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免费阅读!

第三十一章 点燃“火炬”(2/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

潮冲离海岸数公里,在黑暗中造成了一些混乱和耽搁。但在天亮后,也就很快地控制了局势。上午11 时30分,达尔朗又给他的上级去了一封电报说,“阿尔及尔可能于今晚失守。”下午5   时,他又发出一封电报说,“我军虽尽力阻挡,美军业已进入市区,我己命当地驻军司令朱安将军就阿尔及尔城投降一事进行谈判。”下午7   时,阿尔及尔投降了。由这时起,达尔朗海军上将就落到美国人手里,朱安将军在盟军的领导下重掌大权。

    “中部”特混舰队,在美军弗里登少将的指挥下,也于8   日1   时许在奥兰登陆。法军在这里的抵抗比在阿尔及尔较为猛烈。登陆部队虽在开始时较顺利地占领了呵尔泽湾和安达鲁斯,但在向奥兰实施向心突击的过程中被阻于半路。两艘载运美军的英**舰,在强行驶入奥兰港时被击毁,乘员和部队死伤过半。直到9   日,美军的进攻仍无进展。此时,法军的指挥官已获悉双方在阿尔及尔进行谈判,抵抗意志大为削弱,美军装甲部队乃于10 日乘隙从南部突入奥兰,逼近法军司令部。中午,法军宣布投降。

    “南部”特混舰队,由美军巴顿少将指挥,在11 月8   日拂晓前抵达摩洛哥海岸。由于夜间行驶,而且航程较远,所以登陆时间比原计划晚三个小时。

    美军分别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的费达拉、利奥特港和萨菲登陆,一开始就牢固地占领了立足点。有些地点,登陆部队并未遇到抵抗。但随后战斗一度相当紧张,特别是在利奥特港附近。

    11 月9   日,美军一面巩固自己的登陆场,一面向内地推进,但因弹药、油料还堆积在滩头,来不及送给战斗部队,所以前进的速度极为缓慢,而法军的抵抗开始加强。幸好达尔朗已下达停止战斗的命令,摩洛哥总督诺盖闻讯后便于11 月11   日宣布投降。美军遂占领了卡萨布兰卡。

    对于英美军队在北非登陆的成功,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苏联方面认为这次军事行动是有重大意义的卓越事实,它表明盟国武装力量的实力正在增长,并展示了意德同盟不久将崩溃的前景。非洲的军事行动再一次驳斥了那些断言英美领导者没有能力组织重大的军事行动的怀疑论者。毫无疑问,只有第一流的组织家才能完成这样重大的战役。”在盟军占领了阿尔及尔之后,吉罗将军来到这里,发表了一篇广播演说,号召北非法军停止抵抗,但毫无作用。在北非的法国一部分上层人士中,贝当仍然是个偶像,而达尔朗又被视为贝当的直接代表,北非的军官都是按他的指示办事。据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克拉克将军拍回电报说,没有达尔朗参加,就不可能达成和解,而他的这种观点也得到当时在阿尔及尔的吉罗将军的支持。”同时,在艾森豪威尔离开英国之前,丘吉尔曾诚恳地对他说:

    “如果我能见到达尔朗的话,尽管我极恨他,但我如能匍匐在地上、“爬行一英里路而使他把舰队带到盟军这边来,那我也欣然照办。”此外,从军事方面讲,盟军也力求避免“耗费大量鲜血,造成无数痛苦”。因此便同达尔朗达成停战协定。11 月10 日,达尔朗发出停火命令。12 日,阿尔及尔以西的战斗全部停止了。

    11 月中旬,盟军又继续东进,占领了突尼斯境内的一些地方。

    11 月13 日,盟军同以达尔朗为首的法国陆海空军达成了最后协议,北非的法**政官员与和平居民同盟军合作,盟军承认达尔朗管理法属北非的行政事务,吉罗将军指挥北非的所有法**队。接着艾森豪威尔又同法属西非的行政长官皮埃尔·布瓦松达成协议,把西非也争取过来了。

    当达尔朗协定的实情公诸于世后,在英国国内,在自由法国内部,引起了普遍的不满。丘吉尔也感到他周围的舆论日益激昂。许多人认为,这是一桩卑鄙龌龊的勾当,而其对象“乃是一位与我们不共戴天之仇敌”,因此在他们心目中,在北非登陆的胜利,还有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已因此黯然失色。

    在美国的反应虽然不像在英国那样强烈,但也有不少人感到十分激动。为此,11 月17 日,丘吉尔致电罗斯福说:

