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古人一起玩游戏》免费阅读!

第十章 愿赌服输胜者为王--寓乐于赌篇(7)(2/2)

作者:张立辉

形象,一张牌一个人物,而在索子门和文钱门的牌面上是一些艮卦、连环等图案。

    马吊牌出现之后,立即在全国风行起来。在顾炎武《日知录》记载:“至天启中,始行马吊之戏。而合朝之士,若江南山东,几于无人不为此。”当时还出现了大量关于马吊的著作,例如屠之恒的《叶子谱》、冯梦龙的《马旧脚例》、《牌经十三篇》等。

    马吊牌的风行不仅因为它有很强的娱乐性,更重要的是它还充满了智慧机巧。冯梦龙《牌经十三篇》写道:“凡牌在人手,虽不闻不见,可以意示之。小者流多长,用大者道每短,灭疾者牌必丑,捉急者门必狭。可檎而故纵者饵也,可纵而故擒者狠也,饵则速图,狠当徐守。藏盈而出虚者,桩家之巧也,弃少而用多者,散家之常也。先大后小者求也,先小后大者探也,得本惹生多应通路,独行无继识关门……”这些都说明打马吊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好头脑。马吊的魅力使得很多人如痴如狂,通宵达旦地玩,而且开始用它来进行赌博。

    到了清代,叶子戏出现很多分支,例如“斗虎”、“红楼叶戏”、“诗牌”等,但是最受欢迎和最普遍的还要属马吊牌。当时的一些文人把弹琴看做“独乐乐”,把围棋看做“与人乐乐”,而把马吊看做“与众乐乐”,还将马吊列入“韵戏”。

    清朝时,在城乡的结合部设立了一些专门玩马吊的场所——“马吊馆”。在清代酌元亭主人《照世杯》中就有关于“马吊馆”的描写,如“见厅中间一个高台上面,坐着戴方巾穿大红鞋的先生,供桌上将那四十张牌铺满一桌,台下无数听讲的弟子,两行摆班坐着,就像讲经的法师一般。”可见,当时的马吊馆生意十分红火。
小说分类