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 民营企业提升自我的全方位指南》免费阅读!

第42节 招牌方式(1/2)

作者:杨剑

    丰田汽车“零库存”的招牌方式非常有名,各业界都积极研究,部分企业甚至已经采行。

    中小型企业由于和供应厂商间的权利结构,所以不太可能完全采行,但是这种思考方式颇有借鉴之处。

    招牌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必要的物品在关键时刻,保有足够的数量就可以了。这正是将适当的品质、价格、时机和数量的想法,做成系统化整理的最好例证。

    招牌方式的思想是依据极为单纯系统的想法,排除不必要的浪费;也就是说,将目前普及各行各业的想法从根本推翻,重新由零开始思索。

    例如:一般的企业都怕发生缺货现象,造成顾客的困扰,所以尽量增加库存,以避免缺货现象的发生;但是招牌方式的想法,则是只要在缺货前补充足够的数量,并且以此为基础,思索如何去实现、执行。

    以前的做法是:大量地增加库存,无论如何庞大的订单进来,都不必忧虑缺货;而招牌方式就是避免无谓的损失。但是,由于企业的实力、业种等的不同,实行招牌方式的可能性,也就各自不同,不过可以利用招牌方式的基本想法,创造合乎企业状况的系统模式。

    现用采购和预估采购

    采购的方式可分为:购买当前所需货品的“现用采购”和预估该项商品可能会涨价,而预先购入的“预估采购”。一般来说,在货品价格可能下跌时,就贯彻现用采购,而价格可能上扬时,就采行预估采购是普遍的做法。无论是谁,当他察觉价格可能下跌时,只买进当前所需要最低限度的货品;相对地,假如他觉得价格可能上扬时,就会连预期需要的部分一起购入。

    因此,采购人员必须随时注意经济的走向、购入商品的价格变动等情势。当供需失调,发生缺货现象时,货品可能会在一转眼间,价格飙涨,而假如采购人员能够事先接获情报,并预做安排,就可称之为优秀的采购人员。

    采购人员必须随时掌握货品的供需状况。有些企业会在预期货品价格上涨时大量购入,而在货品真的涨价后,卖给同业以赚取价差。

    但是,有时也会导致意料之外的风险,因此不是自己的本行,还是不要轻易涉险。进货终究是为了本身业务的需要,过量的采购,再转售给同业以赚取暴利,不是正当的行为,甚至是投机行为。

    企业应该以本身的业务赚取利润,风险大的投机行为无论利润如何巨大,都应该予以拒绝。就像是泡沫经济时的炒作一样,企业如果倾向于投机行为,则相对地破产的可能性将大幅提高。

    价格交涉的重点

    价格交涉的重点在于:买方对于将要采购货品的原价,有什么程度的把握。

    当货品数量有限,而买方又需求急迫时,则价格交涉将会十分困难,甚至完全依照卖方的交易条件,因此必需视买卖双方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价格是依据供需状况决定,假如卖方的立场较弱,而买方立场较强时,正确掌握原价,将是交涉的强力武器。

    此外交易的数量和持续性,也会影响价格交涉的结果,并且采购人员和业务人员的交涉手腕,也占相当的比重。采购人员是越便宜越好,而业务员则是售价越高越满意,所以当买方提出折扣的要求时,卖方也会提出其他的要求。

    例如:当买方坚持某种价格时,卖方要求购买更多同类的商品,或者要求完全以现金支付,经过种种的商谈、折中后,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诸如此类不断地进行商谈,最后价格交涉的重点,即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妥协,并且彼此理解对方的状况,有时互相帮助,共同探寻双方都有利的结论,眼光放远,使对方不要遭受损失,以便长期维持合作关系。使对方蒙受损失的交易,顶多一二次必定无法维持。

    检查制度

    进货商品和原料等送到时,必需针对数量、品质等检查。

    打开包装后,发现没有订购的物品也在里面,或是将其他企业订购的物品送来等问题,更有破损、遗失的情形。因此,必须检查送货单和货品,核过是否有误,确立必要的检查制度。

    经常会因为供应厂商颇具规模,没有检查就送厂使用,结果原料完全不对,工厂被迫停止生产的情况发生。但是一时之间大量进货,如果要检查的话,也是十分辛苦,所以各企业都引进各式工具,以提升检查效率;此外检查又可分为全数检查和抽样检查,在同一种商品大量进货时,可以抽样检查品质和数量,以推测是否合乎要求。

    无论如何,当订购的物品送到时,务必严格进行检查。有些企业由于人手不足,所以当货品被卡车送到时,便原封不动搬入仓库,盲目盖上检收印,有时因而发生问题时,便无法和对方据理力争,结果变成时间和金钱的浪费。

    开拓新的供应厂商

    开拓新的供应厂商,是无论如何都得进行的课题。有些企业可能觉得现在的厂商令人满意,完全没有开拓新厂商的必要,即使如此,还是应该努力拓展供应厂商。

    是否要进行交易,当然要经过慎重的考虑,但务必要经常采寻比现在更好的供应厂商,以拥有更多不同的情报、更新商品的厂商,这样不但可开拓事业的范畴,更能增长采购人员的视野,所以也可当做采购人员的自我启发,进行新供应厂商的探寻训练。

    无论如何优秀的供应厂商,经过长年累月的交涉,自然会相互习惯,渐渐呈现因循怠情的情形,相互的刺激减少,对公司就不会有启发。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