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层经济智囊》免费阅读!

第六章 张维迎:风口浪尖上的学者(4)(1/2)

作者:杜博奇,唐寅

    第六章  张维迎:风口浪尖上的学者(4)

    张维迎或许是最早研究企业家理论的中国学者之一了,他推崇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对“正是企业家把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式才带来了其经济增长”这句话十分认同。通过对中国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他与中央党校的盛斌合作写成《论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一书。

    实际上,张维迎很清楚,在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根本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他认为企业家是充满不断冒险和创新精神的,而我国的企业家充其量只是官僚经理而已,他们没有冒险和创新的动力,也不用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

    张维迎意识到,没有企业家就不会有真正的商品经济和市场价格。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真正的企业家从何而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张维迎系统研究了企业家的职能、素质以及生存环境,提出了从“学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商”转变的观点,而且论证了“造就企业家队伍的核心是改革所有制”等一系列命题。

    1986年9月19日,张维迎《造就真正的企业家》一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他指出:只有财产关系明确,才会有真正的企业家。因此,造就企业家的关键在于改革财产关系。张维迎发出的声音,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和企业家的广泛讨论,对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也有借鉴作用。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全国各大企业都开始实行承包责任制。这个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幸运之神总是眷顾勤奋的有心人,同年10月,张维迎被体改委派到牛津大学进修。在学术上,他大开眼界,深切感受到自己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不足,然后义无反顾地深入进去,汲取知识的营养。

    1988年底,进修期满,张维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里,但他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再找机会重新回来学习。1990年夏天,张维迎把工作关系转出体改委,又委托朋友办了出国手续,于9月飞赴牛津。

    牛津大学4年的学习让张维迎受益终生,其中所付出的艰辛,只有他自己能够体味。对此,张维迎却并不在意,他更看重的是在牛津生活期间那种披荆斩棘后的快乐和兴奋。

    “我是带着中国的问题到牛津求学的。”张维迎说。基于之前对企业家和所有制关系的关注,他把学习的重点集中在“资本雇佣劳动”这一课题上。

    1994年,他关于这一命题的论文通过答辩,获得了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而论文的中文版《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在1995年出版,被国内经济学研究生视为珍宝,几乎人手一册。

    整篇论文结构紧凑、逻辑严谨,而且充满创意,被他的导师称为是未来研究生论文的一个范本。表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