过了敌人1.7倍,火炮超过1.6倍,坦克超过3.7倍,飞机超过1.9倍。显然,优势是绝对的。

    根据大本营计划,这次战役的总目标是:切断守卫在东普鲁士的“中央”集团军群同其他德军的联系,把该集团军群逼到海边加以分割并各个歼灭,肃清东普鲁士境内的敌人。为此,计划规定将由白俄罗斯第3和第2两个方面军通过实施协调一致的向心突击来达成战役任务。首先,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从东北和东部方向突破敌军防御,夺取蒂尔齐特、英斯特堡、贡宾南及拉斯登堡等一系列要塞地域,然后直取敌军重兵把守的哥尼斯堡,将敌人消灭在这座海滨城市。同时,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从东南方向突入,夺取姆瓦拉、德意志一埃劳等地区,从而切断东普鲁士敌军集团与其“中央”集团军群及其战略后方的联系,一则实施对东普鲁士的深远迂回,再则也掩护了向华沙、波兹南与柏林方向进攻的苏军侧翼。

    应该提出的是,整个这次战役的弹药准备及其实际消耗量,恐怕在战争史上一切战役中都是极为空前的。当时,两个方面军一共领取了1330万发各种口径的炮弹、62O00万发各种枪弹、220万枚手榴弹。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仅在13—14日两天内就消耗了1000多个车皮的主要弹药,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仅在进攻的当天,即14日一天之内,也消耗了95O多个车皮的主要弹药。为了把这19500多车皮的弹药从火车站运送到部队前线,就调运使用了将近10万辆运输汽车。

    进攻前的炮火准备和航空兵准备也是空前的,它大大地帮助了两支方面军部队在各自突击方向上的推进作战。到1月18日,尽管德军还没有放弃拼命的抵抗,但已呈现出节节败退的局面。其有生力量也遭到了相当程度的重创。整个东普鲁士东南、东北及北部的广大地域,全被苏军占领了,战线推进了80—100多公里。到1月底,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部队已前出到哥尼斯堡南北两面的海边,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部队也前出到了被一个沙嘴与但泽湾分开的弗里齐斯一哈弗湾地带。至此,东普鲁士敌军集团已经被挤到了海边,并切断了它与“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整个敌“北方”集团军群也被分割成了3个互不联系的部分。具体说来,敌军有4个师被逼迫到了泽姆兰德半岛的海边;5个师连同要塞部队被围困在哥尼斯堡;将近20个师被分割合国在哥尼斯堡以南的广大地域。与此同时,从北面负责保障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行动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于1月28日攻占了被围困长达3个多月之久的敌麦麦尔集团,守敌3个师全被消灭。这样,不仅该敌与北部沿海的“库尔兰圈”内敌军的联系被撕断,而且,在总的战略方向上,希特勒企图利用“库尔兰圈”、麦麦尔、哥尼斯堡一线敌军突袭进攻柏林方向苏军侧翼的阴谋也遭到了彻底破灭。

    在整个东普鲁士战役分阶段的战役作战中,德军损失极为惨重。仅被俘者就达5.2万人之多,此外还有大量的装备、弹药和技术兵器。东普鲁士的大片领土被苏军占领,他们还从这里的法西斯集中营中救出了约6.8万名欧洲各国公民。当这些饱受希特勒法西斯分子虐待、劳役之苦的人们见到了他们的解放者后,很多人都纷纷要求加入苏联红军,以便为自己、为自己的亲人和同胞们,向万恶的法西斯讨还血债,报仇雪恨。

    在这一阶段中,华西列夫斯基的主要精力仍旧放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围歼敌“库尔兰圈”的作战上,其中主要是1月下旬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攻夺海港城市麦麦尔的战斗。到2月初,由于斯大林和安东诺夫要去克里米亚半岛参加雅尔塔三国首脑会议,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他被召回莫斯科以履行总参谋长和副国防人民委员的职责,即代行大本营统筹全局,领导各个方向战场上对德军的进攻。此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军行动转入防御,具体协调工作转给了当时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戈沃洛夫上将负责。