    “我应该让你知道,与达尔朗所签的协定引起了强烈的愤怒。我越考虑这个问题,就越相信它只能是一种仅仅由于战事急迫而不得已才采取的权宜之计。人们会以为我们愿意和当地的吉斯林之流妥协,这种看法不仅在法国而且会在全欧洲给我们的共同事业带来不良的政治影响,我们对此决不能忽视。达尔朗声名狼藉。正是他,提拔他的下属来指挥法国海军,从而使法国的海军对我们怀有恶意。正是他,派法国海军到卡萨布兰卡附近的海面与你的舰队作战,才使这些法国海员送了命。此事恍如昨日,如今为了权位,达尔朗又倒向我们这边了。和达尔朗签订一个永久性的协定,或在法属北非成立一个达尔朗政府,将是无法为千百万普通百姓所理解的,而他们的一片至诚之心就是我们的力量。”根据丘吉尔电报中反映的情况,罗斯福总统于11 月18 日,也就是在收到英国首相电报后的第二天,发表了一项公开声明。罗斯福代表盟国强调指出,“未来的法国政府决不能由法国本土或海外的任何个人来成立,它只能在法国人民被同盟国的胜利所解放后,由法国人民自己来成立。目前在北非和西非所作的安排,仅是由于战事紧迫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罗斯福的声明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人们的优虑,同时也使丘吉尔感到宽慰。11 月20 日,总统还写信告诉首相说:“昨天我私下对报界讲了一个流传在巴尔干的古老的希腊教会格言,因为它似乎适用于我们目前的达尔朗——戴高乐问题,这句格言是:“我的孩子们,在大难临头之际,你们可与魔鬼同行,直到你们下桥为止。”罗斯福所提到的“权宜之计”和“与魔鬼同行”,使达尔朗忐忑不安,他开始感到自己已处于日益孤立的境地。他在给克拉克将军的信中写道:“由各处获得的消息,都证实了这样一种看法,即我仅是一个被美国人挤于后将要扔掉的柠檬。”他还表白说,他并不计较个人地位,也并非出于骄傲、野心或有什么打算,而是因为他在他的国家忝居要职而有责任这样做。

    达尔朗虽然口口声声忠于他的祖国,要真诚地与盟国合作,但他却继续为非作歹,我行我素,不听忠告。达尔朗继续任用维希官员,甚至那些同纳粹密切合作而声名狼藉的人。另一方面他把阿尔及尔的戴高乐分子关入狱中,封闭了他们的《战斗报》,这就更加激起法国人民对他的仇恨。自由法国、地下抵抗运动以及英美报刊群起而攻之,强烈谴责达尔朗。1942 年12月23 日,达尔朗被年轻的戴高乐分子邦内·德·拉·沙佩勒刺杀身死。此后,吉罗便掌管北非的军政事务。

    却说英美军队在北非登陆完全出乎希特勒的意料之外,直到盟军登陆的第一天,希特勒还一心想与维希政府建立全面合作,共同抗击英、美联军。

    但到了第二天,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全面占领法国,登陆科西嘉岛,并在突尼斯建立一个桥头堡。11 月10 日下午,他发出了占领法国南部的命令。

    11 日早晨,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和意大利的6   个师很快就占领了法国的“自由区”,维希政府就此垮台。与此同时,德、意军队迅速占领了科西嘉岛和突尼斯,并在突尼斯集结了五个师的兵力,组成坦克第五集团军,由阿尔尼姆将军指挥,企图制止美、英军的前进。为了夺取法**舰,德军于11 月27 日进攻法国南部的港口土伦。法国水兵依靠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凿沉了军舰。在港口沉没的73 艘军舰中,包括1   艘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7   艘巡洋舰,29 艘驱逐舰和鱼雷艇,以及16 艘潜艇。法国的舰队没有落到轴心国的手里。但是,盟国也没有得到这批有价值的军舰。

    在北非登陆的战役中,双方损失都很小。从11 月8   日到13 日,英美联军共损失2225 人,法军和居民损失约490   入。盟军登陆后,在当地居民的支援下,于11 月底占领了整个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并进入突尼斯境内,直逼比塞大和突尼斯城下。

    1942 年初至1943 年2   月中旬,美英军进行进攻的准备。并确定由北非战区副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担任这一战役的前线总指挥,德军得知这一消息后,以集结在突尼斯南部的两个坦克师于2   月14 日抢先发起进攻,乘机向北推进150 公里。英美联军总部急忙抽调大批陆军和航空兵投入战斗,击退了德军在突尼斯的最后一次反扑,并于2   月25 日恢复了原态势。

