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免费阅读!

卷十 禅之心(3)(1/2)

作者:马明博

    卷十 禅之心(3)

    “如果仁者画的是我,那是在打杀老僧了。”

    画僧脸上布满不解。

    “画中人当然不是端坐的老僧,将这影尘幻事烧却吧。”

    窗外一阵轻风,柏树摇过又静下来。天高云淡或者天阴云密,柏树总还是柏树。苍天之苍,你画得出吗?飞鸟之飞,你画得出吗?人生来往如客尘,一切的生死无常,偏执个色相干什么?空无有形,因有成空。生生死死,世事变幻,如天上流云。

    生命无常,谁的画笔能画得住啊!

    张大千喜欢养长胡须,仙风道骨,样子很美,人称“美髯公”。

    一日,有客来,见到他的胡须长得如此美,生了疑虑,问道:“这么美的胡须,白天里怎么样都好。可是,夜里睡觉时,您是将它置在被外、还是放在被里呢?”

    张大千一时无语。他思索了一下,也答不上话来。这个问题,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至夜,张大千入睡时,想起了来客问过的这个问题。他将胡须放在被外,觉得不舒适,无法睡着。于是,他将胡须放在被里,依然觉得不舒适,还是睡不着。

    这一天晚上,他折腾过来折腾过去,竟然一夜难眠。

    参学生活禅,切忌“偏执”。偏执是指片面的、过分的追求或执著。人生在世,都会有所追求,但一旦追求得过分,出了格,这种执著就变得不适当、不合理,变成了“偏执”。

    偏执有三种,分别为:我执、法执、空执。

    “我执”是指一个人过分执著自我,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时,处处以自我的利益为重,斤斤计较。佛陀认为,我执使人产生各种贪欲、嗔恨、妄念,使人做出许多的荒唐事来,损人害己,难以自拔。我执又称为“烦恼障”。

    “法执”是指人贪恋外物,对让人产生各种感受、各种认知的外物执著不放,从而无法进一步体认禅。“法执”障蔽了人认知的机会,称为“所知障”。

    “空执”是指片面地理解“万法皆空”的观念。佛陀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说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都由一定的因果关系构成,否认因果关系,则落入空见。这也是要反对的。

    要拥有禅之心,不能不破除“我执、法执、空执”。

    学禅只有亲历亲为,才能跨过执著和知见的障碍。真正地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唐代青原禅师曾这样引导学禅者:“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六祖慧能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清净无染的禅之心。在《坛经》中,他反复强调“世人性本清净”,还做了比喻,“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青,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