    2月6日起,华西列夫斯基开始了东普鲁士战役第二阶段的实际部署工作。当天,根据他经手签发的大本营训令,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部队全部拨给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其指挥机关则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接收了第43、第39集团军和近卫第11集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则得到原属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第50、第3、第48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及近卫坦克第8军。这样一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就可以按原计划改变作战目标,直接在波美拉尼亚方向去协助朱可夫领导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进攻柏林方向的战役作战了。这时,在它的建制内还有突击第2集团军、第65、第49、第70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军、机械化第8军及近卫骑兵第3军等大量部队。

    2月10日,东普鲁士战役第二阶段作战开始。参加这次作战的有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其任务是最终消灭被分割合围的各德军集团。按先一天发出的大本营训令,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已经把司令部移到了英斯特堡。同时,空军第3集团军也把司令部由波罗的海沿岸移到了这里。训令要求,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任务是消灭哥尼斯堡敌军集团,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则应在20—25日前消灭在哥尼斯堡以南地区进行防御的敌海尔斯贝格集团。此外,波罗的海舰队必须以积极的行动切断在库尔梁季亚和东普鲁士沿线敌军的海上供应。

    此间,华西列夫斯基从总参谋部情报部门了解到,东普鲁士的敌军各集团已接到德国统帅部的命令,必须拼全力固守其现有防御地域,似便尽可能长久地把苏军牵制在这一地区,不使其转到柏林方向参加作战。此外,德国统帅还答应给在哥尼斯堡、皮拉乌海军基地及海尔斯贝格地域的敌人以预备队补充。这说明,未来的战斗仍将是残酷而激烈的。

    果然,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攻击敌海尔斯贝格集团的战斗,从一开始就打得极为艰难。在这一筑垒地域内,敌军有900多个钢筋混凝土工事和许多土木防御工事,还有数不清的各种永备发射暗堡以及防坦克防步兵的各种障碍物。穷途末路的敌军凭借这些在每个工事、每道防线上拼死顽抗,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相当巨大的代价。到2月15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各突击集团明显地失去了进攻能力,部队因连续投入激烈的作战而疲惫不堪,伤亡也颇为巨大。这不可能不降低推进速度和突击力度。华西列夫斯基认为,这是由于苏军把主要力量全都放在了柏林方向,此外气候的急剧变坏也使情况大大地复杂化了。

    鉴于此种严重情况,27日晚,华西列夫斯基向刚刚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的斯大林做了详细汇报。听了报告之后,斯大林提出:“你应迅速地到前线去帮助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和他的部队,他肯定需要你的支持。这里的大本营还由我和安东诺夫来负责好了。”斯大林还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尽快地消灭东普鲁士之敌,这样,才能及早地腾出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部队,一则可以用来加强柏林方向的进攻,二则也能腾出必要的部队加以训练并使之派赴远东地区参加未来的对日作战。斯大林还透露给他说,准备将来派他到远东地区领导战事。

    华西列夫斯基领受了赴东普鲁士前线的任务后,便直接向斯大林提出了解除自己苏军总参谋长职务的请求。

    斯大林大感惊奇,便问道:“这样的话,不使您感到难堪吗?”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去年10月间他提出请朱可夫担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的时候,朱可夫回答说,是的,整个战线缩小了,领导各方面军也容易得多了,因此大本营可以不须前线代表就直接指挥各方面军了。他当时曾问朱可夫:“您不会是因为赌气才这样说的吧?”朱可夫说:“有什么可赌气的呢?我想,我和华西列夫斯基是不会失业的。”他没想到,今天华西列夫斯基竟向他提出了这样的直接要求。问过之后,斯大林陷入了沉思之中。

    华西列夫斯基见状,立即解释说:

    “斯大林同志,我刚才还没有把话说完,现在请您允许我接着说吧。因为,我考虑,”华西列夫斯基瞟了一眼仍在沉思中的最高统帅,继续平静地说道,“从1943年开始起,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前线充当大本营代表,只是有时奉召才能抽身回到莫斯科来。而去年10月前,您又赋予我和朱可夫元帅不仅协调,而且还要指挥所属各方面军的任务,这样前线的工作就更重更多了。我认为,我也好,朱可夫元帅也好,都是乐于服从最高统帅的一切安排的。”

    华西列夫斯基见斯大林仍不吱声,又继续说道:“您放心,这绝对是我自己的由衷意见。我建议任命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实际履行总参谋长职务的安东诺夫同志来担任这一职务,而只给我保留副国防人民委员的职务就可以了。”

    斯大林听完华西列夫斯基讲的这一切,缓缓地转过头来对在场的安东诺夫问道:“安东诺夫同志,您对您的顶头上司的这个建议有什么意见呢?”

