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名人100人》免费阅读!

94.王夫之(1/2)

作者:裴蘅之 编著

    94.王夫之

    (1619—1692年)

    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谭嗣同《论六艺绝句》

    当清之季,卓然能兴起顽懦,以成光复之绩者,独赖而农一家而已。

    ——章太炎《船山遗书序》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显示了超越时代的可贵价值。但在时代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下,它又明显受到传统意识的束缚。这种矛盾正是整个17世纪中国时代矛盾的反映。

    明清之际,传统的农业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挑战,在生产力和科学水平提高的同时,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历代的学术思想,考证经籍、指摘弊病。因时代和知识的限制,能将推崇的学说发扬光大者屈指可数,而王夫之是其中最为博大精深者,遗憾的是,最终却及身而绝。

    1619年,著名的萨尔浒战役爆发,明清之间的征战如火如荼。就在这一年,王夫之在湖南衡阳出生,字而农,自称“一壶道人”,又因晚年隐居在衡阳的石船山,被后人称为“船山先生”。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清三大学者”。

    王夫之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后又到岳麓书院求学,接受了湖湘家学、朱张之道。早期教育对王夫之的影响很大,使他“济世救民”的思想脉络基本形成。1642年,24岁的王夫之参加科举考试并一举中第,考中举人。如果单从仕途来说,王夫之似乎是生不逢时,他中举不久清军就大举入关,从此断绝了他的飞黄腾达之路。

    王夫之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颂扬的,他抱着匡世救国之志在衡阳公然举兵抗清,终因寡不敌众而遭失败,只得退而求其次,到南明政权中任职,在那里结识了当时学术界的名人瞿式耜、方以智等人。王夫之的爱国之情无法挽救明朝的命运,南明灭亡了,他决心归隐山林,于是伏处深山,栖身窑洞,甚至改名换姓以逃避世人,这样的流亡生活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后半生,王夫之回到故乡衡阳,在石船山下修建了一座草堂,开始刻苦研究,勤恳著述,潜心治学生涯,他的许多重要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后来人们把他居住的草堂称为“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