    英美大军在完成作战准备后,于1943 年3   月下半月发起进攻。这时,亚历山大指挥的第十八集团军群,至少有20 个师又4   个独立旅,人员和装备齐全。而德、意联军只有14 个师又两个旅,人员和装备的缺额很大,每师平均人数不超过5000   人,且又处于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两支大军之间,态势十分不利。隆美尔认为,轴心国的军队若再留在非洲,就等于“明显的自杀”。3 月9   日,隆美尔请他的属下阿尔林将军代理指挥军队后,便返回欧洲养病,并向其上司要求迅速从北非撤军。结果隆美尔成了希特勒眼中的“悲观主义者”,从而失去了对非洲军团的指挥权。

    1943 年3   月20 日,英美联军以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为主力向敌人的主要阵地——马雷特防线展开进攻。这条防线是法国人在战前防备意大利入侵突尼斯而修筑的一条长达20 英里而且组织严密的防御系统。现在意大利人竟在此防守,以对付英国人!在它临海的尽端,陡峭的瓦迪济佐是主要防线,正面一道防坦克战壕和铁丝网,从前线直到马特马培的山丘为止。没有可能进行迂回行动,除非取道通往特巴戈山和梅拉布山之间那条峡道的一条弯路。如今,敌人已在这个隘口修筑了工事,并由德国装甲师和意大利步兵占领着。

    但是,鉴于马雷特阵地前线的实力,即由包括两个德国师的六个师防守,并有第十五装甲师作为后备,蒙哥马利便决定在他的计划里包括一支侧击纵队,以便突破这个隘口,并在敌军后方站住脚跟。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在3   月20 日午夜以前,由第三十军在马雷特防线的沿海地区发动了主要进攻。

    第五十师跨过了瓦迪济佐,并且取得了立足之地。但这里的隘口要塞的确比预期的还要困难。尽管工兵做了不懈的努力,无论坦克或防坦克炮都不能越过。次日全天,这个师守住了阵地,但在22 日,德国第十五装甲师的猛烈反攻迫使他们撤退了。当晚他们撤到了瓦迫济佐的对面。

    4   月6   日,英国第八集团军又为一次新的进攻做好了准备。瓦迪阿卡利特本身是一重很大的障碍,北面有群山居高临下监视着,因此整个战线形成了一条自然的强固的防御阵地。蒙哥马利以他特有的手法利用了炮兵。在黎明前,英国第五十一师和第五十师以及第四印度师,在密集的炮火支援下,不顾激烈的抵抗而发动了进攻。敌军也进行了坚决的反攻,所以直到傍晚才攻克这一堡垒。就这样,在盟军的连续打击下,德、意军面临被合围的威胁,不得不北撤马雷特防线的守军,并于4   月中旬退至突尼斯北部,终于成了“瓮中之鳖”。

    1943 年4   月19 日,盟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总攻。英军第八集团军自南向北实施突击,美英联军自西向东发起进攻,经过18 天的战斗,于5 月7   日分别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在这一战斗中,盟国空军又做出了一次十分出色的努力,一天之内竟出击2500 架次之多。几个星期以来,轴心国空军已逐渐溃败,在这一危机面前,只能出击60 架次作为报复。战事的**已近在眼前,在海上和空中已经建立了彻底的无情封锁。敌人在海上的活动已经停止,空军的努力亦已告终。守军在向德国最高统帅部报告中哀叹道:“守不住了!在敌人的胜利中,英美空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在突尼斯导致德意桥头阵地的毁灭。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地步,愿上帝保佑!”但是,上帝并没有保佑他们,在盟军强烈的打击下,25 万德、意军队由于没有运输船只可供撤退,便于5   月13 日宣告投降。至此,盟军在北非已全部肃清德、意军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并为尔后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创造了良好条件。

    5   月19 日,丘吉尔应美国众议院议长的邀请,为“火炬”战役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在美国国会发表了演说。他说:

    “在北非,我们的建树比我们的预期要好些。计划得到出人意料以外的助力,因而结果是事半功倍。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感谢希恃勒的军事知识。如我三个月前在下院预言的,我们这次可以看看这个军事专家的本领如何了。使冯·保罗斯陆军元帅和他的部队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毁灭的无理性的顽强执拗,现在又同样地使我们的敌人在突尼斯蒙受新的灾难。……

    “两位独裁者的非洲远征,使他们的国家伤亡和被俘的兵士达到95 万人。此外,近240   万吨的船舶沉没了,近8000 架的飞机击毁了,这两个数字都不包括船舶和飞机的击伤数目在内。敌人还损失了6200 门大炮,2550 辆坦克和7   万辆卡车。……在达到战争的这一里程碑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挽回了一个大陆的局势’。”正是:非洲光复众欢腾,全球酝酿大反攻!

    欲知“火炬”战役后,英美远怔军下一步如何行动,在胜利的情况下他们如何与苏联红军协同作战,且看下章分解。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