    “不,我完全不同意华西列夫斯基总参谋长的这种建议和请求,如果您是真心要征求我的正式意见的话。”安东诺夫说道。

    华西列夫斯基站起来对安东诺夫说道:“阿列克谢·莫诺肯季耶维奇!我清楚您的意思,但请不必谦让,这是工作的需要。我相信斯大林同志对此会作出正确决定的。”

    斯大林最后说:“让我再考虑一下吧,这也需要征求政治局和其他有关领导的意见。”随后,他指示安东诺夫为华西列夫斯基起草了一份训令,即派他去领导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作战行动的命令。见他收好了训令,斯大林又问道:

    “您什么时候赴前线呢?”

    “明天吧!”

    “噢,照我看,您不必这么急。我建议您在家呆两天,也去看看戏,休息休息。对了,在您离开前,也就是19日晚上,请再到我这儿来一趟。”

    “好,我将按您的建议去做。”说完,华西列夫斯基走了。在他的印象中,这是斯大林第一次没有急急地催他奔赴前线。

    然而,到了第二天,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当他真的来到莫斯科大剧院看戏时,正在演出过程中,他的副官说最高统帅要他立即去听电话。在电话中,斯大林告诉了他一个不幸的消息;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在梅尔扎克城地区因负重伤而牺牲了。听到这个噩耗,华西列夫斯基特别感到震惊。他太了解这位年轻的优秀统帅了。他知道,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不仅是一位无限忠诚的**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帅才,而且也是一个心肠特别好的人。他们在一起共事这一年多,彼此已经建立起极为深厚的战斗友谊,俩人从来也没有过任何争吵,甚至都没红过脸。当战争开始的时候,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还只是一名师长,后来成为第60集团军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他指挥部队一昼夜就拿下了这座城市,这辉煌的战绩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后来,在白俄罗斯战役开始的时候,经华西列夫斯基的提名推荐,他第一次出任方面军司令员之职。在战斗中,华西列夫斯基又为他晋升为大将专门直接请求斯大林给予批准。在华西列夫斯基看来,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有深邃的军事理论知识和素养,他善干吸收别人的经验,包括部属们的意见;他总是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十分宝贵;他严格要求部属,但待人却坦率而朴实,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在电话中,斯大林还说,大本营准备派他去担任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问他有什么意见。华西列夫斯基当即表示愿意服从大本营的新的安排。

    2月19日晚,华西列夫斯基如约来到了斯大林的办公室,最高统帅给他做了一系列有关新工作的建议和指示。告别时,斯大林祝他和他的部队取得胜利和成就。

    出来后,斯大林的秘书波斯克列贝舍夫在接待室里交给他两个文件夹。其中一个装着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为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的新命令,命令要求他必须在2月21日到任视事。当他打开第二份文件时,顿时感到颇出意料:那是一份重新调整后的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名单。只见上面赫然写着:

    经调整,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当由下列人员

    组成:最高统帅兼国防人民委员、苏联大元帅斯大林,副国防人民委员、苏联元帅朱可夫,副国防人民委员、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副国防人民委员布尔加宁大将,苏军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大将,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元帅。

    华西列夫斯基感到困惑得很,他不解地问波斯克列贝舍夫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决定。后者只是笑了笑说,他了解这件事的程度同对方完全一样。

    华西列夫斯基非常清楚,自1941年7月10日国防委员会决定成立大本营以来,它的成员就从来也没有变更过一次。自从自己出任总参谋长、后来又担任副国防人民委员以来,都没有正式成为过大本营的成员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